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術分析師都沒賺到錢,其水平肯定不怎麼樣。
馬爾基爾挖苦地說:“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技術分析師的鞋子經常都是開著口的,衣領也常磨損了。我個人就從沒見過一個投資成功的分析師,破產的倒看到過幾個”。其實,巴菲特也持類似的觀點。
我們認為,馬爾基爾此話言過其實,有失客觀。衆所週知,技術大師江恩在20世紀上半葉從美國市場上賺到了5000萬美元。江恩能在25個交易日内,使得起始資本450美元成長為37000美元。《紐約時報》1984年2月18日商業版報導說:“1983年全美操盤手冠軍交易中賺到最多錢——140萬美元——的人是馬丁·舒華茲。他的期貨交易帳戶成長了175.3%。舒華茲先生是一個38歲的前證券分析師”。遠的不說,我國技術分析派中百萬富翁甚至千萬富翁多得是。
2?技術分析如同占星術與煉金術,技術大師終會被市場所淘汰。
馬爾基爾認同:“技術分析是和占星術同類的科學”。“在科學方法的檢驗下,技術分析的根基顯然和中世紀的煉金術差不多”。“沒有一種技術分析能持續超越令人心安的買進持有策略。漫步理論的基本結論就是:技術分析的方法不能用以擬定有效的投資策略”。
他還說:預測市場的人這麼多,總有人說中最後一次或多次的大轉折,但沒有人能永遠正確。可以這樣說:“聽信股市大法師預言的人必抱憾以終”。
在股市上不能以一次成敗論英雄或狗熊,任何人都有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也有敗走麥城的時候。無論是基本派大師巴菲特、彼得·林奇、巴魯克、格拉漢姆,還是技術派大師江恩、柏徹特,或是哲學派索羅斯都有馬失前蹄的時候。至於說到技術預測之結果不如長期持有策略,也不能一概而論。因為馬爾基爾生活的年代正值美國持續近70年的大牛市,長期持股多半能賺大錢。但是在1989年前後買入的日本股票或台灣股票並長期持有到今天,多半還虧錢1/3以上。
3?無用的技術分析師還在股市上生存的原因。
馬爾基爾挖苦道:“技術分析的理論只造福那些推銷這類服務的技術分析師和雇用他們的證券公司,因為分析師鼓勵投資人多買多賣,為號子賺進更多手續費”。“技術分析師沒幫投資人的忙,但卻促成了買賣,幫了經紀商的忙”。
技術分析師具有多創手續費的功能,這種說法不無道理。例如在我國股市中,如果按基本派的標準,平均市盈率高達57倍的情況下,有投資價值的股票寥寥無幾,豈不是沒有什麼買賣交易了,證券商吃什麼?國家印花稅項的收入豈不是大大減少了嗎?但是話說過來,技術分析師並非都主張短線交易,不少技術人士都主張中線投機。如果說技術分析師是多餘之人,那麼為什麼還會出版那麼多的技術分析書籍,為什麼技術派觀點還會流行於市呢?
