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進京津冀地區經濟一體化

2014-09-25 19:09:48

  “兩會”以後中國經濟走勢分析
  中國“兩會”引起了全球關註。然而,人們更關註“兩會”之後的中國經濟走勢。從新一屆政府領導人及其未來施政方針看,筆者相信中國經濟能夠繼續平穩較快發展。
  首先,“兩會”確認了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政府主要領導候選人合法地位,為未來10年中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必要保證。新一屆政府領導人具有全球視野和強烈的改革意識,他們致力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心很大。改革千頭萬緒,但歸結為一點,就是要理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從“兩會”通過的政府“大部制”機構改革方案看,人們看到了正確方向和希望,同時改革路徑和措施也是積極穩妥的,不會對現實經濟平穩發展造成較大沖擊。
  其次,近期中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在政府實施各項“穩增長”政策作用下,2012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成功實現了止跌企穩,並於第四季度回升向好,全年國内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2.6%。2013年前兩個月,中國經濟延續去年底的回升勢頭。1至2月,進出口貿易總額6090.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4.2%;中央銀行貨幣投放也較為積極,前兩個月廣義貨幣M2供給增速分別為15.9%和15.2%;與此同時,CPI同比上漲了2.0%和3.2%,仍然在可接受範圍内。中國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自去年10月份以來一直處在50%榮枯分界線以上。預期全年GDP增長8.1%,CPI上漲3.5%。
  應該註意到,“兩會”以後中國經濟保持平穩發展具有諸多積極因素。中央政府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將為經濟平穩發展提供支持。投資仍然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新一屆地方政府領導人在加快“城鎮化”建設旗號下,增加基礎設施投資不會有大的問題。消費將保持緩慢增長,出口形勢受到美國和歐洲經濟溫和複蘇影響可能略好於去年。而且,隨著新一屆政府實施進一步的改革措施,體制改革和創新紅利將逐步釋放出來,這將彌補人口紅利逐漸減弱的不足。特別是,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中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將會提高。未來10年,中國將處於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發展階段,不僅會給中國人民帶來更多的福祉,也會給外部經濟合作夥伴發展帶來發展機遇。
  但是,對中國經濟平穩發展中的一些不利因素也要予以關註。《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CPI目標設置為3.5%,從近期物價走勢看,實現這一政策目標可能有一定難度。2月份,中國CPI同比上漲了3.2%,這是自去年6月份以來CPI再次上破3%的溫和通貨膨脹警戒線。去年12月CPI環比上漲0.8%,今年1月和2月延續上漲勢頭,CPI環比分別上漲1.0%和1.1%,表明近期裡物價出現了快速走高苗頭。而且,1月和2月,中央銀行貨幣供應較為寬松,商業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都比較多,一定程度上偏離了“穩健政策”軌道。
  更需密切關註的是,推高物價上漲的中長期因素也已顯現:一是2月上旬國際油價上漲與2月下旬國内成品油價格上調直接帶來車用燃料價格上漲,從而間接通過消費品價格上漲反映;二是房地產市場回暖與“國五條”出台致使房屋租金上漲;三是以原油、天然氣為代表的資源品價格改革整裝待發;四是物流成本長期居高不下,使得食品類消費價格漲幅較高;五是工資成本有繼續上漲的要求。因此,中國CPI將要承受中長期上行壓力。從全年趨勢看,上半年通脹水平可能不會有大的問題,但是考慮到去年CPI整體表現為“前高後低”,下半年CPI可能在基數效應下一路走高。
  政府換屆之後,新一屆地方政府可能有追求GDP增速和投融資的沖動,特別是新一輪“城鎮化”建設浪潮方興未艾,預計2季度以後資金需求將逐漸增強。另外,外部環境也不容忽視。目前主要發達經濟體普遍採取寬松貨幣政策,國際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將會加劇。最近3個月,外貿形勢出現好轉,中央銀行外匯占款將進一步增加,這些都對今年貨幣政策能否守得住“穩健”基調提出了挑戰。
  (本部分寫於2013年3月16日)
  出現滞漲局面的可能性不大
  2013年3月18日,徐洪才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之聲《交易實況》,解讀“兩會”中透露出的投資熱點,認為現在不可能出現滞漲局面,經濟增長中長期動力依然存在。
  主持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對於2013年經濟工作目標,GDP增長目標是7.5%,CPI的漲幅控制在3.5%,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看到M2的增長目標是13%。剛才梳理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2013年經濟工作的目標,您覺得這些經濟工作對於投資者來說需要關註哪些重點?
