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開放經濟中的貨幣問題
李嘉圖所堅持黃金在國際間的分配和貨幣自動調節原理是其持嚴格的貨幣數量論的最好證明,他認為全世界的貴金屬是根據流通的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分配於各個國家的,這種分配比例取決於各國的實業和財富,從而取決於各國的支付數目和頻率。這樣分配的貴金屬在所有的國家都具有同樣的價值,因而不存在貴金屬的進口和出口。當在一國發現金礦或增發紙幣時,貨幣價值會相應低落,這時,有一部分硬幣將被出口,直到那個國家和其他國家的貨幣價值重新達到均等[12]。在這兒我們將發現一件極為有趣的事,一方面,由於存在上面所說的貨幣價值的“國際間的纏結”,一國貨幣量的變化將導致貴金屬國際間的再分配,從而這種變化所造成的本國的價格的上漲依賴於他國的貨幣政策,即使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保持不變,增發貨幣對本國價格的影響也會使極其微小的。另一方面,李嘉圖的嚴格數量論又認為銀行可以通過控制貨幣發行量任意調節貨幣的交換價格和商品的價格,貨幣量和商品價格存在嚴格的比例關系。矛盾顯而易見!在這兒要保證他的數量論成立必須假設各國發行銀行所實行的政策完全一致,[13]或者在一個不存在那種“國際間的纏結”的孤立經濟中讨論問題。其實李嘉圖正是這麼做的,在他給Bosanquet答複中的一段話可以證明這一點。“讓我們假定有一種使貨幣不能有利地被出口的情況——讓我們假定歐洲各國都用貴金屬以進行它們的流通,每一個國家都根據英格蘭銀行相同的原理同時設立一家銀行······”。[14]
3、保持貨幣價值穩定的方法
正是因為李嘉圖持有這種嚴格的貨幣數量論,而且認為通貨膨脹導致了不正常的財富分配,不公正地幹擾了社會各階級之間的關系,所以他極力反對限制法,認為“我們通貨的所有禍害都是由於紙幣的發行過多,由於給了銀行一種危險的權力,讓他可以隨意減低每一有錢者的財產價值,並通過提高糧食和每種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使受領國家年金的人以及所有因收入固定而不能從自己的肩上轉嫁其任何部分負擔的人都受到損害。”[15]因此,李嘉圖主張最好的貨幣制度應建立在價值變動最小的貨幣本位的基礎之上,作為一種理想的貨幣本位,它必須符合以下條件:在任何時候包含同樣數量的勞動;必須用與一切其他商品完全相同的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的組合生產出來;它的生產所使用的固定資本的持久性和流動資本的報酬率必須與生產一切其他商品都相同。[16]由於這種理想的本位難以找到,故李嘉圖只好採用了權宜的解決辦法,如果能夠假定黃金的生產總需要同量的勞動並且在黃金的生產中使用兩類資本的比重接近於大多數其他商品的生產中所使用的平均水平,那麼黃金就可以用作一種大致的價值不變的尺度,所以他主張恢複金本位制,最終成為金塊論者的領袖。
另外,如貨幣數量論所表明的,貨幣只是一種純粹的流通手段,為降低流通費用,1815年李嘉圖在《關於一種既經濟又安全的通貨的建議》中還提出了一個著名的“金錠計劃”,主張採用銀行券兌換金錠而不是鑄幣的辦法,使英格蘭銀行恢複現金支付。這將使英國回到金本位制,同時又以紙幣來作為實際支付手段。這樣“在外國的存款銀行,金庫裡實際保持的金銀與他們賬冊上銀行貨幣的信貸有同樣多的數額,因此就有同商業流通量的全部數額一樣大的一筆閑置資本。而在我們的銀行,則會有數額相等於商業的要求所需要的叫做銀行紙幣的一筆銀行貨幣,同時銀行庫存的閑置資本卻不會多於銀行為了滿足偶爾對他們所提出的要求而認為必須以金銀保存的基金。”[17]以紙幣代替黃金,就是用最廉價的媒介代替最昂貴的媒介[18]。國家便可以不使任何私人受到損失,而將原先用於這一目的的黃金,全部用來交換原料、用具和食物,使用這些東西,國家財富和享受品都可以得到增加。[19]從而這一制度將接近於他對完善的貨幣制度下的定義:“當一種通貨完全由紙幣構成,而這種紙幣的價值,可與其所代表的黃金的價值相等時,這種通貨就處於最完善的狀態。”[20]
4、關於中央銀行
李嘉圖堅持貨幣特別是紙幣應由政府發行而不應由私人發行,因為“紙幣的全部費用都可以看作是鑄幣稅”[21],只有國家具有這種收稅的權力。但是,自從有了英格蘭銀行以來,鑄幣或發行貨幣的權力就不再為國家所壟斷,因為銀行同樣有權增加整個的通貨數量,英格蘭銀行侵吞了大部分本應屬於國家的鑄幣稅。所以他主張剝奪英格蘭銀行的貨幣發行權,在他死前一年的夏天即1823年,他寫出了最後一部著作《建立國家銀行的計劃》,這個計劃是,設立一個國家銀行,將英格蘭發行貨幣的特權轉讓給該銀行,由它代表政府來發行貨幣。但是李嘉圖又擔心政府會濫用這種貨幣發行權,他曾不無憂慮的說:紙幣發行權操在政府手裡比操在銀行手裡似乎有更容易被濫用的風險。而且,“經驗證明,國家和銀行在握有不受限制的紙幣發行權以後是沒有不濫用這種權力的。”如何防止紙幣發行權的濫用問題一直困擾著李嘉圖,但在他的著作中找不到關於這一問題的確切的解決方法,在《原理》中他也只是籠統地說:“對於這一目的來說,最適當的方法莫過於使紙幣發行人擔負以金幣或生金塊兌現的義務。”[22]他在《計劃》中對這一問題進一步的論述認為,國家銀行應被賦予完全獨立於政府的自主權,扮演總銀行家的角色,它不能把錢直接借給政府,只能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從而有效的限制政府濫發貨幣的權力[23]。
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李嘉圖在貨幣理論領域所涉獵的問題是非常廣泛的,在他的著作中幾乎能找到我們能遇到的所有現代貨幣問題的有關論述。現代貨幣理論中的很多問題和李嘉圖相比除了在研究工具上,以及表述方法上有一些進步之外,還看不出有什麼大的突破。
參考文獻:
大衛·李嘉圖,1977年中文版:《李嘉圖著作和通信集》第一至四卷,商務印書館。
亞當·斯密,1972年中文版:《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商務印書館。
晏智傑,1998:《古典經濟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魏克塞爾,1959年中文版:《利息與價格》,商務印書館。
斯皮格爾,1999:《經濟思想的成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約瑟夫·熊比特,1992年中文版:《經濟分析史》,商務印書館。
吳易風,1988:《英國古典經濟理論》,商務印書館。
劉潔敖,1983:《國外貨幣金融學說》,中國展望出版社。
MarkBlaug,1978,EconomicTheoryinRetrospect,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1]英格蘭銀行是1674年創立的一家私營合股公司,旨在支持威廉三世對法國路易十四的戰争為政府發行的公債創造了一個市場並管理公共債務。到十八世紀末,改行在倫敦地區獨占發行鈔票的權力,事實上成為英國的中央銀行。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