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萎縮的巨人產業迫使史玉柱作出抉擇:是繼續加高巨人大廈,還是挽救巨人產業?從1996年11月份開始,史玉柱不得不控制巨人產業的資金流,不再給巨人大廈輸血,將巨人大廈與巨人產業一刀切斷,以此來挽救奄奄一息的巨人產業。但一切都為時已晚,在民衆的讨債聲中,“巨人”轟然倒塌。
巨人大廈是中國現代商業發展史上,因制定目標過高不符合實際而導致失敗的一個極為典型的例子。事實表明,如果方向偏離了你的能力範圍,與現實脫節,你的所有努力終將化為烏有。不立足於現實基礎上的努力目標,註定一切行動都是“瞎折騰”。
為自己確定好正確的前進方向,必須建立在現實可行的基礎之上,因為制定目標不切實際而造成瞎折騰的事例不勝枚舉。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英國,食用油嚴重匮乏,因此,英國人就很難吃上油煎魚和炸土豆。那時,有一位政府官員坐飛機視察了當時英國的非洲殖民地坦噶尼喀,認為那是種花生最理想的地方。政府聽到他的建議,便興沖沖地投資6000萬美元,要在那片非洲的灌木叢中開墾出1300萬公頃的土地種花生。
可是當地的灌木堅硬無比,開荒設備花了很大工夫才開墾出了原計劃1/10的土地。在開荒的過程中,英國人除掉了一種野草,後來才知道它是能保持土壤養分的,失掉它就破壞了生態平衡。
原計劃在這片新開墾的地上一年要生產60萬噸花生,可是到頭來總共只收了9000噸。人們見大事不妙,又改種大豆、煙葉、棉花、向日葵等。可是在那已“馴化”的非洲土地上,這些作物竟無一紮得下根。英國政府於1964年終止了此項計劃,損失8000多萬美元,核算之後每粒花生米的成本高達1美元。
不惜一切代價只為了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最終只能使自己的努力陷入“空折騰”狀態。可見,在忙著向自己的努力方向前進時,必須以現實為基礎,目標是不可以憑理想和主觀願望去制定的。任何過高、過急和不切實際的目標,都會導致最終目標的失敗,最終只能被證明是一場“折騰”鬧劇而已。
做到“不折騰”,就是在現實可行的基礎上為自己設定前進的方向,跨過起跑線,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具體的工作進程中,目標始終如一地奮勇前行。
認準大目標,堅持不懈幹下去
本文摘自《努力工作,不折騰》
本書從企業到員工及公務員的角度出發,在闡釋“不折騰”理念的基礎上,重點講述了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們在工作中“不折騰”的意義和必要性,並著重論述怎樣才能在工作中“不折騰”。旨在幫助職場員工樹立自己的“不折騰”意識,避免員工個人在工作中的“曲線運動”,為組織的穩定發展和個人的工作業績提升給予一定的啟發,以期達到人人都將“努力工作,不折騰”紮根於自己的内心深處,並將此作為一項重要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