通脹的隨想

2011-10-10 09:09:28

《財經時報》:現在中國也在倡導“五個統籌”,包括統籌利用國内、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也是非常明確的思路。您是不是認為,中國現在還不具備充分掌握利用國際市場的手段?

李慧:我們還在初學階段,現在還沒有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實際上,“統一採購”、“長期合約”是在今年初才開始形成一種趨勢。中國從原來的“現買現用”模式逐漸轉變的過程中,要給點學費,這也是正常情況。

《財經時報》:中國的需求導致價格上漲後,您看到國外的產能增加了嗎?

李慧:根據我們對煉油、石化行業的研究看,亞太地區的產能並沒有大幅增加。目前採取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短期内產能也不會有太大的增產。

如果我們相信,中國經濟增長將真正從投資拉動方式轉向消費拉動,那麼消費需求的增長帶來的對上遊原材料需求的增長將不可阻擋。長遠來看,中國的經濟增長勢頭仍是向上的,應有一個市場化的調控機制替代行政幹預,以提高市場的能見度及可預見性,減少可避免的投資損失。

遊戲規則已變行政幹預應壓到最低

過多的行政幹預幹擾市場預期,阻礙供給的正常進行,未來的經濟增長可能依然受制於目前面臨的瓶頸

《財經時報》:您說不要用行政手段幹預,但許多市場化的、經濟的調控手段,對於中國這樣尚未徹底從計劃經濟中脫胎的經濟體,效果不一定最佳。您不認為中國抑制經濟過熱,實際上就是為了避免大起大落嗎?

李慧:主觀上是,客觀上不是。主觀上的意願並不一定在客觀上取得實效。

必須客觀地分析引起通縮和通脹的根本原因。現在讨論通脹,最明顯的是糧食價格的上漲和資源成本的上漲,這由一系列原因造成。糧食供應下降的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政府的糧食收購政策不穩定,政策不穩定與沒有可預見性息息相關,而不可預見性的最根本原因,是行政幹預過多,進而引發供需方面的不平衡。

《財經時報》:行政幹預過多,對於中國有效地利用全球資源是否危害很大?

李慧:顯而易見。行政幹預在原來孤立的市場裡可能還能行得通。但中國現在很多方面已與國際接軌,資金來源也不僅是國内,遊戲規則和對象都變了,行政幹預應壓到最低。

需求、供給雙管齊下

《財經時報》:不管缺乏利用國際市場手段還是自己内在的各種體制性原因,畢竟價格上漲會對中國經濟構成很大的威脅,這不需要抑制嗎?

李慧:需要抑制。但應該有更溫和的、符合市場經濟的方法解決。

通脹的最主要因素是糧食價格、能源價格上漲和高固定資產投入,現在中國對這些方面都在控制。但同時,由於過去的一些政策不力造成的對政府公信力的影響,大家對政府發出的很多信號不理會。可能現在看到政府說不能投資、不能建設,但兩三年後,發現原來問題應該反著看。

政府既然推行市場經濟,就應用市場行為解決問題。通過制定一個長遠可行的發展目標,提高市場能見度,調整產能,價格應不會像現在這樣大幅度上漲。

中國對目前的價格上漲不能一味地靠壓抑供應來遏制。許多新產能很大的程度上屬於結構升級,未來的競争最根本上是成本和誠信的競争。如果國際市場不能根據中國長遠的需求增加產能,今天的抑制過去了,明天依然會出現爆炸性上漲。

通過適度地控制投資,抑制需求,並通過訂立長期供貨合同,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雙管齊下,更好地平抑價格上漲,這個過程很困難,也挺痛苦。但這一步必須要走,必須完全和市場靠攏,這樣慢慢就能走向一個正常的平台。

《財經時報》:您的意思是說,抑制需求的同時增加供給,就能更好地解決價格井噴式上漲帶來的問題?

李慧:我覺得能起到緩沖作用。在擡高行業準入門檻、起到抑制供應作用的同時,運行模式也應該做一些調整。運行模式包括採購模式,但採購模式的轉變真正取決於能見度的提高,即行政幹預的減少。我認為,資源緊缺的問題並非完全沒有辦法解決,但如果不給市場相對明確的長期信號,那就無法解決。

-------------------

另外,中國必須要有自己的戰略儲備機制。不僅企業要有這種意識,國家也要有。目前,中國不能說徹底沒有儲備機制,但運作還不是很市場化。

6月8日週小川在調研時表示,“利率變動要跟上價格變化,否則會形成負利率,導致居民消費行為和消費傾向的變化”。我猜他的想法是怕消費行為加劇,這完全是對國情一無所知的看法。在目前的數十年來的低利率下,老百姓尚且踴躍儲蓄(理由上面已說),何以一升息就會去消費呢?最有可能的是加劇儲蓄行為。

長期通縮時嘴上說要防止通縮,那麼通縮矯正後就容易有一定程度通脹,調控不會恰好保持通脹在零位,出現通脹後又害怕,這不是葉公好龍麼。憑什麼通縮就無所謂,通脹就緊張?

這是一次國内經濟邁向新起點的通脹,一次結構性的通脹。幾十年長期受到不正常價格對待的基礎原料、重工業恢複應有的合理價格(價格漲跌幾回合後將會鞏固),沒有什麼不正常的。不看清這個本質,單看通脹數值調控,一定要吃虧。

如果按我看法,這次通脹到一定幅度後,將會變得溫和,主要是原料在需求推動下,達到一個價格高度會變成正常波動,今年脹得高,可能明年就不怎麼脹了。如果今年升息過快過高,在明年我們看見通脹低,是不是又開始減息呢?打擊後的經濟,可是容易恢複麼?

嗬嗬……,我不是經濟學家,亂彈琴。

我預期希望見到政府的如下應對方法:

1。在任何情況下,美國不加息,中國決不加息(理由以上說)。

2。美國不加息至1。5%以上,不考慮加息。

3。如果要加息,一步到位至2。5%,貸款擴大至6%。減少市場預期,減少經濟波動。

4。加息到2。5%後,無論通脹指標如何,堅持12個月内不加息(除非有無可辯駁的證據)。最多再調高貸款利率,擴大存貸差。

5。加快電力投資力度,提高電價,刺激民營資金介入電力。(我已知有地方政府如此)

6。壓抑少需求的投資,重複的投資,繼續刺激農民利益增長。

7。越簡單的方案就是好方案。

 近期股市跌幅較大,大家總在想股市發生什麼問題。我想,企業本身應該沒有問題,問題第一來自市場的加息恐懼綜合症。第二來自瘋狂的擴容。第三來自開放基金的大抛售(當然也有受部分調控的資金不得不退出)。

說到開放式基金,這個來自西方南橘北枳的產物,可能給別有用心的安排到中國股市上來。按理基金應該有穩定股市的作用,但大家回憶一下,自從有了這個混蛋東西,股市從來沒有一個大一點的行情,而且隨著發行量的增大,股市的上行幅度越來越小,調整下跌的動力越來越大,其本質在中國,它不是一個穩定的基金,實質是一個散戶基金,是亂七八糟的各懷心思的股民資金集合,它沒期限,行情好時,散戶會套現,行情差時散戶更象炒股時追漲殺跌一樣拼命套現,開放式基金的擴大,實際是散戶資金的擴大,屬不穩定資金。封閉式基金的停發,實際是穩定基金比例不斷降低。市場越跌,開放基金贖回越多,越跌越瘋狂,互為因果。所以必須停止發放開放式基金,多發封閉式基金,股市才會穩定。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