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列車駛出恒河平原,經過坎普爾、博帕爾和坎德瓦進入酒鄉納西克,然後朝孟買方向駛去,肥沃的田園中透露出不幸的痕迹。田野變得越來越綠,田塊的面積在增大,小麥等農作物被葡萄和其他經濟作物代替。偶爾經過的田間豪宅,富人們的週末別墅提前讓旅客們窺到了孟買的一點點影子。不久之後,我們到了城市邊沿的一個車站,城市的面貌一下子展現在眼前。每分鐘都有火車呼嘯而過,因為車輪接觸鐵軌的咔嗒咔嗒聲一直不斷。然後是貧民窟,外面晾曬著五顔六色的衣服。最後是可怕而令人振奮的孟買人群。
4 年前,我就被卷入了這個人群。我記得從麥肯錫旅舍的窗戶裡向外張望,驚奇地看著下面這個生機勃勃又讓人可怕的城市,幾乎不敢去碰它。我還記得頭一次在擁擠的街道上穿行時的迷惘感覺,胳膊上都是汗,心裡則充滿了希望和恐懼不安。那天晚上普斯帕克列車緩緩進站時,我重新找到了那種初來乍到的感覺。我想知道那趟列車上的其他乘客是什麼感受。他們從小在公雞的打鳴聲中醒來,在十幾個親人的庇護中生活,現在突然投身到這片由混凝土、玻璃和海水組成的旋渦中,而在他們到來之前,孟買已經有了1 900 萬居民,這會是一種什麼心情呢?
到了孟買,迪帕克根本沒找到來接他的朋友們。我們到處尋找,站台上、候車室、出發區都沒有。有些絕望的移民在這種情況下會不知不覺進入這個城市肮髒的最下層,這樣的故事我聽得太多了。所以我帶他去見車站管理員,詢問附近的便宜旅店。我把電話號碼留給迪帕克,並給他幾百盧比付房費。那天晚上我一直沒開機,但是我想象他總有辦法融入這個城市的急流,我根本沒指望再聽到他的消息。
第二天早上快9 點的時候,我的電話響了,是迪帕克打來的。他說第二天早晨他在火車站外面找到了朋友們。他們是當天晚上來的,但沒看到他,第二天早晨又過來了。迪帕克感謝我為他付了房費,現在他的孟買探險之旅就要開始了。這次我又希望他消失掉,但是第二天他又打電話來了,幾天後又打來電話,然後我們就這麼一次次地保持聯系。
剛到孟買的很多天裡,迪帕克都是和朋友們一起在城市裡遊蕩,想找一份電工的活兒。工作很難找,因為想快點找到工作,所以他感到壓力巨大。他決定做一個有工資的更穩定的工作,在一個食堂裡疊外賣包。他在一個幽暗狹小的房間裡租了一張床位,這間房子裡還住了其他的外來人員。距離我們一起乘火車6 週後,我帶他到利奧波德餐館(Leopold Café )吃飯,得知他到孟買不久就買了英語課本,現在每天晚上下班後會學習一兩個小時。他對旅遊產生了興趣,已經參觀了一些著名景點,比如象島(Elephanta Island)。我雖然已經來了4 年,但還從沒去過那兒。
我可以根據迪帕克手機號碼的變動情況了解他的近況。如果他工作順利,定期能拿到薪水,他的手機號不會變;如果境況不佳,手機號就變了,因為只有按時充值手機號碼才能保留,如果幾週沒充值,號碼就不能用了。他一度過得不錯,他辭去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座富裕的公寓樓裡找了一份内部電工的活兒。他的電話號碼一直沒變,但幾個月後他每次打電話來都是一個新號碼。現在我的手機通訊錄裡已經有6 個迪帕克的號碼:剛開始,我給這些號碼命名為“迪帕克新”和“迪帕克新新”;後來我變聰明了,開始用“迪帕克9 月”,“迪帕克10 月”來命名。有一次他跟我說他被迫辭去了電工的工作,可能連房子都要租不起了。自從在車站那晚以來,我頭一次聽出他的聲音很絕望。我感到左右為難,我應該幫助他嗎,像我希望的那樣?還是應該提供指導和建議,讓他自己找到孟買的生存之道?我的資助是幫
他還是害他?
