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你的互聯網+時代

2015-06-15 15:14:29

  2012年12月7日,習近平參觀考察騰訊公司時指出,“現在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這樣一個歷史階段,這是一個世界潮流,而且這個互聯網時代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生產力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進步推動作用。”

  互聯網時代業已流行,互聯網+時代觸手可及。全面透徹理解互聯網+的精髓,除了要把握它本身是什麼,還有必要站在這個時代的角度去考察、去解析,研摩互聯網+和當今這個時代之間有怎樣的關聯、匹配?互聯網+將居於怎樣的地位,發揮怎樣的作用?為什麼現在要提互聯網+,現在要確立互聯網+行動計劃?只有如此,才有可能洞悉目前與未來,進而在學習、實踐、決策時進退裕如。

  互聯網+時代有以下六個方面核心的特質值得關註。

  第一、 跨界融合

  如果看互聯網+的特質,用最簡潔的方式來表述,應是八個字:跨界融合,連接一切。如果說連接一切更加代表了互聯網+和這個時代的未來,那麼,跨界融合是互聯網+現在真真切切要發生的事情。

  +本身就是一種跨界,就是變革,就是開放,就是一種融合。敢於跨界了,創新的基礎就更堅實;融合協同了,群體智能才會實現,從研發到產業化的路徑才會更垂直。融合就會提高開放度,就會增強適應性,就不會排斥、排異;互聯網如果能夠融合到每個行業裡,無論對於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應該都是一件好事情。騰訊做連接器,開放了平台,可以讓很多的人、物、服務、機構嵌入在連接器中,帶來連接的價值,影響了我們智慧生活的方式、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植物嫁接往往會帶來驚人的變化。據研究,影響植物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親和力,其次是嫁接的技術和嫁接後的管理。親合力呢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内部組織結構上、生理和遺傳上,彼此相同或相近,從而能互相結合在一起的能力。親和力高,嫁接成活率高。反之,則成活率低。這種機理和互聯網+X何其相似,+要求雙方而不是單方的親和力,我們可以看作各自的融合性、連接性、契合性、開放性、生態性。

  互聯網之於其它產業,帶來沖擊是必然的,而且是不可逆的。融合是一種氣度,融合是一種力量,融合是一種勇氣,融合是一種追求。融合讓你適者生存,融合讓你掌控能量。產業的沖擊會很普遍,產業的颠覆會少有發生,產業的融合會成為流行。

  跨界思維是一種“普適智慧”,不是只有創新時,才需要跨界;也不是需要跨界了,才去做跨界的準備。跨界,首先必須跨越思維觀念之“界”;跨界,應該成為一種行為方式。組織内部一定要動態化、柔性化、協同化,形成靈動可變的柔性組織,才能齊力推動外部的跨界。樂視的超級電視為人稱道,現在居然出手機、汽車。曾經炮轟蘋果生態性差的樂視負責人賈躍亭認為,過去十年樂視的發展,就是基於用戶不斷進行跨界創新,這也是樂視生態最為核心的優勢。

  第二、創新驅動

  我們所處的時代,有人稱之為信息經濟、數據經濟,甚至有人說創客經濟、連接經濟來了。這一方面說明時代處於動態變化中,另外,表明這些因素在這個特定階段愈發表現出其重要性和主導性。

  驅動要素的選擇不能再停留在被GDP推動、被利益集團攜裹、被失速風險制約的傳統模式了,需要逐步形成新範式。中國粗放的資源驅動型增長方式早就難以為繼,必須轉變到創新驅動發展這條正確的道路上來。同時,要敢於打破壟斷格局與條框自我設限,破除束縛生產力發展的因素,建立可跨界、可協作、可融合的環境與條件。這正是互聯網的特質,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來求變、自我革命,也更能發揮創新的力量。

  科技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中居於什麼位置?國家剛剛頒佈的《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幹意見》旗幟鮮明地做出了回答: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統籌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統籌推進科技、管理、品牌、組織、商業模式創新,統籌推進軍民融合創新,統籌推進引進來與走出去合作創新,實現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的有機統一和協同發展。

  政府的一些信號、政策已經足夠明確,國家現在處於向創新驅動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未來是創意創新創業創造驅動型發展,發展是靠打破機制的藩籬,是靠更多的個人發揮創造精神,是靠協同創新、跨界創新、融合創新,這就是最不應被忽視的“新常態”!

