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情紐約客感動全球

2015-03-13 15:50:11

  人在紐約(Humans of New York)的每張照片都有上萬轉發。 這名芝加哥證券所的前債券交易員自2010年離職搬到紐約後,每天在日落前花4個小時遊蕩街頭,給陌生的路人拍照。

  攝影師佈蘭登·斯坦頓(Brandon Stanton)想要打破紐約城的“冷漠”,他選擇的方式是拍攝街頭的那些陌生人。現在,“人在紐約”(Humans of New York)的每張照片都有上萬轉發,但他仍將成功歸因於拍攝對象,“人們背後複雜而辛酸的往事,攫取了大衆的關註。”

  這名芝加哥證券所的前債券交易員自2010年離職搬到紐約後,每天在日落前花4個小時遊蕩街頭,給陌生的路人拍照。他將這些照片配上記憶中的對話或標註,上傳到社交網站Facebook,並將這個項目命名為“人在紐約”,兩年前,又開通了同名網站。

  去年年底,《紐約時報》評選“30位30歲以下世界變革者”,29歲的斯坦頓便因此項目入圍。而兩個月前,同名精選攝影集譜一上市,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榜首。在亞馬遜上,這本收錄400個人的攝影集被評為當月最佳圖書。

  毋庸置疑,斯坦頓已晉級明星攝影師的行列,如今的他不再滿足於自己早前規劃的那張草圖,“起初,我希望自己能完成1萬張街頭人物照,把它們編繪成一版地圖,建立一個影像式的紐約城人口普查表。事實上,這個目標早已達成。”現在,他給自己更多時間去感受鏡頭中的紐約客,體會那些相片背後的故事,比如真實,比如苦難。“如果問我,現在的想法同以前有什麼不一樣,我想,連我都不知道它的結局究竟會如何。”

  唯一的“傾聽者”

  初冬的紐約街頭,陽光裡彌漫著冷冽的氣息,陌生的路人在這座美國第一大城市行色匆匆,一如既往地錯身而過。

  “我知道你是誰,也知道你的網站!”神情落寞的男子原本端坐在街頭的門階上,一旁的女友也似乎興味索然。當聽到斯坦頓上前詢問“可以給你們照張相嗎”,兩人激動地做了一個“耶”的手勢,女友還扮了個鬼臉,念叨著“我要出名啦!”快門聲響起,這兩張蒼白、頹然的面龐露出腼腆的笑容,“看看,拍得真不錯。”

  “多數時候,即使我問受訪者一些非常私人的問題,他們也願意回答,因為我是唯一一個會問他們的人。”斯坦頓希望人們能通過他的記錄,去重新認識那些每天擦肩而過的人。“這個城市有800萬人口,但沒有任何一個人會詢問他們生活得好不好。”

  斯坦頓的那些照片,沒有華麗的辭藻,更沒有高深的攝影技巧,恰恰是一種安靜的美。緬懷9·11事件中不幸死亡的父親的上班族、不太會講英語但請求攝影師給他拍一張的斷腿中年,認為美元貶值是政府針對工人階級的陰謀的退休老頭、自暴自棄的華人移民第二代……更有面對青春期兒女孤獨落單的父親,實則為《絕命毒師》中大律師索爾·古德曼(Saul Goodman)的扮演者。

  不過,回憶起最初的“拓荒”時期,斯坦頓特別沮喪,那時閉門羹可是家常便飯。“當我剛開始走上街頭,想給人們拍照並且同他們交流時,幾乎每個人都拒絕了我。”再後來,他學會了“直入主題”——隨意地靠近被訪者,真誠地直視對方,詢問他們是否介意成為他的拍攝對象。“通常,我總是盡可能地與女士的視線保持同一水平,然後用柔和的語氣去交談。”在斯坦頓看來,針對不同的男士和女士,也需要一套獨家的交流方式。

  斯坦頓沿著街道繼續漫步,尋覓那些有故事的傾訴者。他選擇暗色而低調的著裝,隨身只攜帶自己的相機,這一身普通不過的打扮不能遮掩斯坦頓近2米的魁梧身材,正如不能掩蓋他已成為“明星攝影師”的事實。

