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中心交替的背後不戰而屈人之…

2014-08-07 14:26:11

在20世紀上半葉,全世界的人們就跟今天談論中國、印度的崛起一樣,廣泛讨論美國的崛起。但是,世界格局並不會自然地發生更替性變化,歐洲依然是全球化世界的領跑者。即使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大收漁翁之利,在其首倡成立的"國際聯盟"當中還是淪為配角,未如願成為新的世界領導者。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擔心歷史重演的羅斯福總統詢問他的國家科技局長:"戰争結束以後,我們要做些什麼?"

  這位科技局長的回答是一份叫《科學技術--無止境的邊疆》的報告,他聲稱:德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甚至是美國的3倍,科技足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整體實力,而要迅速改變美國科技落後於歐洲的現狀,就必須採用特殊手段發動一場特殊的戰争--建立特殊部隊,利用戰争的特殊時機,發動一場對戰敗國頂尖科學家進行"明搶"的人才戰争。

  1943年,諾曼底登陸之後,美國迅速以1個傘兵師、2個裝甲師加上第6集團軍重兵出擊,目的是掩護一支剛剛成立的"阿爾索斯"突擊隊的秘密行動。"阿爾索斯"間諜部隊的唯一任務,就是搶在任何國家尤其蘇聯之前,俘虜德國、意大利那些優秀的世界知名的科學家,搜集技術情報與資料,並勸服這些可以改變國家戰略實力的科學家加入美國籍,為美國工作。

  這是羅斯福總統生平採納的最有遠見的建議之一。美國在這場人才戰争當中並不缺乏具備實力的競争對手,但是,那些本可以成為競争者的國家並沒有對外國科學家產生興趣。美國和蘇聯同時攻入德國,為了戰後發展,都在占領區掠奪自認為最值錢的資源。當遠離本土萬裡的美國跨洋過海地把那些高學歷"戰俘"運回國時,視重工業為國家發展重中之重的蘇聯,正集中精力"搶運"成千上萬的機器和設備。對於國家未來發展最重要資源的看法的不同,也導致了兩個超級大國後來截然不同的命運。

  二戰之前,德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總數甚至是美國的3倍。但人才戰争半個世紀過後,全世界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得主40%已經來自"美國制造",超過70%的諾貝爾獎得主被美國聘用,在美國工作。美國能夠在二戰後成為世界第一科技強國,並在高科技領域持續"一覽衆山小"的絕對優勢,並不是因為美國人的天賦遠超其他的族群,而是因為美國不問種族、不分國籍的人才戰略,成功地讓它吸聚到了全世界最多的頂尖人才。從原子彈、氫彈、導彈、火箭的研發,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實施,電子計算機的誕生與應用,美國這些尖端技術領域的突破,每一個項目都有外國科學家充當關鍵性角色。

本文摘自《講述全球最稀缺資源的争奪戰》


   為什麼因為缺乏醫生,塞拉利昂2003年嬰幼兒死亡率高達16.6%,人均壽命不足40歲,而在美國芝加哥的塞拉利昂醫生卻還比塞拉利昂全國還多?
  為什麼美國的“氫彈之父”、“電子計算機之父”來自歐洲?為什麼歐洲免費輸送科學家讓美國爆炸了原子彈、制造出了導彈、把人造衛星送上天、使宇航員登上月球,冷戰中卻還需要美國人的保護?
  為什麼美國最近十年的高科技企業三分之一都有印度或中國的創始人?為什麼美國的科學與工程博士接近40%來自外國出生?為什麼這些外國出生的科學與工程博士有22%來自中國大陸?為什麼中國科學與工程領域的留學博士學成不歸的比例高居新興國家首位?
  為什麼1985年以來,清華大學80%、北京大學76%高科技專業畢業生都去了美國,並且從2006年開始榮登美國大學博士生來源最多的兩所院校?為什麼美國《科學》雜志把清華、北大稱為——“最肥沃的美國博士培養基地”?
  為什麼中國送出了世界最多的140多萬留學生,卻只有30多萬人回國?為什麼中國官方的社科院也不得不承認:中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在世界居於首位?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