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的自我定位開始(2)

2014-08-20 17:11:27

    馬雲坦言:他具有很強的溝通和演說能力,從創辦網站到籌措資金再到企業推廣,這些能力都幫了他不少的忙。事實也的確如此,而且這還是他管理員工和叱咤商海的利器。馬雲每次告別時會堅持和每一個員工一一道別。對於每一個新來的員工,他都會主動與之談心。他的這種管理方式幫他締造了一個具有強凝聚力的團隊。

    一位國内研究企業發展的學者說:“馬雲可能是應邀在國外的大學堂作演講最多的中國企業家。”如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講台上,他口若懸河的演說和“張牙舞爪”的樣子,使很多企業毅然選擇了與阿裡巴巴合作;如在哈佛的講台上,他當著該校邀請的來自全球的250名優秀學生、750名政治界、經濟界的權威人士的面,與諾基亞總裁激烈辯論,最終贏得了台下1000多名聽衆長時間的起立、鼓掌。更為神奇的是,在聽完演講之後,就有35名哈佛的MBA畢業生立即投身到阿裡巴巴。就這樣,他既推廣了阿裡巴巴的市場名譽度,又為自己招聘到了優秀的人才。

    馬雲常常強調自己的技術水平是0段,管理水平是9段。說這句話除了他是非計算機專業出身之外,還有他對自己能力的自我認識。在創辦阿裡巴巴後,馬雲為了彌補自身技術能力的缺陷,同時也為了增強管理實力,打造了一支超豪華的管理和技術陣容。如軟銀董事長孫正義和前世貿組織總幹事薩瑟蘭這些威震四方的人物都在此陣容之列。馬雲對現有的團隊很滿意,他曾如此坦誠地說道:“阿裡巴巴的職員一半是技術人員,一半是服務人員,基本上在本行業都有2~3年的經驗。策劃人員比我有創意,市場人員比我懂市場,技術人員比我懂技術。我的最強項是考慮公司的戰略,怎麼去矽谷競争,去全球競争。”勇敢地做一只翺翔於天空的鷹

    愛迪生曾經說過:“如果我們做出所有我們能做的事情,我們毫無疑問地會使自己大吃一驚。”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只是有的人的潛能已經蘇醒了,有的人的潛能卻還在沉睡。任何成功者都不會是天生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他們主動開發自己無窮無盡的潛能。只要你抱著積極的心態去開發你的潛能,你就會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會越用越強,你離成功也會越來越近。相反,如果你抱著消極心態,不去開發自己的潛能,任它沉睡,那你只有歎息命運的不公了。有一個淘氣的男孩,他的父親有一個養雞場。有一天,他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現了一個鷹巢。他從巢裡偷了一只鷹蛋,帶回養雞場,把鷹蛋和雞蛋混在一起,讓母雞來孵。小鷹就在一群小雞裡出生、長大,它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除了小雞外還會是什麼。起初它很滿足,過著和雞一樣的生活。但是,當它逐漸長大的時候,它發現了與夥伴們的不同。它内心裡有一種奇特不安的感覺,它想,“我一定不只是一只雞!”但是,它一直沒有採取行動。直到有一天,當小鷹看到一只老鷹翺翔在養雞場的上空,它突然感覺到自己的雙翼有一股奇異的力量,感覺到胸膛裡心正猛烈地跳著。它擡頭看著老鷹,一種想法出現在心中:“養雞場不是我應該呆的地方,我要像它一樣飛在藍天上。”它展開雙翅,雖然它從來沒有飛過,但它内心有著飛翔的力量和天性。終於,它先飛到一座矮山頂上,又飛到更高的山頂上,最後沖上藍天,到達了高山的頂峰。它終於證實,自己是一只鷹!也許你會說:“我已經懂你的意思了。但是,它本來就是鷹,不是雞,它才能夠飛翔。而我,也許本來就是一只雞,是一個平凡的人。因此,我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能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這正是問題的所在——你從來沒有期望過自己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來!這是事實,而且,這是問題嚴重的事實,那就是我們只把自己釘在自我期望的範圍以内。

    

本文摘自《不靠父母找工作——決勝職場的12條黃金法則》


   畢業意味著什麼?畢業意味著和過去的生活說再見,意味著你將要獨自面對未知的世界。畢業,意味著新生活的開始。在走向明天的路上,或許晴空萬裡,或許電閃雷鳴,但是,無論我們將要經歷什麼,你始終都要明白——明天在我們自己手中,未來的路只有靠自己去闖。
  《不靠父母找工作》,並不是說讓你有父母介紹的好工作不去争取,而是說,在你有了好工作以後,不要躺在滋潤的溫室裡過無憂無慮的生活,你應該打開窗子,像那些沒有後援的同學一樣,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迎接屬於自己的風雨。這一切,不僅能帶給你成熟,帶給你事業,還能帶給你奮鬥和前行的勇氣。  本書是“玩轉職場系列”之一,從各個方面向讀者介紹了職場的生存法則。循序漸進的引導讀者順利打開職場大門。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