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牛市與熊市轉換的三要素(1)

2013-11-09 23:04:47

  總結了四條經驗,又引出了新的問題,即牛市與熊市轉換需要從哪裡觀察?尤其是筆者創立的“主體思維選股法”講的是提前挖掘市場的風險與機會,那麼牛市與熊市有何依據去判定呢?筆者認為有三,即經濟基本面、資金面和股價中樞,如果這三個要素形成向上的合力,那麼市場將走牛,如果各要素上下制衡,那麼就是熊市或者振蕩市。

  第一個要素是經濟基本面。股市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經濟是股市的基礎,其能夠決定股市中大的機會週期。過去400年的全球經濟史表明,全球經濟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成功的投資者往往是在經濟週期的底部區域,大量買入優秀公司的股權,盡量減少債券和現金的持有比例;相反,當全球經濟再度進入繁榮階段,股權的價格出現嚴重泡沫(適度與可控泡沫不僅不是威脅,反而有利於經濟發展)時,其就會開始考慮加大債券或現金的持有比例,降低股票等風險資產的比例。這樣的操作變換法則稱作股市與經濟的黃金定律。在筆者《股市錢規則》一書“策略篇”第一節股市與經濟的黃金定律中,如何根據經濟週期判斷股市週期有詳細的論述。簡單來說,經濟的週期是複蘇、增長、高潮、危機和衰退,呈現螺旋式上升,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週期則是積極、穩健、從緊,呈現一種波浪式的前行,而財政與貨幣政策也就決定了股市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一般來說,在“積極的財政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下,管理層的意圖是通過積極的財政來全力發展經濟,以穩債的貨幣政策抑制過度投機和通脹泡沫,這樣資金往往選擇去實體經濟中淘金,而股市發揮的是融資作用,為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這種情況下股市很難出現牛市,局部行情持續的時間也不長,大多時間是在調整和振蕩走勢中。而當經濟快速發展、成效顯著的時候,管理層往往會採取“穩健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此時,由於前期積累了較多的經濟發展提供的利好,以及在市場持續調整後,一批優質上市公司股價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低估,與良好的經濟形勢出現了背離,那麼就很容易出現市場價值重估行情。特別是當管理層在經濟方面有了較多的空閑精力時,也會給予股市等資本市場以優惠而寬松的政策扶植,這時出現大行情,也就是整個市場處於牛市爆發臨界點,此時股民就要密切關註,一旦市場量能累積使得市場大趨勢轉變的時候,要果斷入場進行中長線的伏擊操作,往往是操作簡單,效果明顯。而在經濟過熱之下,此時必然會有調控,而調控往往是會矯枉過正的,也就是說並不是讓過熱回歸到正常,而是正常偏下,那麼管理層就會先在財政政策上做一些調整,收緊資金面,此時先知先覺的資金就會感受到壓力,那麼股市就容易出現大幅炒高後,資金拉高派發撤離,從而進入到熊市。

  

本文摘自《解套第一課——拯救你的大腦和錢袋》


   經過與廣大股民的多年來的交流,作者越發深刻地感覺到,如果無法將股民解套,那麼所謂的成功經驗,贏利系統,賺錢法則,美好明天都是空話而已。只有幫助股民從困境中解脫出來,股民才能夠真正實現蛻變,走上贏利的康莊大道。
  因此,本書告訴股民:在股市中,真正的解套,不僅要靠技巧,更需要解放思想。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