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32歲之前的財富軌迹(1)

2013-12-25 16:44:08



  第一章 32歲之前的財富軌迹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白話文:“道”是獨一無二的統一體,這個統一體產生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相交而成為一種適勻、和諧的狀態,這種適勻狀態便產生出萬物。

  人人都渴望擁有財富,但並非人人都懂得如何創造財富。

  在那些真正擁有財富的人看來,創造財富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

  1962年,巴菲特曾講過這樣一個與財富有關的故事: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一世曾三次資助哥倫佈的航海事業。通過不確切的估計,伊莎貝爾提供了約3萬美元的資助。從最後一次資助(1502年)算起,到今年共計460年時間裡,如果以4%的複利進行投資,那麼將有2萬多億美元;這筆錢如果累積到現在的話,將是12萬億美元。

  根據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假定一個剛出校門的年輕人,他在開銷之餘每年都能夠有1.4萬元的餘錢進行投資,而投資每年可以獲得20%的收益,假定他40年後退休,那麼他退休後將有多少財富?——1.028億!

  這個故事和假設說明了一條最樸素的生財之“道”:

  財富=f(初始財富,時間,複利)

  對於這樣一個函數關系,我們可以做如下的解讀:

  時間,是一個衡量。任何人都無法改變,所能改變的只是對時間的利用效率;

  收益率,既可以是複利,也可以是投資收益率等,是撬動財富的一根槓桿,反映的是財富的增長速度,取決於每個人運用財富的能力;

  初始財富,即第一桶金。

  一般理解第一桶金為原始資本,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誤解,至少是一種片面的理解。通常意義上的第一桶金最多相當於老子所說的“一”。因為,面對這樣一個命題,我們有理由追問:第一桶金來源於什麼?就像老子通過追問宇宙的起源得出“道”這樣一個概念一樣。在我們追尋巴菲特的創富軌迹的過程中,也有必要對巴菲特的財富之“道”進行尋根溯源。

  一、苦難——財富始發站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

  白話文:蒼天和大地是沒有任何仁慈可言的,把萬物都當作是刍草所紮成的狗一樣,微賤無用,並一視同仁待之,任憑其自生自滅。

  股神巴菲特和其他的刍狗一樣,的確也未能從蒼天和大地那裡多得到一絲眷顧。一代股神非但沒有含著金鑰匙來到人間,反而是在一個困頓的時代,赤條條降臨在一個貧困地區的清貧家庭。

  1930年8月30日,奧馬哈聯合街道銀行一名普通的證券經紀人霍華德?巴菲特在一場暴雨中迎來了他那五斤半的早產兒。在娘肚子裡待不住的沃倫?巴菲特提前五週來到了這個世界。沃倫的母親沒有固定的工作,有時做臨時秘書或打字工作賺點小錢。

  1929年的股市大崩潰,引發了全世界長達十餘年的經濟衰退。當時的金融寡頭摩根銀行試圖托市,政界、工業界、銀行界的頭面人物也紛紛出面表示出對經濟的信心,但均未能穩定投資者的恐慌情緒。從1929年第四季到1933年第一季,連續出現了14個季度的經濟負增長,累計負增長率為68.56%。

  在這樣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劫中,富裕階層損失了財產——那些給他們帶來光環、用來炫耀自己身份的符號和數字。對於普通的工薪階層來說,他們失去的是工作,是妻兒老小的飯碗和依靠。股市崩潰前的1929年,失業率為2.5%,之後失業率迅速上升,到1933年達到創記錄的25%,這意味著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失業。整個30年代的失業率居高不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1939年,失業率仍然處於17%的高位。

  失去工作不僅對個人造成了經濟損失和精神痛苦,而且失業者的家庭也因此變得不穩定。大蕭條中結婚率比正常年份下降了15%,離婚率降低了25%。歷史學家發現,離婚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夫妻雙方不願意承擔分居後的住房費用。大蕭條期間,無數新生兒長期缺乏營養和醫療護理;約有200萬~400萬名中學生辍學;大量的無家可歸者栖身於鐵道邊簡易的紙棚下;許多人忍受不了生理和心理的痛苦而自殺;社會治安惡化。1932年的“向華盛頓進軍”事件,兩萬多名老兵由於沒有拿到撫恤金,在華盛頓搭建起他們的“臨時城市”,發誓除非政府拿出錢來,否則他們不會離開。胡佛總統下令麥克阿瑟和艾森豪威爾率領軍隊驅散老兵。這是美國歷史上一次非常不光彩的用武力對付和平請願的事件。



本文摘自《巴菲特之非常道》


   巴菲特的中國式智慧:巴菲特之非常道 本書從巴菲特的身世、生平出發,以巴菲特的創業歷程、事業發展為線索,以巴菲特的投資經歷為主要素材,結合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和對財富使用的態度,提煉出這位世界頂級投資大師的人生哲學、投資觀念和財富觀。本書旗幟鮮明地倡導價值投資理念,詳盡地講述了巴菲特投資實踐的過程,向讀者滲透理性投資的觀念。書中引用了一些名人逸事,諷刺了股市黑嘴、並深刻揭示市場預測的不可靠性;通過巴菲特的語言對華爾街的本質有了一個更高的認識,對經濟發展中的現象有了更明白的了解。因為我們認為,老子的智慧可遍及全球。所以書中以巴菲特故事為經,以《道德經》原文為緯,用老子的智慧提煉巴菲特投資理念和處世哲學,也是以巴菲特故事來诠釋《道德經》。使讀者可以加深兩個方面的理解。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