  影像式人口普查

  “‘人在紐約’絕對不是我的原創。類似的事情早已有人在做,那些街拍的攝影師,只不過他們十有八九從事的都是與時尚相關的工作。”一些街頭拍客躲藏在不易被人察覺的電話亭裡,就像追逐明星的狗仔,他們的作品沒有現場感,更罔顧交流。斯坦頓則傾向於跟受訪者隨心所欲交談。他沒有固定範圍的“擇偶模式”,嘗試過各式各樣的人物和主題,他稱此為“廣撒網,多撈魚”。

  並且,斯坦頓始終認為街拍不可預測,攝影師不能掌控鏡頭中的每一部分,他會由著被訪者“自由發揮”。“我的作品大多都是人物照,不見得會有多有趣。於我而言,同這些人物交流的過程才是最有趣和有價值的地方。至於相機的白平有沒有關閉、最後成像的光感如何,我向來都很隨意。”

  “上世紀80年代賈馬爾(Jamal Shabazz)拍攝過許多優秀的攝影作品,關於紐約的黑人社區,薇薇安·邁爾(Vivian Meyer)也是。我覺得自己的創新之處在於,這是一個關於影像的普查,通過地理範疇上街區的形式,將人物照整合、梳理。起初,人們留意‘人在紐約’,可能是它所講述的概念吸引人。但我更願意理解成,這些照片本身,或者說人們背後複雜而辛酸的往事,攫取了大衆的關註。”

  斯坦頓將拍攝得來的照片分類歸檔成50個文件夾,分別象徵紐約的50個街區,目前他和他的團隊正在分類制作地理標簽,希望呈現一張影像式的紐約城地圖。“只需上網輕輕點擊某一個社區的標簽,就會出現生活在那兒的人的照片,通過滾動這些圖像,人們可以更加真實地認識紐約,認識生活在紐約的人。”

  近600萬的Facebook點贊,Tumblr上每張圖片成千上萬次的轉發,“‘人在紐約’的成功讓我獲得了不菲的版權收入和人脈資源。有趣的是,我的生活幾乎沒有改變。”同時,他也開始籌劃去別的地方拍攝。兩年前,斯坦頓嘗試遠離鋼筋水泥鑄造的紐約城,他遠赴伊朗德黑蘭旅行兩週,並且效仿“人在紐約”打造“人在伊朗”(Humans of Iran)特輯。

  從新德裡到墨爾本再到羅馬,甚至在北京、上海,到處都是斯坦頓的追隨者。對此他毫不在意:“我想激勵每一個人,因為他們總能發現全新的、更有趣的東西。要知道,‘人在紐約’的初衷,絕不是阻止人們去做他們想做的事。”

  “人在紐約”的中文官方微博的運營者表示,斯坦頓曾多次希望,能在合適的時機來到中國進行為期兩週的拍攝,形成“人在中國”(Humans of China)特輯。他還表示,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互通的,能感動紐約客的,也一定能感動北京人。

本文摘自《人在紐約》


   《人在紐約》一書是基於一個擁有超過百萬忠實粉絲的博客制作而成的。作者佈蘭登·斯坦頓於2010年夏天開始幾乎每天行走、拍攝於紐約街頭,匯集了上萬張照片,從中精選了四百餘張,成為本書。那些來自於被拍攝對象未加修飾的言語,反映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是本書的畫龍點睛之筆。它使照片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紐約人的幽默,坦誠和人性,也在一張張照片中展現無遺。它成功地向世人展示了紐約這個城市的精神,成為紐約精神最精湛的代表。樸實的畫面,簡單的語言,卻有瞬間擊中人心的力量。一幅照片、一段對話,就是一個完整而生動的故事,帶給人深思與感動。是一部有思想、有深度、有話題性、有時尚元素、有可讀性、傳遞人生正能量的作品,可謂紐約版的“看見”,看見芸芸衆生世間百態,承載人類共同的情感。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