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管理者的思路

2013-11-10 09:52:32

  目前中國經濟確實存在很多問題,產能過剩、制造業危機、經濟結構畸形——政府投資占GDP比重一半,地方債務沉重已經完全超出了其償還能力等等,這些問題都非常嚴重,如果在一段時間内一直得不到解決很可能產生可怕的後果。但是,至少幾年内,中國經濟還沒有崩潰或者硬著陸的風險。原因很簡單,中國政府太強大了。

  所有研究中國經濟的人請先學習以下内容。這是對中國經濟未來判斷絕對不能忽略的因素:

  中國政府直接掌握的資源:

  3.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截止到2011年10月)

  超過100萬億國有企業資產(包括國有銀行資產)。

  超過10萬億財政收入,而且還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

  完全隸屬於國務院的央行,貨幣投放量國務院可以直接決定。

  中國政府調控經濟的手段:

  巨額的政府投資,除了要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投資規模資金來源基本不是問題,所以,具有很強的可持續性。

  貨幣利率管制。央行制定的存貸款利率可以直接在任何一家銀行最基層的儲蓄所中得到準確體現。考慮到我國高儲蓄率以及高達32萬億居民存款,這個利率管制對貨幣流動有相當強影響力。

  匯率管制。人民幣目前還不能自由兌換,人民幣在國際市場價格只能由央行一個聲音決定,而且由於我們擁有巨額外匯儲備,所以,央行關於人民幣匯率的任何聲音都具有相當強的底氣。

  行政幹預。在一些具體的經濟領域中央政府在必要時可以用行政權力直接幹預。比如對房地產市場的限購令就是比較典型的行政幹預經濟。

  中國政府還可以動用的潛在資源(或者通過改革可以獲得的制度紅利):

  土地。公有制下土地歸國有所有。2001年——2011年,我們僅僅是將城市土地與部分城郊土地以出讓 70使用權模式釋放出來——就拉動了中國經濟10年的高速發展。10年間我國GDP總量翻了4倍。目前,在廣闊的農村,至少還有幾十億畝耕地、林地、荒地,還有幾億畝宅基地,這些土地價值如果同樣以出讓70年使用權的模式釋放出來,可以支撐中國經濟高速發展10年以上。

  金融。目前我國金融是管制最嚴格的行業。由於利率管制,使我們金融機構絕大多數貸款給了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與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即使是在信貸最寬松的2009年,我國非國有企業拿到的銀行貸款也只有當年信貸總額的10%左右。如果我國能深化金融業改革,推行利率市場化,那怕是我們銀行業一半的信貸額度給更有活力的民營企業,中國經濟將迎來一個怎樣生機勃勃的局面啊!

  壟斷領域開放。目前全社會有80個行業,國有企業可以做72個,外資可以做61個,民營企業只能做42個。如果我們能深化改革,開放20個行業讓民營經濟進入,毫無疑問,這將給中國經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以上任何一條,西方發達國家包括美國都無法相比。所以,中國政府對經濟幹預的能力是西方國家政府完全無法比擬的,西方國家無法做到的事情,放到中國就完全可以做到。打一個簡單的比方,中國有十幾億人口,解決十幾億人吃飯每年需要的糧食數量就是個天文數字,中國政府硬是做到讓中國主要糧食價格比國際價格平均低一半——這在西方國家就是一件無法想象的事情。

  

本文摘自《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經濟真相》


   分稅制、民生產業市場化、加入世貿,這三大政策決定了近十年來中國經濟的走勢,改變了中國社會的許多基本形態,並對中國的未來產生了巨大影響, 20世紀90年代的三大政策雖然讓中國經濟在進入21 世紀後繼續保持了10年高速增長,但是這個增長卻是以犧牲民衆福利以及導致中國經濟陷入結構性困境為代價的。所以,對過去經濟政策的反思意義是十分重大的,當前中國改革事業正面臨一個十字路口上的選擇,是繼續按照過去模式發展只做少量修補,穩定壓倒一切。還是對過去模式做重大調整探索另一條可持續發展道路? 《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經濟真相》從宏觀經濟政策解讀入手,先後分析了 GDP 保8背後的就業壓力,國進民退的結構性原因,產業空心化的形成是關鍵要素的非市場化等衆多經濟社會問題。力圖為讀者展現一幅中國經濟的宏觀畫卷,希望大家能夠把握時代的脈搏,找到自己的位置。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