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基本特徵:增量依賴症(2)

2013-11-10 08:13:30

  高儲蓄率不但抑制了消費,而且也迫使央行為了保證經濟發展的基本流通需要,不得不得增發更多貨幣來對沖存進銀行的錢。

  2010年,央行在GDP只有40萬億的情況下發行了72萬億的人民幣,按照M2/GDP的比例,應該是1元的商品需要1.8元的貨幣才能購買,通貨膨脹率是80%。為什麼我們沒有出現這樣嚴重的通貨膨脹?原因就是當年我們居民儲蓄總額是32萬億。72萬億扣除32萬億,正好是我們當年GDP的數字。所以,我們1元人民幣還能購買1元價值的商品。

  但是,這有一個前提,居民32萬億的存款——這個籠中虎沒有出來咬人。有經濟學家做出測算,只要5萬億的存款突然流入民生領域,後果都將是災難性。

  貨幣超發,雖然我們可以有總總手段控制,避免短期内出現惡性通貨膨脹。但是,只要貨幣投放量大於社會財富創造速度這個基本事實存在,那麼,長期的通貨膨脹就是一個必然。普通老百姓就不得不承擔財富悄悄流失的後果。

  透支資源

  經濟發展是要有資源支撐的。增量目標越高需要的資源就越多。當保8增量成了壓倒一切的任務時,透支資源甚至浪費資源已經成為一種必然。

  比如,我們為了啟動内需,過去的模式是通過消費升級來擴大消費總額。從80年代的小家電到90年代的家用電器,到2000年後的房地產與汽車。發展電器還不需要占用大量的資源,可發展房地產與汽車產業可就需要巨大的資源來支撐。

  房地產開發需要土地,所以,最近10年,城市暴力拆遷、農村侵占耕地,甚至填湖造地、填海造地等等手段無所不用極。歸結原因,無非就是要最大程度透支土地資源來支撐城市發展,支撐GDP增量。

  發展汽車產業需要能源。所以,短短20年時間,我們由石油出口國變成石油進口國,而且進口石油很快就超過國内石油總需求50%這個警戒線,成為進口石油依賴國。

  我們的土地肥力被嚴重透支,僅靠農藥與化肥才勉強保住糧食產量;我們的水利資源被透支,缺水已經成為困擾很多地區發展的重要障礙;我們的單位GDP能耗走在世界前列,環境污染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我們透支資源的後果,也許要子孫幾代人來償還。

  

本文摘自《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經濟真相》


   分稅制、民生產業市場化、加入世貿,這三大政策決定了近十年來中國經濟的走勢,改變了中國社會的許多基本形態,並對中國的未來產生了巨大影響, 20世紀90年代的三大政策雖然讓中國經濟在進入21 世紀後繼續保持了10年高速增長,但是這個增長卻是以犧牲民衆福利以及導致中國經濟陷入結構性困境為代價的。所以,對過去經濟政策的反思意義是十分重大的,當前中國改革事業正面臨一個十字路口上的選擇,是繼續按照過去模式發展只做少量修補,穩定壓倒一切。還是對過去模式做重大調整探索另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 《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經濟真相》從宏觀經濟政策解讀入手,先後分析了 GDP 保8背後的就業壓力,國進民退的結構性原因,產業空心化的形成是關鍵要素的非市場化等衆多經濟社會問題。力圖為讀者展現一幅中國經濟的宏觀畫卷,希望大家能夠把握時代的脈搏,找到自己的位置。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