  第三、重塑結構

  重塑結構不僅是互聯網+所要帶來的,而是從互聯網這個時代就已經開始了。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聯網業已打破了原有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關系結構、地緣結構、文化結構。結構被重塑的同時帶來很多要素如權力、關系、連接、規則和對話方式的轉變。

  互聯網變遷了關系結構,摧毀了固有身份,如用戶、夥伴、股東、服務者等身份在一定條件下?以自由切換。互聯網改寫了地理邊界,也摧毀了原有的遊戲規則以及管控模式(信息傳播規律完全被改寫)。

  商業模式不斷被創新,管理的邏輯也發生了長足的變化。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力重心發生重大遷移,連接、關系越來越成為企業追求的要素之一。監管與控制,流量與屏蔽,都有了新的涵義與操作思路。

  互聯網打破了固有的邊界,減弱了信息不對稱性,信息的民主化、參與的民主化、創造的民主化盛行,個性化、屌絲精神、屌絲思維越來越流行。互聯網讓社會結構隨時面對不確定性,社群、分享大行其道,接觸點設計,卷進方式設計成為企業管理者的必修課,而註意力、引爆點成為商業運營和品牌傳播中重點關註的要素。

  互聯網降低了整個社會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全社會的運營效率。如購票原來要跑到售票點才能解決的問題,現在不到一分鐘就隨時隨地隨需可以在移動端完成。移動互聯網催生了持續在線,移動終端成為人的智能器官,隨時被連接。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多地發生在移動互聯網上,如通信的需求、信息的需求、傳播的需求、娛樂的需求、購物的需求等等。

  互聯網可以把選擇權交給用戶,哇哦,這個太棒了。原來是一個黑箱,信息完全不對稱。現在呢,信息足夠豐富,把主動性還給人,讓他們獲得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個性化定制借助互聯網大大流行,像海爾建立的互聯工廠,可以按照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定制空調。

  互聯網還集成了大衆智慧,用戶參與設計,用戶參與創新,用戶參與傳播,用戶參與内容創造,用戶對於物流、菜品的評價實際上是在參與管理。互聯網基於個體發端了“衆”經濟,衆包、衆籌、衆創、衆挖,既是社會的新結構,是商業的新格局,又是生活的新方式,是經濟的新範式。

  第四、尊重人性

  百度百科雲,人性,即人類天然具備的基本精神屬性。人類社會的一切,都是基本人性的映射。簡單講,人性即人的本性,如對於勝利的渴望,對尊重的重視,對與人相處的要求,對新鮮的好奇。當然,懶、追求惬意隨性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人性的光輝是推動進步的首要力量

  人性的光輝是推動科技進步、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的最根本的力量。尊重人性是互聯網最本質的文化。互聯網除卻冷冰冰的技術性,其力量之強大最根本地也來源於對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對用戶體驗的敬畏、對人的創造性發揮的重視。例如UGC,例如卷入式營銷,例如分享經濟,都是透視人性、尊重人性的產物。

  人性即體驗,人性即敬畏,人性即驅動,人性即方向,人性即市場,人性即需求,人性即合作。人性是連接的最小單元、最佳協議、最後邏輯;人性化是連接的歸宿,是融合的起點,是存在的理由。小到一次互動,大到一個平台,都要基於人性思考、開發、設計、運營、創新和改進。

  人性是檢驗的標尺,人性是關系的核心。重視人性、尊崇人性的機構,可以為服務增值。君不見,海底撈、外婆家為什麼每天有那麼多的人排隊、等一個小時也無悔?傳統的行業、過去的服務談轉型、講升級,最根本的出發點不要忘記初心——基於人性!

  發現人力資本的力量:高手在民間,破繭可出蠶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指出,國家繁榮發展的新動能,就蘊涵於萬衆創新的偉力之中。在達沃斯2015世界經濟論壇上,克強總理在闡述“雙引擎”時強調,“萬衆創新,要讓中國經濟的每一個細胞都動起來,”以打造中國經濟發展新的“發動機”。今年兩會結束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李總理說,“我到過許多咖啡屋、衆創空間,看到那裡年輕人有許多奇思妙想,他們研發的產品可以說能夠帶動市場的需求。真是高手在民間啊,破繭就可以出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要“開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從“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其才”到“人人皆可創新、創新惠及人人”,再到“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可謂一脈相承,表明國家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已將著眼點放在了人人、大衆、萬衆這些“細胞”上,是要尊重人性,拓展“衆”經濟、創客經濟。

