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管理的陰陽之道:與成中英對話(4)

2013-12-24 18:01:29



  成中英:從大方向是如此,然而管理牽涉到倫理,倫理牽涉到管理。《中庸》說“合外内之道”,它不是說“合内外之道”,所以它是很經驗性的。因為人首先要接觸外面的環境,從經驗中去學習,所以這是“外”。但是光有“外”是不行的。還要你掌握自己的真實,對客觀環境現象或者規定能夠有一種回應,在綜合的基礎上去掌握一種更高的目標,是漸進的。 誠意、正心屬於自己的心理活動,正心之後才能修身,才能成為一種自我有意識的行為,才有軌道可循。修身體現出客觀的行為方式,作為模範,影響、啟發別人,對親近的家人、家族產生一種領導,這樣的話就變成齊家。所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陰陽兩方面,由内而外。

  劉瀾:也就是說,你認為更準確的說法是倫理和管理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個人的層面是如此,企業的層面也是如此。現在大家也經常談到商業倫理、企業倫理。你是怎麼看企業倫理的?

  成中英:企業實際上是另外一種人格的形式,我們叫做法人。個人作為一個人,必須跟相關的人在一起,才有陰陽之間的關系,所謂獨陽不長、獨陰不長。在中國哲學觀念中,生命不是一個自我完成的、自我充足的存在,而是在實踐當中和外在的相關的、相似的事物建立關系。這個過程會出現新的整體,新的統一的方式。比如家庭,它是在實踐中自然產生的,因為人們發現這是最簡易、也是最有效的實現人生目的的組合。

  從個人到家庭、到社群、到政治組織,我覺得是一個自然發展。中外都一樣,主要就是控制。問題是:什麼是最好的控制方式,要緊密到什麼樣的程度。有一種方式是:我說了就算。如果這樣的領導者已經是德孚衆人,大家就相信他,而繼承者如果並沒有這樣的道德倫理,這樣作決定會遭到別人的反對,所以我代表這個群體之前要集體磋商,要集思廣益,能夠看到不同的意見,採納、找尋不同的意見,找到更多的可以統一的實現目標的方式。

  任何一個企業都是一個擬人格的形式。我們說的個人管理或個人倫理,同樣可以用在法人身上。公司組織,一方面涉及跟内在的員工的關系,另一方面涉及跟其他的外在的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一般基本道德是應該遵守的,譬如不該造假,要誠實守信,這些都是個人的道德應用在公司上面。但是由於它是公司,所以有特殊的要求;又因為它是某一方面的公司,因此有更特殊的要求。對一個快遞公司和對牛奶公司的特殊要求當然是不一樣的。

  領導力:智、仁、勇

  劉瀾:我們講一講領導力吧。在你看來,領導和管理有什麼不同?

  成中英:管理是維持,領導是開創。管理追求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一種掌握。管理維護既定的目標,既定的計劃,既定的規章,從而實現目的。管理也根據實際來改變。所謂市場管理,並不是管理這個市場,而是怎麼去認識、開發與適應這個市場。所以管理更加内向一點,更是一種既定目標的完成行為。領導就不一樣,更強調開拓、向前發展。

  劉瀾:我跟很多領導力研究者談過這個問題,他們的觀點跟你說的也基本上一致。管理是維持現狀,而領導往往是要挑戰現狀;管理是解決技術性問題,領導是解決變革性的難題。

  成中英:尤其在危機的時候,需要領導。

  劉瀾:對,也就是說用以前的方式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必須開創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成中英:對,所以我用三個字來形容好的領導者。從儒家的觀點看,好的領導者要兼具“智”、“仁”、“勇”。“智”要求掌握智慧,“仁”要親近群衆,“勇”要求勇敢往前。孟子說:“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就是真正勇的表現。

  劉瀾:“義”呢?

  成中英:“義”當然很重要,因為有“仁”,因為你要實現“仁”。“仁”包括“義”,所謂“仁義”。我關懷老人,這是“仁”,我也要因時因地恰如其分地對待他,這就是“義”。還有一個尊敬的態度與行為問題,這就是“禮”。怎樣對待人,對待得恰當不恰當。還有“信”,比如產生一種信念,你自己能不能啟發一種信念。更多的一連串的德性因為“仁”就出來了。



本文摘自《領導力沉思錄2》


   零距離聆聽大師思想:領導力沉思錄2 繼廣受歡迎的《領導力沉思錄》之後,中國著名管理學者劉瀾推出的又一本與全球管理大師的精彩對話錄。這些大師來自中國、印度、歐洲、美國等多個地區,從組織、歷史、哲學、心理分析、營銷等多個維度來看待領導力。這些深入淺出的對話引人入勝,呈現了領導力多姿多彩的多維視角,既能啟迪管理研究者和實踐者的思想,又是各級經理人提升領導力的權威的行動指南。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