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投資公司要當心美國“資產毒垃圾”

2011-06-09 03:33:43

穆迪標普們仔細看看過去的數字, 沒有什麼破綻, 再反複推敲代表未來趨勢的數學模型, 似乎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房地產如何紅火大家都知道, 當然, 穆迪們憑著幹這行幾十年的直覺和經歷過多少次經濟衰退的經驗, 他們明白這些花樣文章背後的陷阱, 但也深知其中的利益關系.如果從表面上看禮品盒“無懈可擊”, 穆迪標普們也樂得做順水人情, 畢竟大家都在金融江湖上混, 穆迪標普們也要靠著投資銀行的生意才有飯吃, 而且穆迪標普們彼此也有競争, 你不做別人也會做, 得罪人不說還丢了生意. 於是穆迪標普們大筆一揮, “高級品CDO”獲得了AAA的最高評級.

投資銀行們歡天喜地地走了.

形象地說, 這個過程類似不法商販將麥當勞傾倒的廢油收集起來, 再經過簡單的過濾和分離, “變廢為寶”, 重新包裝一下又賣給餐館老闆炒菜或煎炸油條.

作為毒垃圾承銷商的投資銀行們拿到CDO評級之後, 又馬不停蹄地來找律師事務所建立一個 “專用法律實體”(SPV, Special Purpose Legal Vehicle), 這個“實體”照規矩是註冊在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以躲避政府監管和避稅. 然後, 由這個“實體”將資產毒垃圾買下來並發行CDO, 這樣一來投資銀行可以從法律上規避“實體”的風險.

這些聰明的投資銀行有哪些呢? 它們是: 雷曼兄弟公司, 貝爾斯登, 美林, 花旗, Wachovia, 德意志銀行, 美國銀行(BOA)等大牌投行.

當然, 投資銀行們決不想長期持有這些毒垃圾, 他們的打法是迅速出手套現. 推銷 “高級品CDO”因為有了AAA的最高評級, 再加上投資銀行家的推銷天賦, 自然是小菜一碟. 購買者全都是大型投資基金和外國投資機構, 其中就包括很多退休基金, 保險基金, 教育基金和政府托管的各種基金. 但是“中級品CDO”和“普通品CDO”就沒有這麼容易出手了. 投行們雖然費盡心機, 穆迪標普們也不肯為這兩種“濃縮型毒垃圾”背書, 畢竟還有個“職業操守”的底線.

如何剝離燙手的“濃縮型毒垃圾”呢? 投行們煞費苦心想出了一個高招, 成立對沖基金!

“資產毒垃圾”生產鍊

投資銀行們拿出一部分“體己”銀子敲鑼打鼓地成立了獨立的對沖基金, 然後將“濃縮型毒垃圾”從資產負債表上“剝離”給獨立的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則以“高價”從“本是同根生”的投行那裡購進“濃縮型毒垃圾”CDO資產, 這個“高價”被記錄在對沖基金的資產上作為“進入價格”(Enter Price). 於是投資銀行從法律上完成了與“濃縮型毒垃圾”劃清界限的工作.

幸運的是2002年以來美聯儲營造的超低利率的金融生態環境滋生了信貸迅猛擴張的浪潮, 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 房地產價格5年就翻了一翻. 次級貸款人可以輕松得到資金來保持月供的支付. 結果次級貸款拖欠的比率遠低於原來的估計.

高風險對應著高回報, 既然高風險沒有如期出現, 高回報立刻為人矚目. CDO市場相對於其它證券市場交易量要冷清得多, “毒垃圾”很少在市場上換手, 因此沒有任何可靠的價格信息可供參照. 在這種情況下, 監管部門允許對沖基金按照内部的數學模型計算結果作為資產評估標準. 對於對沖基金來講, 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經過各家自己“計算”, 20%的回報率不好意思說出口, 30%難以向別的基金誇口, 50%難登排行榜, 100%也不見得能有爆光率.

一時間, 擁有“濃縮型資產毒垃圾”CDO的對沖基金紅透了華爾街.

投行們也是喜出望外, 沒想到啊沒想到, 持有大量“濃縮型毒垃圾”的對沖基金成了搶手貨. 由於搶眼的回報率,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要求入夥對沖基金, 隨著大量資金湧入, 對沖基金竟然成了投行們的生財機器.

對沖基金的基本特點就是高風險和高槓桿運做. 既然手中的“濃縮型毒垃圾”CDO資產眼看著膨脹起來, 如果不好好利用一下高倍槓桿也對不起對沖基金的名頭. 於是, 對沖基金經理來找商業銀行要求抵押貸款, 抵押品嘛就是市場正當紅的“濃縮型毒垃圾”CDO.

銀行們對CDO的大名也是如雷貫耳, 於是欣然接受CDO作為抵押品, 然後發放貸款繼續創造銀行貨幣. 註意, 這已經是銀行系統第N次用同樣的按揭的一部分債務來 “偷印假錢”了.

對沖基金向銀行抵押貸款的槓桿比率為5到15倍!

當對沖基金拿到銀行的錢, 回過頭來就向自己的本家投行買進更多的CDO, 投行們再樂颠颠地完成更多毒垃圾MBS債券到CDO的“提煉”, 在資產證券化的快速通道中,發行次級貸款的銀行於是更快地得到更多的現金去套牢越來越多的次級貸款人.

次級貸款銀行負責生產, 投資銀行、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負責深加工和銷售, 資產評級公司是質量監督局, 對沖基金負責倉儲和批發, 商業銀行提供信貸, 養老基金、政府托管基金、教育基金、保險基金、外國機構投資者就成了資產毒垃圾的最終消費者. 這個過程的副產品則是流動性全球過剩和貧富分化.

一個完美的資產毒垃圾生產鍊就這樣形成了.

國際清算銀行的統計是:

2007年第一季度發行了2500億美元的CDO

2006年全年發行了4890億美元的CDO

2005年全年是2490億美元

2004年全年是1570億美元

“合成CDO”: 高純度濃縮型毒垃圾

在某些情況下, 投資銀行出於“職業道德”和增強投資人信心的廣告目的, 自己手中也會保留一些“濃縮型毒垃圾”. 為了使這部分劇毒資產也能創造出經濟效益, 絕頂聰明的投資銀行家們又想出一條妙計.

前面我們提到華爾街的一貫思路就是只要有未來的現金流, 就要想辦法做成證券. 現在, 投行們手中的“濃縮型毒垃圾”資產尚未出現嚴重的違約問題, 每月的利息收益還算穩定. 但未來很有可能會出現風險. 怎麼辦呢? 他們需要為這種不妙的前景找條出路, 為將來的違約可能買一份保險, 這就是信用違約掉期(CDS, Credit Default Swap).

在推出這樣一種產品之前, 投行們首先需要創造一種理論體系來解釋其合理性, 他們將CDO的利息收入分解成兩個獨立的模塊, 一個是資金使用成本, 另一個是違約風險成本. 現在需要將違約風險模塊轉嫁到別人身上, 為此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

如果有投資人願意承擔CDO違約風險, 那他將得到投行們的分期支付的違約保險金, 對於投資人來說, 這種分期支付的保險金現金流與普通債券的現金流看起來沒有什麼不同. 這就是CDS合約的主要内容. 在這個過程中, 承擔風險的投資人並不需要出任何資金, 也不需要與被保險的資產有任何關系, 他只需要承擔CDO潛在的違約風險, 就可以得到一筆分期支付的保險金. 由於信息不對稱, 普通投資人對違約風險的判斷不如投行們更準確, 所以很多人被表面的回報所吸引而忽視了潛在的風險.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