  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創新驅動,既是機制的改革,又是體制的重構,必定重塑創新生態、協作生態、創業生態、價值實現規則,是基於人性、另外一層意義上的“開放”----由過去的對外開放為主轉向對内開放為主,激發内生活力和每一個個體的創造性,從而推動整體開放生態的塑造。所以,克強總理說:“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實際上是一個改革。”

  尊重人性、激活創造力、人力資本化、尊重創新勞動、重視知識產權的價值才會給創新驅動發展帶來支撐,才能倒逼教育與社會治理、運營管理。尊重人性才能發揮互聯網+的威力。在這個由宏大叙事到具體而微的過程中,個體的角色更加多元化,可能不是創客,就是達人,就是大拿,就是合夥人、夥伴;個體的人力資本會更公平地參與到配置、分配和價值實現中去(這本身就是“中國夢”的一部分),甚至遊戲規則的制定也更加“民主”化,我稱之為“價值正義”。而互聯網去中心化,互聯網+就像一種新的機制、新的動態協議、新的議事規則,會激勵這些智慧個體放大人力資本,並產生交互、跨界與協同,獲得智慧化生存的體驗。因而,權力向傳統的消費者讓渡,客戶參與創造、產銷融合、圈子社群化、分享創造價值、責任約束加大,這些將大行其道。

  對於個人來講也這樣,可能我們會邁入這樣一個時代----能夠讓我們自己擁有的知識、資源、關系、人力資本,能夠更好地參與到遊戲規則的設計、制訂,以及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的過程中去。

  第五、開放生態

  依靠創新、創意、創新驅動,同時要跨界融合、做協同,一定要優化生態。對企業、行業應優化内部生態,並和外部生態做好接口,形成生態的融合性。更重要的是我們創新的生態,如技術和金融結合的生態,如產業和研發進行連接的生態等等。好的生態激活創造性,放大創造力,孕育創意,促進轉化,帶來社會價值創新;壞的環境、阻礙的規制、欠缺的生態則會扼殺創新於襁褓。

  “開放度”決定行業、企業命運

  未來的商業是無邊界的世界。在這個重要前提下,衡量企業跨界能力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開放性、生態性夠不夠。假如颠覆性創新,只是在一個封閉的自我系統裡進行,那麼創新則很難實現。不能以開放的心態去對自己所做的跨界戰略進行深刻的洞察,自然無法去思考和設計新的商業模式。

  只有開放才能融合,實際上也是跨界思維的核心體現之一。因為在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裡,跨界才能找到一些和外界其他要素之間的共通點。當然在這個基礎上,還可以去尋找到跨界合作的規則。未來的跨界,一定要把企業的内部生態圈延伸出去,去和外部的生態系統進行協同、交互、融合,跨界的力量才能有效地推動創新。

  創意、創新、創業,生態為上

  當創意創新被條件所困、被環境制約,創新的努力只會變成一個個悲傷的故事。創意、創新是生態的一個要素,生態既要有種子,還需要土壤、空氣、水分。國家積極鼓勵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目的就是孵化培育一大批創新型小微企業,並從中成長出能夠引領未來經濟發展的骨幹企業,形成新的產業業態和經濟增長點。而達到目的的最重要條件就是創意創新創業的生態。構建生態既需要精心設計,又需要發揮要素的連接性和能動性;生態内外必須形成有機信息交換,而不是封閉的自我構築;要素間交互、分享、融合、協作隨時自由發生,同時還要保持獨立、個性與尊重。深圳曾經被稱為“山寨之都”,現在卻在打造“創客之城”,他們更大的野心是希望成為全球“創客夢工廠”。

  當前創新創業特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呈現出從政府主導向市場發力,從小衆主體到大衆群體,從創新能力内部組織到開放協同創新,從供給導向到需求導向轉變等許多新特點。一大批像創新工場、創業咖啡、創客空間為代表的新型孵化器如雨後春筍般產生,這些創新型孵化器充分發揮政策集成和協同效應相結合、實現創新和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等優勢,為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構成了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全要素的衆創空間初步形態。

