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先為自己花錢,再為孩子花錢(3)

2013-12-24 10:52:34



  小時候的金錢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一味強調節約反而會弄巧成拙

  從金錢理解力的角度來看,一味讓孩子節約也不是件好事。金錢的使用方法,只有通過花錢才能學會。

  有時,孩子會買一些在大人眼中毫無價值的東西,可是,如果這些東西是孩子經過思考,用自己的零花錢買的,就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的零花錢對於大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所以如果孩子浪費了些錢,就當是交學費吧。不過,如果孩子事後後悔了,父母也絕不能出手相助,應該讓孩子自己負起責任。這樣一來,孩子就能體會到浪費錢的痛苦了。這種經驗在孩子長大之後會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小時候不經歷這些事,長大了就容易亂花錢。

  孩子如果真的想要某件東西,就會主動存錢。比如,為了半年後發售的遊戲軟件,忍著不買零食吃。這樣的經驗,能培養孩子的控制力,使孩子長大後也不會被突如其來的購物欲所左右。

  父母應給孩子創造能夠有計劃地用錢的環境,如果孩子用錢不當,就要讓孩子認識到問題出在哪裡,還要讓孩子自己思考,這樣一來,如果孩子下次有了想買的東西,就會更有計劃地花錢。

  當然,買某件東西究竟算不算“浪費”,還得用過了才知道。隨著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也許本來覺得有用的東西也會變得毫無用處。重要的是,父母必須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判斷力與思考力。

  想要什麼就立刻買下來;沒錢就刷信用卡,或用信用卡提現;房貸超出自己的還款能力,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把信用卡刷爆,面臨破產……這樣的人在小時候肯定沒有接受過充分的“金錢訓練”。

  不用對孩子進行投資教育

  有些證券公司會開設講座,給孩子講解股份公司的結構,或搞個模擬投資,美其名曰“對孩子進行金融教育”。可是,這樣的教育真的有必要嗎?

  與其進行所謂的金融教育,不如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合理的金錢使用法。不學會這樣的方法,再怎麼學習投資也是徒勞,最終還是會因為金錢吃苦頭,即使在投資上賺了錢,到頭來還是會揮霍一空。

  平時節儉,與浪費無緣的人,在一生中總得買幾個大件,比如,房子與汽車。如果一輩子只知道節約,從沒有買過大件,就很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有許多人為了省點汽油錢,拼命尋找便宜的加油站,可購買價值幾千萬日元的房產時,倒是非常隨性,買了之後才發現房子的價值縮水了一半,到那時後悔也來不及了。

  貧窮是一種病

  有許多人認為:“高學歷的有錢人會在孩子身上花很多錢,讓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可是,沒錢的家庭就沒辦法讓孩子接受高等教育了。最終,父母的收入差距,就會變成孩子的收入差距。貧富差距就會超越年齡層,固定下來。所以,一定要矯正貧富差距。”可是,放眼我週圍的成功人士就會發現,這一論調簡直荒謬至極。

  決定孩子能否出人頭地的,不是父母的資產、學歷或花在孩子身上的教育經費,而是父母給孩子做出的榜樣。如果父母養成了“我們家沒錢,忍忍吧”“不要亂花錢,把錢存起來”“不給你零花錢,免得你浪費”這種窮酸的思維、行為習慣,這樣的習慣就會傳染給孩子。

  如果父母的思維與行為習慣傳給了孩子,孩子也會養成這樣的思維與行為習慣,難以擺脫貧窮的局面。也就是說,階層與差距並非由學校教育所決定,而是由父母的思維方式,以及父母對孩子說的話所決定。

  有些父母不想讓孩子接觸不良網站,就花錢購買過濾軟件。可是,真正重要的是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這樣一來,孩子即使看到不良網站,也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不受負面影響。不要逃避,要正面突破。但是,許多父母懶得努力,放棄教育。這樣的父母又怎麼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孩子成天看著自己的父母逃避思考,又怎麼會願意開動腦筋思考呢?



本文摘自《怪誕創富學》


   賺錢學問來自於花錢的藝術:怪誕創富學 “不要讓孩子亂花錢!”“甯可自己節省也要在孩子身上投資!”“人的價值不是靠外表決定而是内涵!”……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長久以來你一直認為理所當然的消費常識中可能存在著巨大的誤區?本書將首次公開世界上2%的頂級富豪“不走尋常路”的生財奇招。讀了本書後你會發現,你與頂級富豪的差別不是賺錢的手段,而是花錢的方法,你沒有賺到大錢,是因為你還不會花錢。“用名牌武裝自己”“再窮不能窮自己,將自己擺在孩子之前”“讓孩子亂花錢”……嘗試本書中介紹的這些你平時連想都不願想的“雷人”奇招,也許財富馬上就會被你召喚到眼前。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