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節:踩"雷"的雷曼兄弟(3)

2014-08-17 23:27:58



  9月15日,雷曼兄弟正式宣告破產。雖然破產公告中聲稱:破產的僅是母公司,雷曼兄弟旗下的經紀業務和投資銀行部門,包括業績較好的紐伯格·伯曼公司都將繼續營業。但這次破產還是"創造了歷史",6 130億美元的債務使此案成為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破產申請案例。

  眼見雷曼兄弟面臨融資難的局面,包括財政部長保爾森(Henry Paulson)、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主席伯南克(Ben Bernanke)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行長蓋特納(Tim Geithner)在内的決策者都考慮過是否應放手讓雷曼兄弟倒閉。知情人士透露,一方面,出於對道德風險的擔憂,他們不想出手相救,不願讓自己的行為被解讀為支持金融機構不負責任地追逐高風險。另一方面,他們對雷曼兄弟能找到可行的買家持懷疑態度。同時他們認為市場和Fed會有時間準備應對大機構倒閉帶來的後果。不過,一些Fed官員不願發出Fed同華爾街合作阻止危機擴散的努力已告結束的信號。比如,蓋特納就曾向其他人表示,市場仍面臨著很大麻煩。

  其實,這裡面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第一,美國國内在政府是否救市方面存在很大争議。此前美國財政部接管"兩房"(即"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抵押貸款機構)後,美國國會及產業界就批評此舉與自由市場經濟背道而馳,是搞經濟國有化。

  第二,目前陷入困境的私人銀行不少,政府必須有選擇地"救市",否則政府承受不了如此重負。

  第三,擔心會造成企業"道德風險",即企業因為相信政府最終會出手救市,因而有恃無恐,繼續進行不良經營。

  第四,大規模幹預金融市場也受到政治環境的約束。1933年羅斯福政府為應對美國空前嚴重的金融危機,將全美金融系統關閉一週,進行重組整頓,國會通過"緊急銀行法案"。但目前佈什政府並不擁有政治支持優勢,出手救助雷曼很難獲得支持。

  醫治無效:雷曼兄弟生命攸關的48小時

  9月12日-13日  "救助雷曼"緊急會議

  華爾街歷史上最為動蕩不安的一個週末從當地時間9月12日週五開始了。當地時間9月12日晚間開始,美國政府官員和銀行業衆巨頭召開緊急會議,讨論雷曼兄弟公司的前途問題,並試圖恢複市場信心。

  但是,金融業的高管們當時似乎已隐約感到美國政府官員將傳達類似於最後通牒的一條重大消息:政府不會出手救援雷曼兄弟。這些高管開始漸漸清醒過來。



本文摘自《世界經濟權力交接的新進程》


   這是一場空前全球性金融危機,其不利效應如同多米諾骨牌接踵而來,全球目光聚焦於紐約那條著名的街——華爾街。本書像一幅幅素描、一段段寫實記錄片,把危機中的“風雲人物”和五大投行的所作作為完整地展示在讀者面前,是一篇華爾街次貸危機的全紀錄,以其身臨其境的故事解說,將我們帶到了事件的現場,見證華爾街在過去年代累積的冷酷與貪婪、傲慢與偏見、自私與堕落、陰謀與猙獰。回顧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不難看到,世界經濟實際是在一系列寡頭國家間進行著權力傳遞,這裡沒有“不死鳥”的傳奇故事。然而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卻意味著一個世界統治模式的終結。此後,多極世界將取代寡頭國家。 本書分析了這次華爾街危機對世界與中國和平發展的影響,讓讀者進一步了解美國金融體系和操作模式。對於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以及中國如何抓住危機中的機會穩步發展綜合國力,作者提出了全新的看法,在這場危機中給我們註入更多的冷靜與理性。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