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些人總希望我們去實現他們的夢想,但是要做到追隨本心,我們要能夠做到抵制他人的影響。我遇到羅恩的時候他已經70多歲了,他成長的家庭是一個醫學世家,他的叔叔是社區一位受人尊敬的醫生。當羅恩決定步入醫學領域的時候,親朋好友都為他的決定喝彩。但在他就要進入醫學院之前,他作為一名患者去接受一個非常有天賦的按摩醫生的治療。在治療中,他漸漸了解了按摩治療領域,這個領域相信身體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自愈,還堅信按摩是非常有價值的。而他的直覺告訴他,按摩治療非常有意思。“我覺得一下子就迷上了這個職業,並且覺得它非常適合我,是我骨子裡就想做的事。但是按摩治療對於那時的人們來說還是很神秘的,所以當我宣佈了我的想法時,我的朋友們勸我再三思一下。他們說‘你現在要做一個江湖騙子嗎?’但是我很清楚,這就是我該走的路,所以我不得不推開這些攔路虎。”
忠實於自己時,常常可以聽到一個召喚自己的聲音,即使是其他人聽不到,自己也可以聽到。羅恩告訴我,當他後來放棄他做得很成功的按摩事業、成為一名“靈療者”時,他遭遇了同樣的抵制。但是他意識到,這也是他的路。“我這一生都很清楚我要做什麼。我想大部分人也知道這一點,但是採取行動需要勇氣。”他還告訴我,做到忠實於自己的真實想法有兩個關鍵——努力傾聽自己内心的聲音;拿出勇氣來行動。
羅恩的經歷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經歷。我的事業是從做牧師開始的,後來離開了教區進入商界,但是決定進入商界不全是我的初衷。因為當時需要一份工作,又很向往那種出人頭地的感覺,我進入了管理領域,而且發現自己很有管理才能。但是在此後的10年,我發現我失去了什麼。我又開始涉足牧師這一行,因為我渴望和人們讨論人生的意義和我們這個時代的熱點問題(和平、生態等)。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發現,即使從商可以賺很多錢,即使我做的都是很有價值的工作,我對商業還是越來越沒興趣。這並不是說,我的企業無利可圖,是因為我想寫作,我想表達深刻的情感,現在這仍然是我的願望。有很多人告訴我還是現實點好,鼓勵我繼續深入我的管理工作。但是我的耳邊一直回響著另一個聲音,我的一生都能聽到這個聲音,這個聲音告訴我,選擇牧師作為首要職業。我知道,真正屬於我的人生就是去探索人生意義和智慧的答案。
漸漸地,我開始把人生的意義、充滿愛的人際關系和我們對下一代的責任這些問題與我的工作進行整合。我不僅取得了越來越多的物質上的成功,這種忠實於真實自我的感覺也帶給我深深的滿足感。
我今天做這個項目,部分的原因也在於此。而且,我懷疑,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個項目的成功或是失敗已變得不那麼重要了。就像我外祖父說的,“累並快樂著”就是當你忠實於自己真實想法時的感受,“累並痛苦著”就是當你違背自己真實願望時的感受,即使你成功了也會感覺很糟。
有人可能會問:追隨本心意味著推翻你以前的生活轉到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方向嗎?我從這些訪談中發現,有些情況下,為了追隨本心,我們的生活必須要發生根本性的轉變。為了做一個按摩治療醫生,羅恩不得不放棄醫學院的學業。但是更多的情況下,我採訪的人們只是做了很小的轉變,只需做個小小的調整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願望生活了。
比如湯姆,這個少年時從冰窟窿裡死裡逃生的人,他30歲時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是做一名宗教療法的治療師,於是開始了他“打零工”的生活,而且一直都沒有放棄。他開始學習領導宗教療法的治療儀式,花了大量的時間做這項工作。雖然這不是他的主要謀生方式,但是多年來,他已經把治療當成了他生活中最大、最主要的事情。
66歲的傑姬年輕的時候進入了銀行業,而且做得非常成功。她40多歲的時候,參加了一個小組活動,參加者都要介紹自己進入銀行業的原因。輪到傑姬的時候,她是這麼說的:“我做銀行家已經25年了,但是我一直的理想是做一名教師。從商是我爸爸的願望。”她很驚詫,她表達得很清楚,毫無歧義,連她自己都不知道怎麼冒出這些話的。“我自己也吃了一驚。我並不是不喜歡銀行的工作,但是我總是覺得缺了點什麼。”
本文摘自《財智人生》
小時候,長輩告訴我們要好好聽話、用功讀書,以便將來做個有用之人。於是,我們就乖乖地聽話、認真地準備考試,在乏味中帶點趣味地完成學業。出了校門,我們拚了命搶到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開始在職場叢林中探索。一路上,我們看到什麼就抓什麼,袋子裡逐漸裝了存款、車子和房子等,身旁也慢慢出現朋友、另一半和家人。這樣的人生看起來挺不錯,而且大多數的人都是這樣過的。但是,你可曾覺得自己的心似乎空了一個洞,好像有什麼還沒做?這本書能夠為你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