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節:股神的財富主張(1)

2013-12-25 00:20:33



  第二章 股神的財富主張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白話文:大“道”像泛濫的河水一樣廣泛流溢、無所不到,萬物依靠它生存,而它對萬物卻從不幹涉,大功告成卻不自以為有功。它養育了萬物卻不自以為主宰,總是沒有自己的私欲,可以說是很渺小了;萬物歸附於它而它不自以為主宰,可以算得上是偉大。正由於它始終不自以為偉大,所以才造就了自己的偉大。

  伯克希爾? 哈撒維公司許多股東依靠巴菲特成為億萬富豪,以滑雪、駕駛私人飛機為樂,但這種清福卻沒有降臨到巴菲特身上,他始終在奧馬哈的小鎮上努力工作。他創造了一個財富帝國,但始終沒有把這些財富用來 享受。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隨著收入、財產、身份、地位的不同,巴菲特對於財富的認識也在不斷地變化。

  縱觀巴菲特的一生,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巴菲特財富觀中的幾個重要特點:

  (1)不要恥於談錢,對於錢要有野心,特別是當你沒有錢的時候;

  (2)金錢只是財富的一部分,不要把金錢當成財富的全部;

  (3)能花錢並不能證明你多有錢,能掙錢才能證明你的富有;

  (4)必要的時候需要“杞人憂天”,不要打無準備之戰,也不要做無準備之富翁;

  (5)不要占有太多的金錢,將錢帶入墳墓是一種浪費;

  (6)給子女留下越多的錢說明你越不愛你的孩子。

  一、不要為錢工作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白話文:聖人遇事謙讓後退,反而能在衆人之中領先;將自己置於紛争之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正是因為他的無私,才成就了他的私。

  美國佈隆伯格公司2002年公佈的一項報告顯示:當年個人資產已經達到305億美元的巴菲特仍在拿著低廉的工資 ——33萬美元/年,相當於一名矽谷的軟件工程師。在提薪之前,他的工資長時間保持在10萬美元/年的水平上。

  在大家驚呼巴菲特如此“廉價”的時候,巴菲特只說了一句話:不要為錢工作!

  巴菲特從小就有致富的夢想。可是當被問及為什麼那麼想要變為富人時,年僅12歲的小巴菲特回答到:“我並不是想要很多錢,我只是覺得讓錢慢慢增多會是十分有趣的事情。”剛從哥倫比亞商學院畢業的時候,他甚至要求過無薪到格雷厄姆-紐曼公司任職。老師最後給他提供了工作機會時,巴菲特連工資都沒有問便坐上了下一班飛機。

  巴菲特這種“不問薪酬”的工作態度體現了一種經營的理念。在我們的工作中,大多數人將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種交易:我為老闆打工,老闆給我工資。但是在巴菲特眼中,工作是一份事業,是應該用來經營的。這種理念一方面可以讓其工作時更為用心,也更開心。巴菲特自己就經常在家裡熬夜分析財務報表,但他並不覺得辛苦。另一方面,他也不會為工作所累,在他覺得事業不如意的時候,他可以輕易退出或者轉行。1969年,當華爾街和美國股民陷入對股票狂熱的渴求,争搶得不可開交時,巴菲特並沒參加搶購,他賣出股票、解散公司,置身於股票市場之外。這讓他避免了接下來的市場崩潰。

  而我們過於專註於工資條,結果把自己吊死在工資條上,我們工作不開心,不如意。我們更不敢退出或者更換工作,因為這樣,我們的收支會在瞬間失去平衡。

  我們不僅自己給自己判了有期徒刑,更自己延長了自己的“刑期”。我們的欲望很多,可是實現的很少。要給我們自己“減刑”,或者降低我們的欲望,或者改變我們的心境。還有更聰明的做法就是“經營”,經營我們自己的收支情況,降低我們對工作收入的依賴,或者熱愛我們的工作,將其當成一份事業來經營。

  二、不羁小錢求大富

  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蜒垣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白話文: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個毂上,有了毂中間的洞孔,才有了車的作用。揉捏粘土做成器皿,有了器皿中間的虛空,才有了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中間的空地方,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以便利,“無”使它發揮作用。



本文摘自《巴菲特之非常道》


   巴菲特的中國式智慧:巴菲特之非常道 本書從巴菲特的身世、生平出發,以巴菲特的創業歷程、事業發展為線索,以巴菲特的投資經歷為主要素材,結合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和對財富使用的態度,提煉出這位世界頂級投資大師的人生哲學、投資觀念和財富觀。本書旗幟鮮明地倡導價值投資理念,詳盡地講述了巴菲特投資實踐的過程,向讀者滲透理性投資的觀念。書中引用了一些名人逸事,諷刺了股市黑嘴、並深刻揭示市場預測的不可靠性;通過巴菲特的語言對華爾街的本質有了一個更高的認識,對經濟發展中的現象有了更明白的了解。因為我們認為,老子的智慧可遍及全球。所以書中以巴菲特故事為經,以《道德經》原文為緯,用老子的智慧提煉巴菲特投資理念和處世哲學,也是以巴菲特故事來诠釋《道德經》。使讀者可以加深兩個方面的理解。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