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選擇:協同
如果你是具有第3選擇思維的上司,那麼你既不會逃避,也不會對抗,你會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為你的員工提供巨大的情感回報,並且給公司創造新的重要價值。
我的一位朋友分析過他的上司是如何運用第3選擇思維解決他所面臨的問題的:
我為了更高的薪水而找了一份新工作。為了入行,我接受了遠低於我期望值的工作。但是幾個月過後,我的家庭生活明顯拮據起來,一些醫療費用讓我們實在熬不過去了。此外,我越來越覺得我所得的酬勞太少,跟工作量不匹配。所以,我決定冒險找大老闆談一談加薪的事情。我不是很了解她,她也不是很了解我。我在那家公司還沒有明顯的業績表現。
但是她把我請到了她的辦公室裡,我開始向她解釋我找她的原因。當她說“多告訴我一些”時,我有些驚訝,我告訴了她我的家庭境況,她就那麼靜靜地聽著。我談了很多我為公司所做的工作,她問我對公司、對客戶、對產品的看法。真是奇怪,我們談了那麼久,我本以為我要談的是我的薪酬,但結果卻在談自己——我做得怎麼樣、我的想法、我這幾個月在公司所學到的東西。
隨後她問了我正在接觸的某位客戶。她想知道我對於拓展客戶業務的思路,而我的確有些個人看法,於是就與她分享了。
幾天後,她又邀請我去她的辦公室。這次有三四個人加入了我們。她把我對這位客戶的想法寫在了白闆上,我們就此讨論了很多,隨後又讨論了更多的東西,我很興奮。最終,我的工作範圍擴大了,薪酬更高了,承擔起了向這位重要客戶提供更重要服務的職責。
對我朋友而言,這次讨論發生在那家公司迅速成長之初,最終他成了那位“大老闆”的合夥人。
這樣睿智的領導很少見,她有良好的第3選擇思維能力。
她可以打發我的朋友,或者對他的要求做出妥協,這些做法都很簡單。然而,她能覺察到雙贏的可能性,她沒有為原有的餡餅斤斤計較,而是預見到一個更大餡餅的前景。她認為若能將我朋友的需求、能力與客戶的需求結合起來,可能所有人都會得到發展。最終的結果是開辟了一項全新的業務,還獲得了一位每年都能為公司帶來價值的合夥人。就我所知,那家公司的規模最終拓展了一倍,跟這位年輕人對公司所做的貢獻是密不可分的。
讓我們看看這位女性是怎樣帶領她的團隊走向第3選擇的:
首先,她願意花時間傾聽。她想了解這位年輕員工所面臨的問題以及他的情緒。表面上是她想知道他為何對薪酬不滿,但在更深層面上,她是想了解他的全部想法,以及他能為公司所有員工而不僅僅是他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回報。
其次,她深入了解他。她不斷地邀請他來,發掘他的想法並且讓其他有想法的員工也參與進來。她珍視他獨有的天賦與洞察力。
最後,團隊達成協同:新的服務、新的產品、滿足重要客戶需求的新方法,此外還開發了客戶的新需求。
所有這一切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機會一旦出現,領導者就會採取第3選擇思維方式。員工帶著抱怨來,她從中卻看到發展業務的機會。她視沖突為沃土而不是戰場。
抱有沖突消解心態的人大多把沖突視為和解。這關乎的是餡餅如何切分的問題。你要麼與對手和解,要麼針鋒相對。你可以放棄餡餅,也可以為之而鬥争,並且掌握如何占據優勢的技能技巧。然而即便你能隨心所欲地切分,它也不過是同一塊餡餅。
相反,第3選擇則改變了這種形勢。它關乎的是做出一個更大、味道更好的新餡餅——或許呈指數級增長的餡餅。大部分的沖突消解是和解性的,而第3選擇是轉折性的。如果我發現自己在工作中陷入沖突,我一定不能下意識地進入防禦型思維模式。這至關重要,但是也高度違背直覺。對挑戰的本能的下意識回應就是對抗或逃避,這是動物出於本能的做法——它們只有兩種選擇。然而,成熟的人類能夠採取第3選擇。記住協同的第一種思維模式是“我看到自己”。我有能力跳脫自我來檢視自己的想法與情感,我能審視自己的動機:我為何陷入這種境地?我是不是總以自我為中心?我需要關註和肯定嗎?我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了嗎?我真的關心這個問題嗎?如果我已經肯定了自我價值,如果我對自己的貢獻和才華充分自信,我不需要在你面前為自己辯護。我可以向你坦誠地表達我自己。
此外,還要記住協同的第二種思維模式——“我看到你”。這意味著我對你非常尊重。我重視你的想法、你的經歷、你的觀點以及你的情感。
由此,我便實踐了協同的第三種思維模式——“我找到你”。我對我們之間的分歧感興趣,而不是害怕這種分歧。沒有什麼比這句發自肺腑的話能更快地平息沖突的負能量了:“你看待事物的方式與衆不同,讓我來聽聽你的想法。”
如果你能夠實踐這幾種思維模式,你必將達到與沖突不再相幹的第3選擇:“讓我們尋找一種比我們以往想到的更好的方法吧。”人人都能贏,人人都受到鼓勵。你可能都記不起沖突因何而起。
本文摘自《第3選擇》
我們的面前總是充滿難解、看似無解的問題。於是我們失望、決定放棄,或勉強接受一些最終還是會讓自己覺得很糟的妥協。
面對任何問題,大家慣用的第1選擇就是按照“我”的方式,第2選擇就是按照“你”的方式來進行。沖突點往往就在於,到底是你的選項比較好,還是我的。因此,不論選擇哪一方,都會有人覺得受傷或犧牲。史蒂芬R26;柯維指出,這時不妨考慮第3選擇:超越你的或我的方式,設法找到更高明、更好的方法,讓雙方都能從沖突中找到一條出路,稱之為“第3選擇”(The 3rd Altern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