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2008  原始點差  不加佣金。
十七年信譽保障
零起付:0.01美元返佣也可以支付到賬。
隨時付:隨時提現,無週期或次數限制。
免費付:不扣任何手續費,全額到賬。
2011-10-31 09:17:54
Berkshire海瑟崴股份有限公司
1983年3月3日
致Berkshire公司全體股東:
今年的營業利益約為3,100萬美元,期初股東權益報酬率(持有股權投資以原始成本計)僅約9.8%,較去年1979年的15.2%下滑,亦遠低於1978年近年度的新高19.4%,主要的原因包括:
(1)保險核保成績大幅惡化。
(2)在股本大幅擴張的同時,我們直接控制的被投資事業卻未同步成長。
(3)我們持續增加對不具控制權事業的投資,但我們依比例可分得的盈餘,依照會計原則卻不能認列在帳面上。
就在幾年前,我曾經說過營業利益佔股東資本的比率(再加上一些調整)是衡量企業單一年度經營績效的最佳指標,雖然我們堅信這套標準仍適用於絕大部份的企業,但是我必須說明的是,這套標準對Berkshire來說,其適用性卻已大不如前,或許你會懷疑這樣的說法,認為當數字好看時很少有人會將標準捨棄,但是當結果變得很糟糕時,經理人通常傾向將衡量標準而非自己給換掉。
當成績惡化時,自然就會有另一套標準跑出來解釋原因,就像是射箭手先將箭射在空白的標靶上,然後再小心的將紅心畫在箭的週圍一樣,但基於前述原因(3)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詳如後述),我們確信移動紅心的舉動是具有正當理由的。
未列入記錄的經營者盈餘
後附財務報表所反映的帳面盈餘,通常已將我們持股超過20%的股權投資按持股比例認列其損益,然而低於20%股權投資的部份,卻只能認列實際收到的現金股利,至於未發放的盈餘則完全不列入計算。
(當然也有少數例外,譬如我們持有35%的GEICO保險公司便因為我們已將投票權委託給別人,故在1982年僅能以成本法認列實際收到的現金股利350萬美元,至於剩下的2,300萬未分配的盈餘則完全不列入計算;而假設GEICO當年度賺的比原本的少但卻多發100萬,則Berkshire的帳面反而變得更好看,很明顯的會計原則有時會扭曲經濟現實)。
所以我們比較認同將所有未分配盈餘皆計入而不管持股比例的經濟盈餘概念,我們認為一家公司其所賺得的盈餘對股東的價值在於公司是否將其在哂渺隊行У撓猛局?希?炊??峙渑c否或是持股比例多寡無關,如果你擁有Berkshire萬分之一的股權,在過去十幾年來你一定擁有並實際感受到公司盈餘的成長,不管你採用的是何種會計原則。同樣的,你也可能100%擁有一家資本密集的公司,即使每年皆能完全認列公司的損益,卻可能絲毫感受不到實質經濟利益成長的喜悅。這不是在批評會計原則,事實上,我們也沒有能力再建立一套更好的制度,我們只是要告訴所有的經營階層與投資大眾,會計數字只是企業評價的起點而非終點。
在大部份的公司,20%的股權可能不算重大(或許這可以防止它們帳面盈餘過度美化),而前面我們所提到的經濟與帳面利益的差異也不大,但我們的情況卻非如此,事實上他們的重要性與成長性,反而使得我們原來帳列的盈餘數字顯得微不足道。
在1981年的年報中,我們曾預測四個主要不具控制權的股權投資,依持股比例可分得的未分配盈餘高達3,500萬美元,而今年在其中三個持股比例未變(包括GEICO、GeneralFoods與WashingtonPost),另一家R.J.Reynolds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可分得的未分配盈餘將超過4,000萬美金,這個數字完全未顯現在帳上,卻已超過Berkshire帳列盈餘數(其中包含前述四家公司所發放的1,400萬美元現金股利),這還不包括其他沒有算到的不具控制權的股權投資部份。
說明這些數字只是要強調它們的重要性,而不一定非要把它們算的非常精準,但事實上,而同時這些盈餘長期累積下來,將透過其本身股價不定期且不規則的反映出來,對股東來說,Berkshire反而要承擔一大筆不確定何時支付的所得稅。
而這種特性卻提供價值型的投資人投資股票的大好機會,他們可以從各式各樣的美國企業中挑選價廉物美的公司股份,並從一群投資行為有如驚慌失措的旅鼠手中撿到便宜貨。
在這個巨大的拍賣市場中,我們的工作就是去挑選那些能將所賺的錢再利用並產生大於原本經濟效益的公司,儘管曾經犯了不少錯誤,目前為止仍算達成目標,這期間我們獲得經濟學家ArthueOkun忠實信徒-聖Offset的大力協助,有時某些公司所保留的盈餘並未增加其經濟效益,但有時卻高達二、三倍,到目前為止,表現好的多過表現差的,若我們能繼續保持下去,不管對帳面盈餘有任何影響,將可使Berkshire經濟盈餘極大化。
