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2)

2013-11-10 11:20:28

  一開始紙幣和保險箱裡的黃金是一一對應的,有多少黃金發多少紙幣。時間一長,銀行家發現,那些把黃金存在銀行的人很少來取,可能幾年甚至十幾年都不取。本來嘛,儲戶把金子放在銀行就是因為不想擱家裡,就是為了要拿紙幣圖方便。銀行家靈機一動,那我是不是可以多印一些紙幣放貸出去,賺一些利息。這樣做的風險是,如果所有拿著紙幣的人一起來兌現,銀行的金子就不夠了,就穿幫了,銀行破產。但是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很小。銀行要考慮的是,在通常情況下,最多會有百分之多少的儲戶同時來取錢。如果這個比例是20%,那銀行就可以貸出去五倍的錢,當然保守一點的銀行家會少貸一些。這就是最早的部分儲備貸款模式。

當大部分銀行都以幾倍甚至更高的乘數放貸時,市面上流通的紙幣就會大量增加,如果實體經濟的產品並沒有增加那麼多倍,就會發生通貨膨脹。這時候有些儲戶就會想了,哪兒來的這麼多錢啊?是不是銀行亂印鈔票了?他們就會拿紙幣到銀行要求把黃金兌出來,以防不測。通貨膨脹越厲害,就會有越多的人覺得這紙幣有問題,到銀行要求兌換金子的人就越多。這時候少數放貸特別激進的銀行,或者說存款準備金率特別低的銀行,就破產了。因為這些銀行印了太多紙幣,實際遠沒有那麼多黃金,所以他們的儲戶當中只有一小部分能拿回黃金,大部分儲戶的儲蓄就血本無歸了。很多人一輩子的積蓄瞬間化為烏有,這可不是鬧著玩兒的。因此一旦有銀行破產,就容易觸發恐慌效應,其他銀行的儲戶也會擔心自己的儲蓄是否安全,於是大範圍的擠兌潮爆發,大批銀行倒閉。只有那些最保守的銀行,也就是存款準備金率最高的銀行能活下來。

從它的來歷我們可以看到,部分儲備貸款模式是由市場中的個體自發形成的。最終限制整個銀行業大量印錢的是通貨膨脹以及由此引發的擠兌潮和銀行倒閉。雖然如今的美元已經跟黃金脫鈎了,但是這個部分儲備貸款模式卻延續下來了。那麼在現在的條件下,銀行大量放貸,會不會導致通貨膨脹,擠兌潮,和銀行倒閉潮呢?

如果美國人消費的產品是美國國内生產的,那麼當市場上貨幣大量增加時,廠商就會加價,畢竟消費者更有錢了嗎,能夠負擔。這就會導致通貨膨脹以及一系列問題。但現在美國的消費品都是中國生產的,中國廠商想加價很難,因為中國需要美國的市場,還怕被其他第三世界國家搶了生意。所以美國的貨幣總量增加,消費品物價卻不長(電子產品還在不斷降價),增加的貨幣導致股票,房地產等資產上漲,同時美國國内提供的服務比如醫療教育等費用上漲,當然工資也漲,只不過速度慢一些。

也就是說,因為消費品從中國進口,美國大量增發貨幣本來應該產生的通貨膨脹被大大降低了。銀行通過放貸增發了大量的貨幣,但老百姓卻沒有感受到嚴重的通脹。通過鼓勵銀行增加放貸這種辦法,美國政府就可以合法地大量“印錢”。

  

本文摘自《下一個泡沫》


   本書講解了經濟泡沫和貨幣泡沫形成的原理,結合現實世界的各種情況,從“泡沫”這一角度解讀了世界經濟的全貌。經濟無法與歷史、文化、政治等元素割裂開來,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錯綜複雜的世界。
  這個世界不是烏托邦——簡單得就像《模擬城市》;這個世界也不是地獄——陰謀和陷阱無處不在。本書的作者王希秋先生正是看清了這一點。他的文章裡沒有對經濟理論生搬硬套的機械運用,也沒有為迎合部分國人對陰謀的偏好而歇斯底裡。在理論方面,本書涉及許多宏觀經濟學與貨幣金融學的知識,深入淺出地闡述了30年來世界經濟發展的脈絡;在現實方面,本書強調?中國—美國—歐盟微妙的三角關系,從政治、軍事、經濟的立體視角分析了這出新“三國演義”。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