  徐洪才:我覺得首先要關註,總的政策基調仍然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但要考慮到目前實際情況。中國經濟去年三季度止跌企穩,四季度回升向好,目前延續回升勢頭,但基礎不牢靠,特點是“弱複蘇”,而且1、2月份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速還是比較高的,和今年M2的增長目標13%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從當前情況看,貨幣政策存在兩難,2月份貨幣信貸政策在1月份基礎上收緊了一點,但是校正力度還不夠。
  另外,今年CPI目標3.5%比原先預期的4.0%下調了0.5個百分點。實現這個目標壓力較大,因為2月份CPI到了3.2%,而且去年下半年總體趨勢CPI往下走,在基數效應影響下,下半年CPI可能會一路上行,特別是新一屆政府上台後,資金需求自然比較旺盛。目前,既要考慮到經濟增長,又要控制通貨膨脹,確實兩難。若要收緊,把M2增速從15%降到13%,擔心經濟會下去;要是放松的話,又擔心通脹起來。因此,下一步貨幣政策需要更加穩健一些,總體上回歸到中性水平。
  主持人:有網友發觀點說,會不會出現滞漲的局面呢?通脹難以控制,經濟既然是兩難,使用一些手段之後,可能導致經濟複蘇弱化。
  徐洪才:滞漲是不可能的,因為經濟增長的中長期動力依然存在,現在經濟複蘇總體趨勢良好,只不過在現有水平下做一些政策微調,體現“超前性”和“靈活性”而已,不會出現那種情況。
  新的改革紅利要及時跟進
  主持人:雖然“兩會”改革的預期比較強,但是因為制度紅利意在長遠,並不是短期政策,所以短期因素對增速影響還是比較小的,您怎麼來看這樣的觀點呢?
  徐洪才:總體上看,經濟增長短期靠政策,長期靠改革。最近十多年,我們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參與全球化分工,分享了全球化紅利,還有人口紅利。但是現在看來,有些紅利正在逐漸消失,新的改革紅利必須及時跟進。在這種情況下,依靠傳統的低成本競争優勢恐怕難以持續了,必須推動進一步的改革,為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註入新的動力和活力。但是,短期裡不可能立竿見影。總體上看,今年在相關政策的正確引導和支持下,同時在改革措施穩步推進下,經濟增速將會保持在7.8%左右。
  總體財政風險處在可控區域
  主持人:在財政政策方面的目標,全國財政收入預計較上年增長8%,財政支出較上年增長10%,赤字1.2萬億,其中中央財政赤字8500億元,代地方發債3500億。對於財政政策的赤字目標、支出方向,投資者到底有哪些需要關註的地方?
  徐洪才:首先,增加財政支出赤字和規模,保持必要支出的力度是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表現。赤字率連續三年降低之後首次擴增,增加是必要的,一方面因為財政收入現在有所放緩,而且下一步要加快“營改增”、結構性減稅的改革,稅收可能還要較少;同時要保障改善民生的支出,要對經濟增長、經濟結構調整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這需要一定的財政擴張力度,在這樣的前提下,增加4千億赤字是必要的。
  主持人:增加了赤字是不是會對政府財政產生一定風險,經濟運行的安全性在哪裡?
  徐洪才:沒有問題。按照國際經驗,一個國家財政風險主要看兩個指標,一看赤字率,赤字占GDP比重不超過3%,另一個是國債餘額占GDP比重不超過60%。中國第一個指標,去年GDP將近52萬億,預計今年大概56萬億,1.2萬億赤字除以56萬億,大概為2%,離3%還有距離。第二,國債餘額今年限制在9.1萬億的規模,占GDP比重不到20%,國際警戒線是60%,我們差距很大。所以,總體上財政風險在可控的安全區域。
  醫療業有四個方面增長潛力
  主持人:《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醫藥衛生支出是今年政府支出當中增長最快的一部分,增幅是達到27%,您怎麼來看這樣一個行業未來的潛力呢?
  徐洪才:今年醫藥衛生支出2600多億,增長27%,出乎意料,超過去年的16%。它的使用範圍,主要在提高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也提高了。未來行業增長潛力有這麼幾個方面,一是馬上要公佈第二版的基本藥物目錄,藥品從第一版的307種擴大到500多種,對相關行業發展來說肯定是一個利好。第二個,藥監局下放了審批權,會縮短審批時間,提高效率,特別是最近藥監局發佈了一個《關於深化藥品審批改革 進一步鼓勵創新》的意見,對創新藥和仿制藥的細則進行調整,備案制是未來發展方向。第三個,中醫藥、傳統醫藥事業會有較快發展,中醫藥立法今年可望提請人大審議。第四,就是幹細胞行業政策出台,行業發展前景比較好。
  主持人:衛生部答記者問當中談到一個問題,醫改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醫聯體,讓基層醫院真正強大起來,而且以三級醫院為核心帶著幾個二級醫院輻射一片社區以及鄉鎮的醫療機構,實現城鄉醫療的統籌,通過建設醫聯體來推動分級診療格局,那麼這個工作可能一直在推進,您覺得為什麼要建立起這麼一個醫聯體,多長時間才能建成這個制度?
