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迥然不同的創業經歷(9)

2013-12-24 12:09:34



  於是,就在股市一路高漲的時候,巴菲特公司的合夥人卻意外地收到一個讓他們大惑不解的通知,他們的頭兒—巴菲特要解散合夥公司。就在股市正處在高漲並且仍將走紅的時候,巴菲特卻突然宣佈要

  退隐,並打算對公司的股份開始清算,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震驚了他的合夥人,這讓那些本來對他寄予厚望的合夥人無法理解,甚至認為這樣做很荒唐,除了巴菲特自己之外,沒有人知道這其中的真正原因。

  這時,許多股票的市盈率達到了40倍直至46倍之高,有的甚至達到了100倍,就在基金經理們仍樂觀地認為人們在特定的時刻認為某種股票價值多少,股票就值多少的時候,巴菲特卻高瞻遠矚地看到了表面上的牛市正在斷斷續續發出死亡前的呻吟,他已經徹底失望,因為他再也找不到一只適合他投資的股票了。

  巴菲特擔心自己陷入對苦難不幸的哀歎之中,他已經無法適應當時所出現的這種市場環境,同時也不希望由於試圖去參加了一種他不理解的遊戲而使自己多年來辛苦經營所得的贏利付之東流。

  要知道,巴菲特在這個時候做出這樣一種一反常態的決定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因為現實中幾乎只有傻子才會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大好的賺錢機會而避而遠之,在華爾街,人們絕不會在鼎盛時期關閉自己的企業,更不會在他們業績最佳的年份將資金全數償還,只有巴菲特這樣做了,這讓他的合夥人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很氣憤。

  巴菲特在給他的合夥人信中曾寫道:“當前的投資規則已經不為我所熟悉,或許這只是我的一己之見,然而其中的大多數顯然是不合我的胃口的。我不會在這種情況下投入我的資金,當然也不會用你們

  的錢來做這種冒險的事。”巴菲特不相信股評專家們的預測,他甚至不屑於用“内部消息”去賺錢。

  最終,巴菲特忍痛割愛,理智地宣佈隐退。事實上,巴菲特本來可以不退隐股市的,因為他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比如,他可以選擇僅僅只售出他的股票,將其換成現金,然後慢慢等待成熟的時機。但是他的合夥人都對他抱有很高的期望,每個合夥人都渴望他來運作,巨大的壓力讓他總感到自己有一種無法推卸的責任。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如果我要參與到公衆中去,我就身不由己地要去競争。我明白,我並不希望自己用盡畢生的精力去忙著超越那只投資的兔子,如果想要讓我放慢腳步,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我停下來。”

  面對瘋狂上漲的股市,就在人們都在争相搶做短線交易的時候,考慮到種種利害關系,巴菲特激流勇退毅然選擇了解散合夥公司。隨後,巴菲特逐漸清算了合夥人公司近32200萬美元的股票,此時,這些股票的價值已經達到了49100萬美元了。從1965年至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

  巴菲特之所以能夠盈利,並能夠保持對所投資的企業有較高程度的了解,是因為他有意識地把自己的選擇限制在了他自己能夠理解的範圍之内。巴菲特曾忠告投資者:“一定要在你自己的理解力允許的

  範圍内投資。不管你能力有多強,最關鍵的是能夠正確了解和評價自己的能力。”正是由於巴菲特給自己設置的這些限制,才使他不願意去投資那些收益潛力雖大但卻令他不甚了解的產業,比如高科技

  企業。但巴菲特堅信投資的成功並不在於你知道多少,而在於真正明確你到底不知道什麼。“投資者只要能避免大的錯誤,就很少再需要做其他事情了。”巴菲特認為,但凡那些與衆不同的投資成就,

  通常只是通過普通的事情來獲得的。問題的關鍵是要把這些普通的事情處理得相當出色。

  一年後,也就是在1969年的6月份,所有人都開始佩服巴菲特隐退的英明決斷。這時候的道?瓊斯指數下降到900點以下,股市直下,並漸漸演變成了一場深重的股災,在股海裡冒險的高空飛行者們都一

  個個地墜落了,然而這還只是一個下降的開端,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每一種股票都比1969年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美國股市就猶如一個洩了氣的皮球,死氣沉沉,讓人看不到一絲生氣,持續的通貨膨脹和低增長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滞脹”時期。



本文摘自《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創富經》


   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創富經 比爾·蓋茨和巴菲特這兩位曠世奇才,一位創造了“科技帝國”,一位創造了“資本帝國”。他們都創造了財富神話,並共同走上了慈善之路。“千金易得,知己難求”。盡管這兩位世界巨富的年齡相差整整25歲,但他們卻建立了超越世俗和年齡的深厚友誼,並志同道合地選擇攜手世界慈善事業。本書首次將這兩位巨富的創富歷程,通過對比方法來叙述,分別從創富經歷、成長天性、成功之道、人生啟示等多個方面進行對比,並在對比中求同,點出首富的契合之處,帶給讀者更直觀的啟發。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