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衡的表現和分析方法
目前世界經濟失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美國經常賬戶的巨額逆差。2000年美國經常賬戶逆差為4160億美元,2004年擴大為6659億美元,2005年達到8065億美元。二是亞洲國家經常賬戶大量順差,尤其是對美貿易順差。2000年亞洲國家經常賬戶順差為2057億美元,2004年擴大為2487億美元,2005年達到3557億美元。
經常項目的經濟學意義是國際借貸,我們可以分別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對經常項目差額進行分析(這一差額既包括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也包括亞洲國家的經常項目順差)。從微觀方面看,國際借款的發生是由於本國出口收入和其他經常性收入不足以彌補本國對進口和其他經常性的支付,因此,經常項目差額主要表現為貿易差額。從宏觀方面看,國際借款的發生是由於本國國民儲蓄不足以為本國投資提供足夠的資金,需要從其他國家借入資金,因此,經常項目差額等於儲蓄與投資的缺口。這兩種分析方法是完全等價的。根據國民核算恒等式可以推出,經常項目恒等於貿易差額加上國外淨要素支付,也恒等於儲蓄減去投資。
二、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美國經常項目巨額赤字的原因
1.儲蓄率下降
美國經濟靠消費拉動,近年來這一傾向被不斷強化。20世紀80年代,美國消費占GDP的比重為67%,2005年達到72%。與此相對應,美國儲蓄率急劇下降,可用三個指標來說明:(1)國民淨儲蓄率,這是一個剔除貨幣貶值因素後反映家庭、企業和政府部門總體儲蓄狀況的指標。1994年美國國民淨儲蓄率為14%-15%,2001年後一直徘徊在1.5%。(2)個人儲蓄率,1995年美國個人儲蓄率為4%-5%左右,1999年開始大幅下降,2004年下降為0.2%,2005年降至負數,2005年第三季度達到-1.6%,為1929年經濟大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3)儲蓄占GDP的比重,1990-1999年這一比重的平均值為16.3%,2000-2002年的平均值為16.2%,2003年為13.5%,2004年為13.7%(僅為世界其他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從1990年到2004年美國儲蓄占GDP比重的變動率為-2.8%。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全美儲蓄率下降是造成經常賬戶逆差的主要原因,由於過度消費、儲蓄不足,美國必須吸收國外儲蓄以維持本國經濟增長,從而形成巨大的經常賬戶赤字。
2.儲蓄/投資關系惡化
在20世紀90年代的近10年中,美國的生產率持續、大幅提高,使美國經濟實現了低通脹下的高速增長。生產率提高與其他因素一起共同影響了產量與需求的差額,進而影響儲蓄與投資的平衡。也就是說,經濟快速增長刺激了投資支出擴張;收入和資產價值快速增長擴大了消費,減少了儲蓄,從而引起儲蓄/投資狀況惡化。
近年來美國投資占GDP的比重則持續上升,這與美國儲蓄占GDP比重持續下降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照。1990-1999年美國投資占GDP比重的平均值為18.7%,2000-2002年為19.4%,2003年為18.4%,2004年為19.7%,也就是說,從1990年到2004年美國投資占GDP比重的變動率為+1.1%,遠遠高於歐洲(-2.9%)和日本(-9%)。
3.儲蓄戰略改變
近年來由於美國房地產價格的大幅上升,使居民金融名義資產大量增加,消費傾向迅速上升。有關統計數據表明,目前美國居民消費增長中的60%與其住房再融資有關。1991年,在美國居民的家庭資產中,有價證券占13%。2000年初,有價證券比例上升到35%。2003年底,房地產比重首次超過有價證券。目前美國家庭持有約14萬億美元的房地產淨值,是有價證券的2倍多。美國以收入為基礎的儲蓄戰略逐漸向以資產為基礎的儲蓄戰略轉移,表現為國内儲蓄率不斷下降和經濟項目赤字不斷擴大。
一、失衡的表現和分析方法
目前世界經濟失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美國經常賬戶的巨額逆差。2000年美國經常賬戶逆差為4160億美元,2004年擴大為6659億美元,2005年達到8065億美元。二是亞洲國家經常賬戶大量順差,尤其是對美貿易順差。2000年亞洲國家經常賬戶順差為2057億美元,2004年擴大為2487億美元,2005年達到3557億美元。
經常項目的經濟學意義是國際借貸,我們可以分別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對經常項目差額進行分析(這一差額既包括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也包括亞洲國家的經常項目順差)。從微觀方面看,國際借款的發生是由於本國出口收入和其他經常性收入不足以彌補本國對進口和其他經常性的支付,因此,經常項目差額主要表現為貿易差額。從宏觀方面看,國際借款的發生是由於本國國民儲蓄不足以為本國投資提供足夠的資金,需要從其他國家借入資金,因此,經常項目差額等於儲蓄與投資的缺口。這兩種分析方法是完全等價的。根據國民核算恒等式可以推出,經常項目恒等於貿易差額加上國外淨要素支付,也恒等於儲蓄減去投資。
二、失衡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美國經常項目巨額赤字的原因
1.儲蓄率下降
美國經濟靠消費拉動,近年來這一傾向被不斷強化。20世紀80年代,美國消費占GDP的比重為67%,2005年達到72%。與此相對應,美國儲蓄率急劇下降,可用三個指標來說明:(1)國民淨儲蓄率,這是一個剔除貨幣貶值因素後反映家庭、企業和政府部門總體儲蓄狀況的指標。1994年美國國民淨儲蓄率為14%-15%,2001年後一直徘徊在1.5%。(2)個人儲蓄率,1995年美國個人儲蓄率為4%-5%左右,1999年開始大幅下降,2004年下降為0.2%,2005年降至負數,2005年第三季度達到-1.6%,為1929年經濟大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3)儲蓄占GDP的比重,1990-1999年這一比重的平均值為16.3%,2000-2002年的平均值為16.2%,2003年為13.5%,2004年為13.7%(僅為世界其他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從1990年到2004年美國儲蓄占GDP比重的變動率為-2.8%。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全美儲蓄率下降是造成經常賬戶逆差的主要原因,由於過度消費、儲蓄不足,美國必須吸收國外儲蓄以維持本國經濟增長,從而形成巨大的經常賬戶赤字。
2.儲蓄/投資關系惡化
在20世紀90年代的近10年中,美國的生產率持續、大幅提高,使美國經濟實現了低通脹下的高速增長。生產率提高與其他因素一起共同影響了產量與需求的差額,進而影響儲蓄與投資的平衡。也就是說,經濟快速增長刺激了投資支出擴張;收入和資產價值快速增長擴大了消費,減少了儲蓄,從而引起儲蓄/投資狀況惡化。
近年來美國投資占GDP的比重則持續上升,這與美國儲蓄占GDP比重持續下降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照。1990-1999年美國投資占GDP比重的平均值為18.7%,2000-2002年為19.4%,2003年為18.4%,2004年為19.7%,也就是說,從1990年到2004年美國投資占GDP比重的變動率為+1.1%,遠遠高於歐洲(-2.9%)和日本(-9%)。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