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講三個問題:一傳統技術分析理論方法是錯誤的。二講授和學習傳統技術理論方法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已。三正確的投資大道是研究供求關系。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行業都有著上千年的發展歷史,都形成了自己比較成熟的理論體系。而做為金融行業一個分支——證券市場卻只有幾百年的歷史。它和其它行業比較起來,它無疑是很幼稚的。它的理論體系和操作實踐都很不成熟,其中的傳統技術分析理論更是錯誤百出。在近幾十年來,各行各業的理論和技術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證券行業的理論和方法卻一直停滞不前,這不能不說是證券行業的一個悲哀。
我今天在這裡明確的指出,傳統的技術分析理論及方法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
傳統技術理論產生的年代人們堅信二大實踐科學理論:1相似理論2簡化理論
相似理論:當時人們認為相似的實驗條件會產生相似的實驗結果。傳統技術分析尊循這一觀點,認為相似的技術形態會導致相似的未來走勢。因此傳統技術理論把無以計算的形態歸類為幾大經典技術形態,認為可以照此推類未來的走勢。這和當時人們的科學認識水平有關系,近幾十年來,人們發現了,宇宙中存在著大量的非線性體系——即只要有一點輕微的,那怕億萬之一的不同,就會導致完全相反的結果!就像我們平時,經常打的台球,你擊出去的角度一點輕微的誤差,在經過數次折闆過,方向就已經和原計劃的大相徑庭。因此科學家們意識到原來的理論只適合於線性體系。而世界上更普遍的存在體系卻是非線性的。例如天氣預報,萬億分之一的原始數據的誤差就會產生完全相反的天氣結果。科學家比喻說,太平洋上空的一只蝴蝶删動一下翅膀就會在北美洲引發一場龍券風。大量的事物都是以幾何級的速度發展變化,實踐中我們也會普遍看到微小的前因變化就會導致不同產結果。因此在當今的科學論壇上,傳統技術分析已經失去了其科學的理論基礎。
很多相似形態的個股,其後來的發展走勢完全不同。科學家已經證實,股市的交易行為體系屬於非線性系統。
2簡化理論:幾十年前的科學家在研究複雜的物理或化學現象時,為了便於研究,對他們進行了簡化處理,比如研究一個空中飛行的羽毛球的運動軌迹,把它簡化處理,假想成一個質點,通過研究這個質點的運動來研究羽毛球的運動軌迹。這在當時取得了很多科學成果。傳統技術理論也沿用了當時的思維,把數以萬計的走勢簡化處理成有限的幾類形態,認為研究他們就可搞明白很多複雜的走勢。當今的科學們發現很多問題無法簡化處理,如在混沌系統中的研究只能用高級計算機收集盡可能多的大量數據來複現當時的環境。股市交易體系也是一個無序的混沌體系,每天存在大量的無序的交易行為。科學們用了最高級的計算機對股市中的交易行為進行了模擬,但最終沒有成功。因為股市是個開放的體系,其中所蘊含的數據太大了。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傳統技術分析理論和方法在理論是根本站不住的。已被現代科學證明是錯誤的方法論。
可是當今,我看到市場上大多數的人正在一本正經的傳授和學習著這一錯誤的理論和方法,我看到人們在糊裡糊塗地奉獻出自己的金錢給股市。劉劉工作室現在的每個學員都深刻的認識到這點。很多初學者不明白,抱著良好的願望想系統的學一學基礎知識,可是他們不知道他們所學的基礎知識根本就是錯誤的。只會引他們進入投資虧損的不歸路。這個錯誤百出的傳統技術理論正在束縛著人們的思想,把人們引向失敗的深淵。剛才我是從科學的發展的角度來說明傳統技術的錯誤性。下面我要從經濟學角度來和同學們探讨傳統技術分析的可笑。
大道至簡。是說,真正的本質是簡到不能再簡了。
而當今市場上的許多理論方法卻背道而馳,繁而又繁。生怕別人看懂似的,曲折繁瑣。好像不如此則無法顯示其理論的高深。
人們都知道:股價漲跌的本質是由於供求關系的變化。這是個淺顯的道理和事實,分析研究股市應直接從這個本質入手。
可是,當前的市場上的理論極少從“供求關系”這一本質出發。因此它們無法真實地體現股市的内在規律。
這些理論有三大致命缺陷。
一、目前市場上的理論或方法幾乎無一不是從指標入手。可是指標並不能真正反映供求關系這一本質。各種指標都是根據股價和成交量而來的,可以說指標是股價和成交量的影子。影子和主體的本身,二者絕對不能畫等號。每種指標都在歪曲其主體本身。分析一個人,不觀察這個人本身,而是去看這個人的影子,這真是一大謬論,但它卻真實地存在股市當中。指標的各種缺點和局限,我就不多說了。相信各位都深有體會。
二、技術指標的天生缺陷是由於它沒能很好地反映股價運動的本質--供求關系。因此造成了它的第二大缺點:無法真正地了解市場環境的轉化過程。無法真正了解個股中的内在因素。(任何變化都要最終落實到供求上,供求的變化造成市場環境的悄然轉化。)脫離了當時的市場環境,孤立地用數字模型分析市場,無疑是錯誤的。
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相似走勢的個股,後期走勢常會不同。如果用現在的大多數理論和方法去研究,會得出後期走勢相同的怪論。例如:600808馬鋼股份,某年從不足3元起步,狂升到3.6元附近後進行強勢整理,市場極為火熱響應,散戶們紛紛殺入。按照市場傳統理論方法一定會發出買入指示,結果,當年馬鋼3.6元附近最後成頭,追入者全部被套。又一年,馬鋼再次從不足3元處起步,漲到3.6元以上進行強勢整理,此時傳統理論方法按理說應再次指示買入,這次當然對了,直沖到6元多。(問題是這時侯,很多人由於上次的教訓已不敢再買)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很多論方法的準確性只有50%,
為什麼相似的走勢,會造成後期不同的結果?這是因為當時不同的市場環境,導致馬鋼在3.6元附近產生了不同的買賣供求關系。
我聽過一個老師講個股和大盤,他為了說明大盤將要下跌大量引用傳統技術指標,如佈林線和VOL等指標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他說指數和股價位於佈林線上軌代表著回調就要開始,同學們可以打開歷史上的指數和個股的K線圖,可以明確的看到很多情況下股指和股價位於佈林線上軌時照樣繼續上漲!這位老師說VOL成死差意味著將要調整,我不否認會有這種情況,但是我們回顧歷史,同樣會看到無數的VOL成死差後續繼上漲的例子。
不要盲從理論,不要盲信權威。同學們。要用客觀的眼睛去了解這個世界,去認知真理,去研究事實!我們學過數學的都知道,一個定義或定理只要你能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證明這個定理是錯誤的。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打開K線圖你會發現應用技術指標如佈林線VOLMACDKDJ均線所做出的推論。我們都可以在歷史數據圖中,找出相反的例子來證明其推論的錯誤。比如最基本的均線理論是金叉理論,它的含義是短期或中期均線向上穿越中期或長期均線,可以做為買入點。我們打開歷史K線圖確實可以看到很多個股和很多情況下,成金叉後上漲!但是我們更不應漠視有很多個股和很多情況下成金叉後,不久就成為頭部,繼而下跌。從此看金叉理論方法無法在實踐中應用,因為你買入後實際上,上漲和下跌的概率各占一半。那又和抛硬幣決定買不買又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