技術分析是科學還是玄學(六)
五、技術分析的玄奧性
(1)自然界的感悟
查爾斯·道和艾略特都從大海中得到啟示。道氏用大海的潮汐、浪濤和波紋來比喻股市的主要、次要和短期三種趨勢。艾略特發展和細化了道氏理論,指出牛市(漲潮)有5個推動浪,熊市(退潮)有3個調整浪;並把費氏數列作為波浪理論的數學基礎。費氏數列即:1,1,2,3,5,8,13,等等,以至無窮。這些所謂的神奇數字之間的比為0.5,0.618,0.382,0.191,0.809,1.382,1.618等,都是漲升或回調常見的比例。
波浪派掌門人認為,自然界中有許多動植物甚至人都符合神奇數字和黃金比例,股價波動實質上反映了人們的情緒波動,因此股價波動表現為費氏數列式的波浪運動就不足為怪了。換句話來說,他們認為人的物質構造是符合神奇數字和黃金比例的,因此人的情緒波動也是如此,所以反映人們情緒波動的股價漲落也不外如此。聽起來似乎有點玄,但仔細想來也不能說毫無道理。
(2)聖經的啟示
江恩是極為虔誠的基督教徒,宣稱在聖經中發現了投機市場的自然法則。1927年他在《空間隧道》一書的前言中寫道:“這本書有三個目的:其一,描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羅曼史;其二,道德教育,證明聖經上許多自然法則;其三,顯示科學、預測和備戰的價值”。“聖經中描述了通向成功的關鍵過程,從那裡你可以知道所有想知道的,得到所有想得到的,滿足你的需求和願望”。
江恩在中青年時也許自認為是上帝的寵兒,所以曾用神谕般的口氣說:“我們擁有一切天文學及數學上的證明,以決定市場的幾何角度為什麼及如何影響市場的走勢。如果你學習時有所進步,而又證明你是值得教導的話,我會給你一個主宰的數字及主宰的字句”。但是,他到晚年時,顯得十分保守,非常謹慎,比較低調。我想這也許是市場教育或修理他的結果。在投機市場中,如果你自以為是“神”,那麼真神一定會好好地戲弄或教訓你。
裡奧·高夫在《一次讀完25本投資經典》一書中評論道:“甘氏(指江恩)就象一種宗教信仰,你要不就相信,要不就不信”。“甘氏對於自然界充滿重複模式的玄奧論調相當著迷”。江恩指出:“人的本性不會變,這就是歷史一再重複,以及股市在某些條件下年複一年,和在不同時間循環下運行極為相似的原因”。由於江恩的理論深受聖經的啟發,又以人的本性難移作為時間循環週期的根據,所以顯得玄奧而神奇。
(3)“一語成谶”論
“一語成谶”論也可以說成“預言自我應驗”。有些反技術派人士認為:近年來絕大多數圖表型態流傳廣泛。許多投資者把它們牢記於心,常常根據圖型不約而同地行動。於是當圖型發出“看漲”或“看跌”的信號時,買者或賣者一湧而上,結果產生了“預言自我應驗”的現象。
技術大師約翰·墨菲指出:事實上圖表型態很客觀,而研讀圖表是門藝術(或者說是“技巧”更恰當)。圖表型態幾乎從來沒有清楚得能讓有經驗的分析師意見一致的時候。疑慮重重、困惑不解或者見仁見智才是家常便飯。技術分析有許多種選擇,各種選擇相互之間經常合不上榫。有條條大道,但不全通羅馬。即使大多數技術人士預測一致,所見略同,由於各自的投資策略不同,他們也不一定在同時以同樣的方式入市買賣。
墨菲還寫道:我們一般把預言自我應驗論看成是對圖表分析的反對意見,其實說它是贊譽或許更為恰當。要是有哪種預測技術如此廣受歡迎,以致於能影響市場,那它非得出類拔萃不可。您不妨琢磨,為什麼提起基本分析時,很少有人會顧慮它也會出現自我應驗的問題呢?如果“一語成谶”果有其事,那麼它天生也會“自我修正”。
(4)“衆信不靈”論
馬爾基爾指出,假如你檢驗過去任何一段時間的股價,你幾乎總會發現某些理論在某一段時間有效。不同的選股標準只要測試夠多,總會找到一種可以挑選出當時最佳股票的標準。但是一旦這種規律廣為人知,大衆的集體行動將會使這種現象再也沒有發生的機會了。如果這種規律只有一人知道,他會自行利用直到累積巨富為止,他當然不會將真正有用的技巧與別人分享。任何成功的技術策略遲早都會自食其果。這就是我認為沒有人能依賴技術分析,持續獲得高於平均報酬率的基本原因。任何成功的技術分析方法,最後都難免自我毀滅。
5/7 首頁 上一頁 3 4 5 6 7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