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是一個長長的過程

2014-08-15 09:57:25

    《論語》裡有句話說得好,人的成長最終要達到這樣一個狀態,叫做“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四句話什麼意思呢?第一句叫“志於道”,就是我們的心靈有志於天地大道,也就是說在世界上要有志向。第二句叫“據於德”,要有自己的道德體系作為根據。第三句叫“依於仁”,我們真在社會做事的時候,要以仁愛為依據準則。還有第四句話叫“遊於藝”,就是最後要找到一種藝術的審美的方式,自己去愛好去欣賞,完成心遊萬仞。這也就是說,人進入這個社會去做事不是終點,人還要從社會中穿越,讓自己的心靈欣欣向榮。就像這麼多朋友所說,面對古往今來的文化,我們要很通透地把所有有用的東西,吸收到自己的生命裡。最終的目標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能夠成長為自己。

    人成長一天,就有一天的感悟,我今天的感悟和昨天不同,明天的感悟又和今天不同。在這種感悟中,我們穿越的世界可以一直在改變著,但是我們内心會有一種態度逐漸明朗起來。我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烈日炎炎下有一個人路過一個巨大的石料廠,看到很多人在那兒汗流浃背地搬磚。他過去問第一個人,你在幹嗎呢?那個人特沒好氣,怒氣沖沖地說,你看不見啊,我就是服苦役的。他又問第二個人,你幹什麼呢?那個人就安靜了很多,他把磚砌好,他說我在砌一堵牆。他又過去問第三個人,那個人臉上有一種很溫暖的光彩,他擦把汗,放下磚很驕傲地說,我在蓋一座教堂啊!

    這三個人手中搬的是一模一樣的磚,幹的是一模一樣的活。一樣的辛苦,卻有不一樣的答案。為什麼?這是三種不同的人生態度!感悟到最後,是要落實到態度上的。人的心態會決定狀態,思維會決定行為。第一種態度是悲觀主義者。我們做再體面、再風光的職業,都要付出,都有辛苦,也都要受委屈。所以人完全有理由認為,生活就是一場苦役,抱怨是有理由的,但是終其一生,悲觀的人就只能一直抱怨著在消極中過苦惱的生活。第二種人,可以稱為職業主義者。一個人上班,他有他的工作,每天忙忙碌碌,但是他沒有快樂,一生就好像在一堵一堵地砌牆,他砌得都挺好,但是沒有在其中提升自己的生命,沒有滿足感。第三種人,可以稱為理想主義者。這種人,不管做再卑微的活,他都會覺得終其一生,每一塊磚不是在為別人工作,而是完成他心中的一座教堂。

    當人心中有一個生命的大格局,閱讀經典的那種感悟就在我們的每一天中。每一位朋友都要相信,人生流光幾十年,你不是學習某個榜樣,不是複制他人的成功,最大的成功只有一點,就是成為最好的自己!

    

    ●成長貼士

    ◆每個人可能都有很多恢弘偉大的理想,然而,我們缺少的,常常不是理想本身,而是腳下到達理想的道路。

本文摘自《影響你一生的名人演講》


   針對中國傳統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教育觀,針對當前學生中存在的對成長消極、迷茫和倦怠情緒,策劃推出《做有出息的孩子——影響青少年一生的演講》。此書針對這個熱點,選擇10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俞敏洪、楊瀾、於丹、潘石屹、成龍……鑒於自身從平凡到卓越的歷程,以在中國大學演講的形式為青少年如何在學生時代就開始培養自己成為“有出息的孩子”所需的潛能給出了許多規劃和答案。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