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以及貨幣的流動

2011-10-12 08:58:44

1.貨幣不滅定律

如《西方經濟學的終結》所述,在以貨幣作為價值計量尺度的前提下,在兩部門經濟體當中,居民年度儲蓄S1+廠商年度利潤S2=當年貨幣增量M,即任何財富總量的增長都是貨幣發行量的增長,否則不會有任何以貨幣量衡量的經濟增長。

S1+S2=M道理極其簡單,把貨幣看作是具有所有權人的實體物質,則貨幣應該符合物質不滅定律,沒有貨幣當局發行貨幣則其不會自行繁殖,而一切人為損毀的貨幣假定都得到調換和補償。這個結論不妨被稱為“貨幣不滅定律”,其數學表達式即

S1+S2=S=M

“貨幣不滅定律”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指出,貨幣由貨幣當局進入經濟體中是單向流動不可回收的,而且全部轉變為總儲蓄,即總貨幣量就是總儲蓄量。由於貨幣當局是貨幣的唯一可能來源,故居民和廠商持有的貨幣總量的增加只能來源於貨幣當局。“貨幣不可收回”只是“居民的私有權一經賦權便不可以未經居民同意而隨意剝奪”這個大原則的一個具體運用例子。

在這裡,“儲蓄”是指對貨幣的所有權而言的,有多少貨幣屬於自己所有,自己的儲蓄就有多大。因為不存在無主貨幣,所有貨幣一經發行都即刻變為儲蓄,不是被廠商斂聚,則必被居民所儲存,不屬於居民則必屬於廠商,沒有中間狀態。

現實中各經濟體的貨幣當局,往往採用使貨幣貶值的方法變相回收貨幣。貨幣和本位商品脫鈎的做法,為貨幣當局操縱貨幣貶值提供了便利。

2.投資就是發工資

前時關於要不要提高國民的工資收入問題,經濟學界又是一片争吵,主流學者再次成為民衆的對立面。但是,正確的投資概念恰恰支持工資總額的增長——假如經濟增長就是GDP增長而且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而且依賴於投資增長的話,因為工資的本質就是投資。

關於投資等於工資,在帖子“投資概念漫談”一帖當中提出並給出了理由。這個讨論的前提是“兩部門經濟體”,即由居民和廠商構成的“民商體系”,只有勞動和資本兩種生產要素。在這個兩部門經濟體當中,並沒有機器、廠房等生產資料的買賣,因為廠商被定義為這些生產資料的所有者,不存在自己向自己購買。同時,所有的居民購買都是消費品購買。

廠商用於購買勞動服務的投資為I,則有I=W(工資)

凱恩斯是從“資金來源”考慮問題的,假定廠商的資本是靠從銀行借貸而來,因此說“投資就是貸款”,但這僅僅是說明了資金來源,並不是“投資”概念的本質。貸款的惟一用途是購買勞動服務,即用作發工資。

沒有市場,廠商就不會生產。什麼是市場?市場就是購買力,購買力如何形成?來源於廠商對勞動要素的投資即工資的增長。而在兩部門分析當中,居民購買力的形成惟一地取決於提供勞動服務的收入即工資收入。

若再假定在兩部門之外外挂一個貨幣當局,則收入來源又增加一項“貨幣配發”。

“投資就是發工資”聽起來是否不太順耳?和現實經濟有沒有矛盾?和日常人們的“投資”概念有無沖突?首先,“投資就是發工資”講的是投資的表現形式是發工資,是廠商行為的手段而非其行為目的。在《西方經濟學的終結》一書看來,這種兩部門分析法之所以繼續展開,是首先默認它是公平合理的,即廠商和居民的所有權結構是“公平”的。則勞資交換也是自願和平等的。平等的交易就必然是互利,利他是利己的一個手段,為了得到產品,勞資雙方都要把自己的東西讓度出來,因為默認的所有權結構決定了誰也無法獨立生存。以利他手段達成利己目的,這才是真正的市場形式。

其次,把“廠商”分解為具體的廠商即不同資本形式的所有者的話,投資狹義地解釋為廠商之間的購買,這依然不會有悖於“投資就是發工資”這個原理。因為購買他人的設備就是給他人送錢,就是讓設備廠商賺錢,設備廠商銷售設備的收入和居民提供勞動服務的工資收入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國民收入的構成部分。

之三,沿著產業鍊一直追溯下去,設備的制造也是要購買工作母機,母機的制造也是要購買原料,原料的制造也是要開採……所有的環節都要使用居民勞動,居民的勞動構成最終產品成本的主要部分(註意:不是全部!但若將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的收入以所有權人的“工資”形式看待,則就是全部)。

3.宏觀貨幣流問題——貨幣流方程

設W為居民一年内工資收入累計量;設C為廠商部門在一年内的銷售收入累計量;設S1為居民的年儲蓄增量,而S2為一年内廠商儲蓄增量,即年利潤;M表示一年内貨幣當局增發的貨幣量。

按照GDP是最終消費的商品的價值來說,勞務W也應該在GDP(以下簡為G)之列。同時,所有的居民購買都是消費品購買。換句話說,居民年工資收入是廠商對勞務的購買並且被廠商消耗掉了,而C都是居民對消費品的購買,因此G=W+C。G=W+C表明GDP的含義就是“總消費”,W是廠商對勞動力的消費,C是居民對廠商產品的消費。

凱恩斯式的消費概念忽略了廠商對勞動力的消費,只是指居民消費C,這是不對的,不符合“勞動服務也是一種商品”的商品概念。

 而“收入”就是對域而言的貨幣流入。因此,國民收入Y就是兩部門各自的收入相加之和。居民的收入包括“年度總貨幣工資”和“年度内配發的貨幣”,廠商收入即銷售收入,等於年度内商品零售總額,即Y=W+M+C。

結合G=W+C和貨幣不滅定律S=M,得到Y=M+G,或者寫為Y=S+G,這就是宏觀貨幣流動的數學表述,可以稱為“貨幣流動方程”。

實際上可以從“儲蓄”定義直接得到“貨幣流動方程”。即“儲蓄是收入被消費之後的餘額”,即S=Y-G。或說收入總是被分作兩個部分:消費和儲蓄,即當年收入減去當年支出等於當年儲蓄量。

或者寫為 Y=S+G=S+(W+C)

從上式可以看出,(1)人們通常有兩種生活態度,“及時行樂”和“著眼未來”。追求S增長往往被美譽為“著眼未來”,追求G增長則常常被譏諷為“及時行樂”。但是S+G=Y,即對於一個固定的收入Y來說,S和G是兩個相反的指標,此消彼長,不可兼得。這一結論可能是導致西方經濟學生產可能性理論產生的根源,但是,生產可能性理論的錯誤在於,此式所有變量都是針對當前短期内的情況——靜止分析而成立的,沒有“明天”,不可以擴展到對“未來”的分析當中去。(2)式子變形即為G=Y-S,對比上面的S=Y-G就知道,不論S和G是多麼背道而馳,但是都和收入Y是目標一致的概念。都可以通過增加收入而得到滿足。這就是說,不管收入被派作什麼用場,總歸你得有收入才行。“守財奴”要儲蓄,“敗家子”要消費,但都得有供儲蓄或消費的資本才行。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