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金融體系:世界的範式

2011-08-17 08:42:57

1833年,英格蘭銀行的銀行券成為法定貨幣,即由國家信用擔保的、通過法律強制流通的紙幣。在取得國家紙幣發行特權後,英格蘭銀行作為國家銀行和私人銀行的混合物,在政府的支持下不斷擴大股本,一步步壟斷貨幣發行,逐漸成為全國銀行的中心。1844年的《皮爾條例》,正式承認英格蘭銀行作為國家機關,賦予它發行貨幣的壟斷權利,並規定新設的銀行、改組的銀行及合並的銀行不得發行銀行券,公衆手裡的銀行券可隨時到發行部兌換成黃金,發行部也以銀行券交換公衆手中的黃金。從銀行金庫中流出多少黃金,就有多少銀行券流回發行部並被銷毀;反之,有多少黃金流入金庫,就有多少銀行券進入流通。英格蘭銀行真正成為政府的銀行、發行的銀行和票據交換中心。之後,英國幾次爆發經濟危機,公衆開始大量提款,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儲備屢次大幅下降。幾次危機中,英格蘭銀行通過貸放,救助了大批商業銀行,使它們渡過流動性危機,而英格蘭銀行巋然不動,執行“最後貸款者”的職能,從而確立了它作為銀行界領導的特殊地位,又成為“銀行的銀行”。由此英格蘭銀行成為真正的中央銀行。

英格蘭銀行的成功做法,為歐洲國家樹立了榜樣,各國紛紛效仿,其他美洲、亞洲國家開始意識到中央銀行的必要性。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中央銀行制度在世界範圍内得以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1883-1946年)把中央銀行的職能推到極致。一戰結束後,他作為英國財政部首席代表參加了巴黎和會。在1929—1933年的大蕭條期間,他擔任了英國内閣財政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擔任英格蘭銀行董事。1944年,他率領英國代表團參加在美國佈雷頓森林召開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接著又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複興開發銀行的董事。他一生著述頗豐,貢獻最大的是主張政府實行貨幣政策管理通貨,調節貨幣數量以穩定物價。他的《貨幣改革論》、《貨幣論》、《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等著作都反映了通過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調控經濟的主張。凱恩斯的理論,受到了經歷過大蕭條煎熬的各國政府的歡迎。

二戰以後,政府通過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刺激有效需求,使宏觀經濟達到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的目標體系。實現這一目標體系的手段是中央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制度、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初期,各國政府傾向於實行更具直接效果的財政政策,如減稅與擴大政府採購,而貨幣政策尚“妾身未分明”。但1970年代以後,為達到上述政策目標體系,克服“滞脹”,財政政策顯得獨木難支,捉襟見肘,貨幣政策才被“扶正”,兩策平起平坐,搭配運用,由政府相機抉擇。由此,中央銀行的地位也普遍得到了加強。

金融中心從佛羅倫薩、阿姆斯特丹到倫敦、紐約的轉移

如果說12-14世紀歐洲的金融中心在佛羅倫薩,那麼15世紀中期,佈魯日就成了重要的商業金融中心,德意志的漢撒同盟也達到了全盛。從16世紀開始,地理大發現的成果為歐洲人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黃金,更重要的是通過新的航線,各大洲之間仿佛織成了一張蜘蛛網,在網間流動的,是東方的絲綢、香料,是美洲的黃金、白銀,是非洲的黑奴、象牙,是世界各地的技術、文化。但是,在這張網上最活躍的組織者不是絲綢的生產國中國、印度,不是黃金白銀的產地國,也不是傳統的阿拉伯商人,而是剛剛完成宗教改革的歐洲殖民者。1500-1750年,世界被卷入了商業革命大潮。新航線的出現必然造成歐洲經濟中心的轉移,地中海中心移向了大西洋沿岸城市,安特衛普不僅是歐洲經濟貿易中心,也是歐洲的金融中心。17世紀以後,隨著荷蘭共和國的興起,阿姆斯特丹又力壓安特衛普,成為歐洲最大的商港,其轉口貿易與航運盛居歐洲之冠。靠著兩大商業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荷蘭進行著規模巨大的殖民地貿易。東印度公司壟斷了東方的香料,並且在東南亞擁有規模巨大的種植園。西印度公司則壟斷了非洲西海岸、美洲東海岸以及太平洋各島嶼的貿易特權。此時的荷蘭在海外瘋狂殖民,靠著先進的航海技術和大量的海外殖民地,荷蘭在整個歐洲貿易中打敗了其他競争對手,成為歐洲乃至世界金融中心。

到了18世紀,商業的重心相應轉移到了英吉利海峽的對岸。英國憑借其工業實力,迅速取代了荷蘭,成為西方世界的霸主,倫敦進而成為歐洲的經濟中心。其間,英國經過了與葡萄牙、西班牙及荷蘭連續不斷的戰争,到18世紀成為世界上擁有殖民地最多的國家,控制了大部分的殖民地貿易和東西方貿易。19世紀的工業革命使英國的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對外貿易迅速擴張,殖民地遍佈全球。一戰前英國海外投資高達40億英鎊,世界貿易的40%使用英鎊結算,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但是,經過了兩次世界大戰,歐洲經濟受到了嚴重挫傷。美國兩次參與世界大戰,都不在自己本土打仗,而憑出售軍火發了財。二戰後,美國擁有全世界黃金儲備的五分之四,美元地位超過英鎊,美國經濟實力進一步提高,紐約轉而成為世界經濟金融中心。倫敦的金融地位雖然屈居世界第二,但仍然是重要的世界金融中心。

從貨幣戰到貨幣聯盟

在1930年代那場災難性的大蕭條中,大批銀行紛紛倒閉,整個信用體系瀕臨崩潰。各國放棄金本位制,實行紙幣制度,主要發達國家又把一些在貿易、金融上與之有密切聯系的國家及其殖民地聯在一起,組成貨幣集團,建立内部依附性的匯率制度。

首先建立的是英鎊集團。1931年9月18日,英國放棄金本位,匯價下跌,英國以自己為核心,聯合包括英聯邦成員國及其他一些國家組成了“英鎊集團”。英鎊集團内部均用英鎊當基準貨幣,各國貨幣的匯率以英鎊為準,可以自由兌換,貿易、信貸和投資使用英鎊。成員國貨幣對英鎊保持固定比價,匯率隨英鎊的變動而變動。英鎊區内資金移動不受限制,對區外國家則須經外匯管理機關批準。區内各國收入的黃金和美元須按一定的比例售給英國財政部,作為英鎊區的共同儲備。然而英鎊集團具有很強的排它性。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鈎,引發世界貨幣危機;1972年6月,英國政府宣佈英鎊對美元實行浮動匯率,對區内資金移動加以管制,導致不少成員國的貨幣與英鎊脫離聯系。英鎊區的範圍縮小到了只包括英國本土和愛爾蘭,英鎊區基本上瓦解了。

美元集團則是美國控制下的國際貨幣集團,於1934年美國廢除金本位制、在實行美元貶值以後所建立。美元區内各國貨幣對美元保持固定比價,對外貿易不實行外匯管制,並把大部分黃金和外匯儲備存於美國,貿易結算通過美元進行,同時美國承諾其他國家可以隨時用美元從美國購買黃金。這樣,美國通過以美元為主的區内附屬性匯率制度,增強了其對世界市場和原料產地的控制。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