  徐洪才:不可能一帆風順,這是一個攻堅戰。當然,政策目標是清晰的,就是要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能力,發揮它的作用,要提高國民健康水平,特別要應對慢性病威脅方面發揮作用。老百姓都寄予期待,這件事情很有意義,但不是那麼簡單的。
  中國鐵路總公司有能力承擔2.6萬億元債務
  徐洪才:我覺得,這一次大部制改革是在前六次基礎上向正確方向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但是任重道遠。具體來講,第一,鐵路體制改革目前是實行政企分開,下一步方向是要引進多元投資主體,對鐵路總公司進行公司化改造、專業化改造,最終要與資本市場對接。第二,食品安全要解決多頭監管和標準混亂的問題,現在進行縱向一體化整合,會提高效率。第三,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建,對傳統媒體是一個利好,從投資角度看,要關註相關上市公司轉型、升級和整合。最後是電監會合並到國家能源局,它會有利於加快能源要素價格改革,特別是加快新能源和分佈式能源的發展,這裡也涉及到電力設備、新能源電力設備等相關的投資主題,肯定是利好。
  主持人:對於鐵路方面,成立公司之後,兩萬多億的債務要多長時間才能消化?
  徐洪才:這個不好具體回答,現在中國鐵路總公司成立,目前的債務比例並不高。另外,對它現在也給予了一些政策優惠,比如國有資產收益不做上繳等。將來,我覺得多元投資主體,包括内資、外資,民營資本、國際資本介入以後,將會走向資本市場,出資人在股份公司、在現代企業制度層面應該承擔、而且有能力承擔現在的2.6萬億的債務,沒問題。
  成品油及天然氣改價利好石化行業
  主持人:“兩會”期間,很多投資者和普通百姓非常關註成品油以及天然氣價改的問題,3月6號,前發改委主任張平也表示國家和政府已經決定調整成品油定價機制,縮短調價週期,並且將可能取消4%的邊界調整,包括發改委、人大會議報告中也突出了一點: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全面實施天然氣價格改革,試行居民階梯電價等等,包括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也提到了未來能源價格改革有很大的空間。
  徐洪才:這件事情應該及時推進,因為要素價格長期扭曲不利於資源的合理配置。這一次調整的核心是價格形成機制,具體來講就是縮短調價的時間、週期,提高它的頻率,這有利於和國際價格之間聯動、接軌。從結果來看,對石化行業是一個利好,它會減少價格劇烈波動帶來的存貨跌價損失;另外,對中石油也是個利好,因為天然氣價改體現在進口氣要減少虧損,井口價要上漲這兩個方面,總體上來是一個利好。
  政策扶持節能和資源循環利用
  主持人:再來關註另外一個行業:環保行業,投資者期待和關註度都是非常高的,您覺得在“兩會”之後有什麼新的舉措出台,同時關於投資者來說,環保這樣一個概念、這樣一個闆塊會不會貫穿2013年乃至今後的主題呢?
  徐洪才:應該說這是一個長期主題。《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大力推進能源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重點工作不僅是治理污染和保護環境問題,更重要的是“節約”。這裡面,節能和資源循環利用可能是下一階段政策扶持方向,按照發改委發佈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涉及的節能環保有三個方向,包括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更寬了,對於垃圾焚燒發電、資源綜合利用、高效節能電機等早有政策支持,脫硫脫硝等方面也有了電價補貼。2013年節能環保政府支出2100多億,占中央財政支出七萬億的3%左右,比例和往年差不多,重點應該是在節能工程、環保產品、惠民工程、資源循環利用、污水處理等方面。另外,可能會突出大氣污染防治,這與近期大家關註PM2.5有關系。
  主持人:未來應該說,環保行業形勢一片大好,但是路還依然是很崎岖的。而且我們也看到,“兩會”代表在這次“兩會”當中也特別讨論到我國環保的問題,說十年花了四萬多億大家沒有看到大的改觀,剛才和投資分析人士探讨這個環保話題的時候,也都在談到整體行業的利潤率,它的效益並不是很好,而且很多企業在減少污染、減少排污這方面主動性、積極性並不很高,這些都是未來的問題,如何解決?
  徐洪才:下一步要加強政策執行力,要加強監控。另外,對某些重點,有些領域,像工業污染的防治、地下水的污染也要有相應的政策支持。
  (2013年3月18日)

本文摘自《變革的時代》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經歷了巨大變化。後危機時代,中國自身經濟如何加快推進改革轉型;中美經濟、中歐經濟、中國與東盟10+3、TPP、TTIP、人民幣國際化、國際金融改革、中歐鐵路、海上絲綢之路等等,這一系列的關鍵詞背後蘊含著哪些經濟戰略;面對新一輪的全球經濟秩序調整,中國如何協調、影響並參與制定新全球經濟秩序與規則,如此等等,這些都是今天迫切需要思考與解決的問題。本書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博士最近兩年跟蹤研究經濟問題的理論成果,書中一些成果曾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内參》上發表,其觀點對國家經濟政策制定產生了一定積極影響。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