雖然我們對於買進股份的方式感到滿意,但真正會令我們雀躍的還是能以合理的價格100%地買下一家優良企業,我們偶爾會締造如此佳績(也希望能夠再次做到),這實在是一件相當困難的工作,比以理想的價格買進股份要困難得許多。
當我們在觀察1982年發生的幾件大型購併案,我們的反應不是忌妒,反而是慶幸我們並非其中一員。因為在這些購併案中,管理當局的衝動戰勝其理智,追逐的刺激過程使得追求者變得盲目,Pascal的觀察非常恰當:「它使我想到所有的不幸皆歸究於大家無法安靜的待在一個房間內」。
(你們的董事長去年也曾數度離開那個房間,且差點成為那場鬧劇的主角),現在回想起來,去年我們最大的成就是試圖大幅購買那些我們先前已投入許多的公司的股份但由於某些無法控制的原因卻無法執行,倘若真的成功了,這宗交易必定會耗盡我們所有的時間與精神,但卻不一定會獲得回報。若我們將去年的報告作成圖表介紹本公司的發展,你將會發現有兩頁空白的跨頁插圖用來描述這宗告吹的交易。
我們投資股份的作法惟有當我們能夠以合理的價格買到夠吸引人的企業才行得通,同時也需要溫和的股票市場作配合,然而市場就像老天爺一樣,往往會幫助那些自助的人,但與老天爺不一樣的地方是,祂不會原諒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對投資人來說,買進的價格太高將抵銷這家績優企業未來十年亮麗的發展所帶來的效應。
所以當股票市場漲到一定的程度,將使我們有效地哂覓Y金買進股份的能力大打折扣或甚至完全消失。這種情況會不斷發生,就像在10年前當股市到達狂熱的高檔時(由於高股東權益報酬股被機構投資人捧上天),Berkshire的保險子公司(不包括BlueChipStamps股權在內)僅僅持有1,800萬市值的股票,僅佔保險公司投資總額的15%(相較於現在的80%),在1972年的當時有跟現在一樣多的好公司,但跟現在比他們當時的股價實在有點離譜。雖然股價高漲對公司短期帳面表現有所助益,但就長期而言卻反而會影響企業的前景,而目前我們已觀察到一些蛛絲馬跡再度出現。
企業長期表現
1982年Berkshire淨值的成長,(保險子公司持有的股票以市價計,扣除未實現資本利得的潛在稅負)大約是2億800萬美金,相較於期初淨值5億1,900萬,約有40%的成長。
1/5 1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
《通向財務自由之路》的作者範K·撒普博士指出:交易成本是影響交易績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少有交易系統可以創造比它的成本更高的利潤。通過外匯返佣代理開戶,可以大幅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從而提升獲利潛能、改善交易績效。
風險提示:
金融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極高的風險,未必適合所有的投資者,請不要相信任何高額投資收益的誘導而貿然投資! 在您決定投資槓桿類金融產品時,請務必考慮您的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投資導致的損失有可能超過存入的資金,因此您不應該以不能承受損失的資金來投資!投資風險不僅來自於槓桿交易,也有可能來自於交易商, 請仔細甄選合規的交易商以規避風險!所有投資者的交易帳戶應僅限本人使用,不應交予第三方操作,任何由接受第三方喊單、操盤等服務而導致的風險和虧損應自己承擔,責任自負!
兄弟財經是一間獨立的咨詢服務公司,不隸屬於任何交易商,僅向投資者提供信息咨詢、降低投資成本的咨詢類服務。 兄弟財經不邀約客戶投資任何槓桿類的金融產品,不接觸投資者資金及賬戶信息,不提供交易建議,不提供操盤服務,不推薦交易商, 投資者自行選擇交易商,兄弟財經僅提供信息咨詢,交易商的任何行為均與兄弟財經無關!
投資者在兄弟財經進行任何咨詢行為均代表接受和認可上述聲明!
所有投資者均為自行選擇且直接前往交易商官網進行投資行為(包括提交開戶資料和存取資金),兄弟財經不承擔客戶與交易商之間的交易争議及由交易商問題造成經濟損失的責任。 如果您不了解槓桿類金融產品市場的風險,請千萬不要參與相關投資交易!
請確保您具備以下條件:專業級的投資知識與能力;可以承受損失的資本(虧損不會導致負債或影響生活)。否則切勿參與槓桿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