  關於互聯網+,生態是非常重要的特徵,而生態的本身就是開放的。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核心是生態計劃,要重塑教育生態、創新生態、協作生態、創業生態、虛擬空間生態、資源配置和價值實現機制、價值分配規則。這的確將引發一場越來越深化的改革。我們推進互聯網+,其中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把過去制約創新的環節化解掉,把孤島式創新連接起來,讓研發由人性決定的市場來驅動,讓創業並努力者有機會實現價值。

  創新文化是創新創業生態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克強總理在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發言時強調,“要營造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和尊重個性、尊重創造的環境,使創新成為一種價值導向、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時代氣息,形成濃郁的創新文化氛圍。”貴州甚至提出要做“容錯之父”。

  第六、連接一切

  小馬哥在互聯網+建議上最終落腳是建設一個連接一切的生態,這個定義非常人性化,當然也更體現了互聯網未來將如何對這個社會、世界施加影響。理解“互聯網+”,一定要把握它和“連接”之間的關系。跨界需要連接,融合需要連接,創新需要連接,連接是一種對話方式、一種存在形態,沒有連接就沒有互聯網+;連接的方式、效果、質量、機制決定了連接的廣度、深度與持續性。

  連接是有層次的,可連接性是有差異的,連接的價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連接一切是互聯網+的目標。從連接的層次看,可以概括為三個“tion”:Connection(連接),Interaction(交互),Relationship(關系)。三層次的連接方式、連接内容與連接質量都不相同。第一層“連接”很多機構和服務都可以做到。第二層“交互”很關鍵,它承上啟下,沒有交互,就很難分流、導流,建立信任和依賴。研究者汪小帆先生認為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況社會物理學,那就是“交互”。最後一層,是“關系”,是連接的目的、創新的驅動、商業的核心,沉澱下信任性關系是連接的歸宿,是商業的階段性目標,是社會價值創新的基礎。

  連接一切有一些基本要素,包括技術(如互聯網技術,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等等)、場景、參與者(人、物、機構、平台、行業、系統)、協議與交互、信任等。這裡,“信任”作為一個要素很多人未必理解或認同,但它的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為互聯網讓信息不對稱降低,連接節點的可替代性更高,只有“信任”是選擇節點或“連接器”的最好判別因素,信任讓“+”成立,讓連接的其它要素與信息不會阻塞、遲滞,讓某些節點不會被屏蔽。

  欲在“互聯網+”中如魚得水,積澱信任性關系變得非常重要,那些忘記責任、生態、開放、分享的人、機構、平台,必然難塑信任。有信任,別人才願意通過你來進行連接,或者願意連接你,所以,失去信任幾乎就相當於“失連”,未來企業的生死、成長快與慢、發展是否持續還是昙花一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信任”的含金量。人也是情同此理。因此互聯網+會形成一種倒逼,讓誠信、信任重建,這是人性推動社會進步的最好證據。

  華為每年發佈“全球連接指數”,把“連接”作為一個最核心的要素去評估、分析、判斷企業和一個區域未來的價值和發展的可能性。不僅於此,華為還把“連接”和土地、資本、勞動力等量齊觀,作為一種生產的要素來看待。再如像海爾,現在已經推出互聯工廠,他們現在有四個地方在做這個事情,也有與用戶間的協議和對話平台,進行用戶定制,他們第一台用戶定制的空調已經下線。

  衆創空間就是一個連接器,是創新創業生態中一個舉足輕重的環節,是由創新價值到商業價值的轉化器、放大器。一個沒有創意的世界是令人恐懼的,而有創意沒有試錯糾錯的平台,沒有研發、創新到產品、產業轉化的生態催化是可悲的。衆創空間一是實現了產業聚集甚至集群,形成溢出效應;二是讓創意創新創業的力量有可能跨界融合,產生協同效應;三是有些創客空間可以就互聯網+展開更有深度、更有針對性的創新,讓創新驅動發展走得更堅實、更加富有成效。

本文摘自《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


   中國進入新常態,李克強總理制定國家級“互聯網+”行動計劃以推動經濟進一步發展,並認為站在“互聯網+”風口順勢而為,可以使經濟飛起來。
  《互聯網+:國家戰略行動路線圖》由“互聯網+”理念的提出者於揚、最強有力推動者馬化騰等創作。書稿從理論層面、實踐經驗等多個角度,結合當下各產業的現狀、發展趨勢,全方位進行闡述,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將這一經濟發展新引擎呈現出來,並對讀者如何抓住新時期的機遇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