在印度,一個令人不解的普遍現象是工人找不到工作,雇主又招不到工人。我給經商的朋友們發了電子郵件,問他們是否需要人手。我收到了幾條回複,於是迪帕克很快在一家時尚家居裝飾店上班了。我很久沒見過他了,後來又在一起吃飯時,距離我們第一次相遇已經有一年時間,他完全變了一個人。在咖啡館,他伸開胳膊大方地搭在旁邊的椅子上,懶懶地靠在座位上。他似乎太過自信,但積極向上。那時在火車上對我的敬重和服從,現在已經蕩然無存。他已經存了幾千盧比,這個數字比很多印度人的儲蓄都多。他自學了英語口語,並且堅持用他正在學習的新語言回答我用印地語提的問題。他說他已經找了個女朋友,並吹噓她正就讀的學校是孟買最好的大學之一,她父親是個商人,在孟買一條豪華的大道上有一棟房子(但我有些懷疑,因為他沒能讓她出來見面,雖然我要求了好幾次)。迪帕克有自己的計劃:他要去提高英語水平,找一份體面的白領工作。那個女孩現在可能會因為愛上他而臉紅,但迪帕克知道必須更強大才能配得上她。
我很為他驕傲。他身上似乎集中體現了現在席卷印度的希望感。幾個月過去了,有一天我去他上班?商店買東西。頭幾次去我沒看到他,這次就向經理打聽他的情況。經理把我拉到一邊,小心翼翼地權衡著自己的措辭,告訴我迪帕克因為盜竊被解雇了。他從商店拿了一些開瓶器藏在附近,被一個經理發現了。他們警告了他,但是他故伎重演,於是他被開除了。
事後看來,直到此時迪帕克的故事才能代表新印度的全貌,直到此時它才涵蓋了全方位的現實。這裡面有抱負、自信和天大的發展機會,過猶不及的趨勢,自我完善的信念,不講背景、孑然一身的觀念,流向令人困惑的大都市,那些城市裡的該死的希望,日益萎縮的家庭和新的漂泊不定的生活,為愛而愛、反抗和打破界限……而在進一步的夢想當中,沒有東西對那些夢想進行約束,沒有人、禮節和信仰來限制迪帕克,讓他扪心自問這樣做到底是否值得。
過去我對印度的印象都是在心中描摹出來的,現在我必須正視這個現實中的國家。它是一片興旺喧嚣的土地,讓人更容易憧憬未來而不是懷念過去,充滿希望、極度渴望,明智、天真、躍躍欲試,充滿了夢想。正是我和印度人以及他們夢想的碰撞,讓我心目中的老印度漸漸成了一個想象中的國度。
本文摘自《亞洲崛起與壯大的見證》
本書作者和奈保爾相似,是移民海外的印度後裔,作者受到印度文化和美國西方價值觀的雙重影響。他是印度經濟、社會變革的親歷者。他以一個局内人的外界觀察家身份,對審視印度發展現狀以及未來前景做出了客觀的全新思考。每一個他筆下的印度故事的觀察和評論都非常透徹、精辟。
作為新興市場之一,印度的高速發展令世人矚目。本書從從夢想、抱負、自豪、自由等六個層面講述印度社會發展的變化和人們生活、思想境界的變遷,講述了印度這片古老的土地極度渴望激情、民主、熱烈的思想註入,打破它的階層束縛,迅速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作者採訪了諸多當事人,以獨特而深刻的筆觸,向您呈現了一個所有東西方媒介眼中不曾看到過的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