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近年來出現的跨國外包與供應鍊延長是世界經濟適應全球化趨勢的必然結果,它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增加了公司利潤,發揮了各方的比較優勢,2001年以來,包括美國和亞洲國家在内的整個世界經濟都基本上實現了較低的通脹率下的經濟較快增長。
目前世界經濟失衡表現為“雙循環”:即一方面為了實現趕超戰略、為了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為了積累外匯儲備,亞洲國家想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出口增長率,形成了巨額的經常項目順差。由於近年來歐洲和日本經濟持續低迷,亞洲國家的貿易順差主要為美國市場吸收,表現為美國經常賬戶赤字。另一方面,為了追求較高的資產收益率、為了保持儲備資產安全(包括維持美元匯率穩定,避免儲備資產損失),亞洲國家的資金又回流到美國市場,彌補了美國的經常賬戶逆差,維持了美國的國際收支平衡,2004年美國經常項目逆差為6,659億美元,當年資本淨流入為8,218億美元。正是由於美國金融市場吸收了亞洲國家經常項目的順差;亞洲國家資金回流彌補了美國經常項目賬戶的缺口,使國際金融市場達到了一種動態均衡,從而使世界經濟在失衡中保持了較快增長。
總之,由於引起世界經濟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複雜的,要解決由要素流動形成的失衡更是一項長期任務。但國際分工格局變動是世界經濟和國際市場適應全球化趨勢調整的結果,目前的失衡是一種動態均衡,世界經濟將在失衡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3/3 首頁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