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期,世界各國已開始接受金本位美元,強勢美元逐漸取代英鎊成為世界主導貨幣。"二戰"結束前夕,1944年7月,在美國新罕佈什爾州佈雷頓森林郡的度假賓館召開有44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簽訂了"佈雷頓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system),規定了關於對成員國國際收支調節機制和匯率安排的一系列規章,建立了一種"可兌換黃金的美元本位制":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各國貨幣與美元挂鈎,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協議確認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 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為使黃金官價不受自由市場金價沖擊,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同時,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因此成員國互相之間保持匯率穩定。這個協議使美國幾乎獨占了貨幣金融領域遊戲規則的主導權,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在戰後百廢待興的嚴峻形勢下,美國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充足的黃金儲備(1949年美國擁有世界黃金儲備的71.2%),得以維持佈雷頓森林體系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順利運行。佈雷頓森林體系和馬歇爾計劃一起支持歐洲和日本的經濟迅速恢複和發展,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表現非常出色,有人稱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黃金時代。
但是佈雷頓森林體系存在致命的缺陷。1960年,耶魯大學教授特裡芬(Robert Triffin)所著的《黃金與美元危機》指出,佈雷頓森林體系以一國貨幣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無疑存在難以解決的内在矛盾,總有一天會崩潰。這個觀點被稱為"特莫芬悖論"。其要點為:在黃金-美元固定匯率制度下,美國的外匯收支不平衡成為各國儲備資產流動性的來源;而長此以往,美國的收支不平衡又使其他國家降低對美元的信心;若美國停止收支不平衡,各國儲備資產流動性將下降,從而降低整個世界經濟活動的水平。
著名的英國經濟學家及宏觀經濟學大師凱恩斯、法國總統戴高樂等,很早就對佈雷頓森林體系進行尖銳批評。戴高樂指出,"美國沒有特權"把世界貿易實際上變成了美國的倉庫,因為一旦美國出現了貿易赤字,它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無償向其他國家換取商品勞務。後來戴高樂更號召世界各國回歸19世紀的金本位制。
本文摘自《世界經濟權力交接的新進程》
這是一場空前全球性金融危機,其不利效應如同多米諾骨牌接踵而來,全球目光聚焦於紐約那條著名的街——華爾街。本書像一幅幅素描、一段段寫實記錄片,把危機中的“風雲人物”和五大投行的所作作為完整地展示在讀者面前,是一篇華爾街次貸危機的全紀錄,以其身臨其境的故事解說,將我們帶到了事件的現場,見證華爾街在過去年代累積的冷酷與貪婪、傲慢與偏見、自私與堕落、陰謀與猙獰。回顧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不難看到,世界經濟實際是在一系列寡頭國家間進行著權力傳遞,這裡沒有“不死鳥”的傳奇故事。然而這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卻意味著一個世界統治模式的終結。此後,多極世界將取代寡頭國家。 本書分析了這次華爾街危機對世界與中國和平發展的影響,讓讀者進一步了解美國金融體系和操作模式。對於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以及中國如何抓住危機中的機會穩步發展綜合國力,作者提出了全新的看法,在這場危機中給我們註入更多的冷靜與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