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與新的貨幣危機

2011-10-14 09:01:11

一、數據分析引發對經典理論的懷疑

三年以前,我出版了《貨幣異化與產權革命》一書,其中對貨幣規律出現異化的本質原因,即創新勞動引領世界範圍的勞動價值比較,進而使“勞動”出現異化的經濟和社會現象做了詳細闡述。但我當時已經感到,貨幣異化理論還不成熟,特別是它的實用性。在後來的三年,我有意識地將貨幣異化理論應用於外匯市場操作,格外註意採取衍生於貨幣異化理論的一系列新的市場分析方法,並改變市場熟悉或習慣了的分析方法。這些新的分析方法不但使我在操盤中獲益匪淺,更豐富了貨幣異化理論。而所謂新的分析方法的關鍵就是:看淡一些被傳統理論重視的、被市場經常炒做的所謂重要經濟數據。

在我看來,由於經濟的全球化加速了貨幣異化的過程,許多過去被認為是真理或鐵定的分析方法的規律性認識已經不靈了。如以國界計量的GDP,進出口,貿易和財政赤字,包括物價指數等對匯價的影響越來越小,因為,隨著貨幣的全球化、勞動的全球化、投資的全球化以及產品生產網絡的全球化,按照國界統計出來的大量經濟數據已經越來越無法說明一個國家或一種貨幣的真實實力。我深刻地感到:經濟的全球化是使貨幣規律出現異化的最重要外部原因。

懷疑是創新的源泉。我的懷疑是從美元在2004年的大幅度下跌和預言2005年的強勢反彈開始的。我在2004年11月曾經發表一篇評論,其中預言,美元在2005年應該大幅度反彈(見北京青年報匯市課堂),為什麼有這樣的預言,就是我清楚地看到,美國的經濟數據並不象美國政府經常公佈的那些數據所描述的那樣可怕。比如美國的貿易逆差:2004年美國公佈的貿易逆差是6660億美元,而同年美國跨國公司在海外子公司的銷售額卻達到36830億美元,是當年美國本土出口額12040億美元的三倍;更有說服力的數據是,美國公司2004年在海外的盈利為3150億美元,相當於貿易逆差的一半,當然,這些利潤很多是在虛擬金融市場獲取的,但如果只有一半來自於實體經濟的銷售額,美國公司按資本所得和所有權所得計量的出口額也應該有50000億元,其中當年的增量就達到26%,顯然,僅僅是這些的增量就遠遠地大於美國2004年的貿易逆差6660億美元。由此看出,美國的貿易逆差雖然已經高達GDP的7%左右,但不吓人!因為美國的跨國公司在海外也創造著GDP,而這些GDP沒有被統計在本土GDP内,顯然,若將美國跨國公司的子公司在海外的銷售額統計在美國本土的進出口增量中,反向的數據可能更吓人。

但是,這些數據並沒有被市場重視,相反的是,市場卻津津樂道地大談美國政府公佈的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以此炒做美元的疲軟和未來的下跌。由於有了新的分析方法,我們還能相信這些被市場炒做的數據嗎?在外匯市場,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比如被市場反複炒做的美國人不儲蓄。從美國政府和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看,美國人的儲蓄率的確已經幾年來都維持在零軸之下,相對於亞洲國家,如日本和中國,美國人簡直是象瘋了一樣的花錢。但是,我試分析了一下美國人的資產持有量增長情況,發現其中大有文章。原來,我們所看到的美國人的儲蓄率根本就沒有考慮到以下三個因素,一是美國企業的儲蓄(未分配公司利潤)在2001到2004年間從2.1%猛增至4.5%,來自海外經營機構的利潤更是大幅度地上升了70%;二是在個人儲蓄方面,由於美國人大量投資房地產、共同基金和貨幣市場及股票,這些權益的收入大幅度地增加,2004年美國個人淨財富的增量為美國政府公佈的所謂可支配收入的5.6倍。另外的統計證明,美國人擁有公司股權的家庭,從1989年的31.6%穩定增長至2004年的65%。這說明美國家庭的資產結構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由於市場分析師仍然沿用傳統的分析方法,沒有考慮到這些變化,不僅低估了美國人的實際財富水平,更低估了美元的實力!

正由於我看到了美國良好的經濟基本面比美國政府公佈的數據強很多,所以我才敢在巴非特等巨頭紛紛做空美元時預言美元指數在2005年會反彈1000點以上。但我沒有想到的是,美元在2005年的表現太優異了,它不但超過了1000點,而且兌日元在2005年上漲了19%,兌歐元上漲了14%!這促使我重新審視貨幣異化理論,特別是貨幣異化理論中對貨幣對之間波動率的研究。我發現,在2005年,國際間的短期資本流動大幅度地增加(遠遠地超過長期資本的增加),短線炒做盛行,在沒有任何危機和意外的市場環境中,外匯市場每天的波動幅度仍然平均達到80——120點,也就是說,在國際外匯市場主要的貨幣對之間每天的波動幅度接近1%,一年的波動幅度普遍地超過10%,甚至接近20%。

如此巨大的波動,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或者說,有什麼新的理論和分析方法能解釋或告訴我們新的規律呢?

為了探詢這個新情況背後可能掩蓋的新規律,我開始研究日元。2005年日元的超常規下跌極端地顯現了一個在全世界發達國家普遍通行的反規律貨幣現象。它改變了傳統的通貨膨脹理論、經濟週期理論,卻進一步豐富了我的貨幣異化理論。

我發現,日本在二十年間的GDP成長幾乎一直徘徊在零軸之下,而日本的基礎貨幣發行量卻始終保持在10%左右(相對於基礎貨幣發行最大的中國,其與GDP相比大出了幾百倍)。日本之所以敢開足馬力發行貨幣,借口是需要與通貨緊縮做鬥争。按照傳統的貨幣理論,加大貨幣發行力度的確是對付通貨緊縮的有利武器,因為過多的貨幣發行必然刺激通貨膨脹,引起物價的反彈。可日本的事實卻是,雖然日本央行越來越大膽地發行貨幣,但對物價卻沒有構成壓力,相反,市場貨幣量越多,物價越跌,反而為新的貨幣發行提供了借口。更由於超額貨幣發行是以零利率做配合,日本事實上將全世界的貨幣價格壓至極低!我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這種與鄰為壑的貨幣政策不僅是日本在採用,在近20年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都在瘋狂地發行基礎貨幣,如,美國的貨幣發行量長期以來一直以高於10%左右的速度增長,而同期美國的GDP增長不到3%。所以說,日本的情況並不是例外!而之所以日本的貨幣政策成為典型,是因為美國已經進入了超寬松貨幣政策的收獲期,進入了大舉投資海外,使美元獨霸世界之後的貨幣回流期。由於有資本的回流與利率的提高相配合,才凸顯出日本的零利率和超寬松貨幣政策是多麼無理。其實是,美國已經做了初一,日本人只不過是再做十五而已。

問題的關鍵還不是這裡。為什麼象日本和美國等國家這樣瘋狂地發行基礎貨幣,沒有導致通貨膨脹和貨幣危機呢?

熟悉凱恩斯理論或馬克思理論的學者都應該知道,過量發行貨幣的結果會是什麼——導致惡性通貨膨脹;而在近20年間,這個世界——特別是發達國家不但沒有惡性通貨膨脹,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越來越大膽地發行基礎貨幣正是在與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做鬥争的旗號下(穩定物價)進行的,盡管這些“超額”貨幣對物價的影響似乎越來越小。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