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2008  原始點差  不加佣金。
十七年信譽保障
零起付:0.01美元返佣也可以支付到賬。
隨時付:隨時提現,無週期或次數限制。
免費付:不扣任何手續費,全額到賬。
2011-11-25 09:37:31
保險產業現況
保險產業的情況持續依我們先前所預期般地發展,綜合比率(定義請參閱第37頁)從1979年的100.6升高到1980年估計的103.5,可預期的是1981到1982年這個趨勢將繼續持續下去,業界的核保損失將向上攀升,想要了解箇中原因的人,我建議你讀讀Chubb保險集團的年報,其對產險業競爭態勢所作的精譬分析,雖然報告不見得令人振奮,但絕對中肯。
而不幸的是,一個尚未浮現但卻非常棘手的問題使得保險業的陣痛將持續,它不但使得保險公司因核保損失創下歷史新高而面臨經營的困境,更有可能讓業者苦心經營的努力事倍功半。
事情的起因在於債券價格下跌,而會計原則又允許保險業以攤銷成本而非市價列示其帳面價值,結果導致許多業者以攤銷成本記錄的長期債券投資金額達到其淨值的二、三倍之多,換言之,只要債券價格下跌超過三分之一,便很有可能把公司的淨值全部吃光,這其中甚至包括好幾家知名的大公司在內,當然債券價格也有可能會回升,使得其部份,甚至全部的淨值得以回復,但也沒有人敢保證債券價格不會繼續下跌。(我們深信對股票或債券價格所作的短期預測根本是沒有用的,預測這件事或許能夠讓你更了解預測者本身,但對於了解未來卻是一點幫助也沒有….)。
有點吊詭的是,若持有的股票投資組合價格下跌會影響到保險業者的生存,但若換作是債券價格下跌卻是一點事都沒有,保險業者所持的理由是不管現在的市價是多少,反正只要到期日前不賣出,便能按照票面贖回,所以短期間價格的波動並無太大影響,就算是二十年、三十年或甚至是四十年後到期,只要我不賣,等時間一到,就能夠比票面金額收回,反倒是若我現在就出售這些債券,那麼就算是再買進同類型價值更高的債券,我反而要立即認列相關損失,使得帳面淨值因而大幅縮水。
但真正的情況卻是,業者很可能為避免認列損失而一直不敢出售債券,其結果反而錯失其它更好的投資機會。
更嚴重的是,保險公司資金主要是來自於保戶所繳的保費,由於產險的投保期間較短,一但保戶規模縮減,資金流動不足時,將被迫出售部份債券使得損失浮上檯面,保險公司的淨值立即大幅縮水。
因此保險公司在面臨債券價格下跌,淨值大幅縮水(目前確有許多業者是如此),同時市場費率又低到不合理時,通常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告訴核保部門,必須堅守費率底限,保費絕對不可以低於預估損失成本加上營業費用。
這種選擇的結果相當明確:(a)由於大部份的業務都是每年更新且對價格都相當敏感,所以很多保單在到期後都會流到競爭對手那邊(b)隨著保費收入大幅縮水,相對應的負債科目也會慢慢減少(未到期保費及應付理賠款)(c)資產(債券)必須跟著出售,以因應負債的減少(d)原先檯面下的未實現損失,將被迫認列在保險業者的財務報表之上(當然要看出售的多寡)。
此種令人沮喪的動作,對於淨值影響程度不一,有些公司在(c)階段的反應是出售成本與市價相當的股票,或是新進投資損失較小的債券,出售好的投資,留下爛的部份的這種駝鳥心態,短期間或許較不覺得痛,但對於公司與產業長遠的發展皆會產生重大的傷害。
第二種選擇比較簡單,那就是不管保費水準有多低,將來要賠多少錢,都照單全收以維持現有保費收入水準,然後暗地裡祈恫灰?l生什麼重大意外,或是期待債券價格早日回升,對於這樣的做法,外界一直有相當大的批評。
當然各位都曉得我們應該採取那一種做法,而且產業的趨勢也很明確,那就是只要大部份的保險公司都被迫採取第二種做法,那麼保險市場就不會有好轉的一天,因為如果大部份的業者,不論費率是否合理,都以微持保費收入水準為第一優先,那麼市場價格就一定不會好轉,除了本身發生財務問題之外,我們最不願意見到的就是市場上大部份的同業都因為財務問題而紛紛採取流血式的殺價競爭。
我們之前也曾提到,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因為種種理由,諸如顧及公眾反應、企業自尊心或是怕傷害到淨值等原因,而不願認賠出售債券者,終將發現自己被債券長期套牢而無法進行其它投資,而我們之前也提到,問題還不止於此,除了投資的選擇被迫犧牲,甚至於連是否接受保單的選擇也都盪然無存。
至於我們本身採取的立場就相當令人安心,我們相信自己的淨值相對於保費收入水準,依所有業者債券採攤銷成本制,是所有大型產險業者中最強的,甚至當債券價值以市價計時,我們的競爭優勢更加明顯,(當然在吹噓自誇的同時,我們還是必須提醒自己資產與負債部位的到期日仍不相稱,而且本人也因為無法劍及履及的執行,而使得我們在債券方面的投資損失了不少錢)。
Berkshire充足的資金與彈性的投資操作,將使得我們在面對市場不當定價的惡性競爭環境時,還能遊刃有餘,但是產業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問題,我們堅強的財務實力,依舊無法使我們免於產業的殺價競爭,我們只不過是多了些持久力以及可供選擇的空間。
保險業營
3/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
《通向財務自由之路》的作者範K·撒普博士指出:交易成本是影響交易績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少有交易系統可以創造比它的成本更高的利潤。通過外匯返佣代理開戶,可以大幅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從而提升獲利潛能、改善交易績效。
風險提示:
金融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極高的風險,未必適合所有的投資者,請不要相信任何高額投資收益的誘導而貿然投資! 在您決定投資槓桿類金融產品時,請務必考慮您的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投資導致的損失有可能超過存入的資金,因此您不應該以不能承受損失的資金來投資!投資風險不僅來自於槓桿交易,也有可能來自於交易商, 請仔細甄選合規的交易商以規避風險!所有投資者的交易帳戶應僅限本人使用,不應交予第三方操作,任何由接受第三方喊單、操盤等服務而導致的風險和虧損應自己承擔,責任自負!
兄弟財經是一間獨立的咨詢服務公司,不隸屬於任何交易商,僅向投資者提供信息咨詢、降低投資成本的咨詢類服務。 兄弟財經不邀約客戶投資任何槓桿類的金融產品,不接觸投資者資金及賬戶信息,不提供交易建議,不提供操盤服務,不推薦交易商, 投資者自行選擇交易商,兄弟財經僅提供信息咨詢,交易商的任何行為均與兄弟財經無關!
投資者在兄弟財經進行任何咨詢行為均代表接受和認可上述聲明!
所有投資者均為自行選擇且直接前往交易商官網進行投資行為(包括提交開戶資料和存取資金),兄弟財經不承擔客戶與交易商之間的交易争議及由交易商問題造成經濟損失的責任。 如果您不了解槓桿類金融產品市場的風險,請千萬不要參與相關投資交易!
請確保您具備以下條件:專業級的投資知識與能力;可以承受損失的資本(虧損不會導致負債或影響生活)。否則切勿參與槓桿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