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郁金香狂熱
到了17世紀40年代,荷蘭出現了百業俱廢的景象,唯有郁金香的買賣一枝獨秀。全國上下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開始陷入對郁金香的狂熱之中。
泡沫總是在投機中產生,隨著郁金香價格的突升,“早期的創業者”成為了最大受益者,體會著一夜暴富的喜悅。
在泡沫積聚的初期,由於行業規範和準入機制的管理走上正軌,只要你投入一定的資本,不需要進行十分詳盡的投資收益分析,就能獲得不小的收益。嘗到甜頭以後,人們紛紛信心大增,不惜傾家蕩產把更多的錢投入到郁金香的買賣中,希望獲得更大的收益。而那些原來沒有涉足這個行業的人們看到“發財夢”這麼輕易就實現了,也紛紛投入到瘋狂搶購郁金香的行列中來。農民、醫生、教師、海員、腳夫、仆人,甚至於那些貧困的清掃工和洗衣工都毫不猶豫地加入進來。此時,幾乎所有人都把他們的全部身家轉換成現金投入到郁金香市場上,原本被看重的房屋、土地以低廉的價格出售,或者作為抵押被套牢在郁金香市場上。一切經濟活動在郁金香的買賣面前都顯得暗淡無光。與此同時,歐洲許多國家的投機商也紛紛投身其中,為這一投機狂潮推波助瀾,金錢從四面八方源源不斷地流入荷蘭。
在描述人們對郁金香的瘋狂和投機氛圍的時候有一個小故事經常被引用:荷蘭的海牙有一個藥鋪掌櫃,他精心培育出了一株黑色的郁金香。一夥來自哈勒姆的種植者得知這個消息後,就來到這位掌櫃家,懇請他把郁金香賣給他們,甚至沒有經過讨價還價,掌櫃就以6000荷蘭盾的高價把這株黑色郁金香賣給了他們。然而,這時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了,買家立即把剛買到的黑色郁金香摔到地上,踩了個粉碎。原來他們也培育出了一株黑色郁金香,為了確保自己的郁金香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會不顧一切,即使要耗費上萬荷蘭盾也在所不惜。
經過十幾年的瘋漲,郁金香的價格已經被推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以一枝紅色郁金香來說,在1623年賣價為500荷蘭盾,到1636年已經漲到5000荷蘭盾,而到了1637年,售價竟高達6200荷蘭盾。雖然我們對當時荷蘭貨幣的價值及購買力並沒有太多了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6200荷蘭盾可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一枝普通郁金香的漲幅更令人瞠目結舌。1637年1月,1.5磅重的普普通通的“維特克魯嫩”球莖,市價還僅為60荷蘭盾,但到2月5日就漲到了1500荷蘭盾。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價格上漲了25倍,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也不過是150荷蘭盾而已。
郁金香狂熱達到頂峰的時候,人們在郁金香的交易市場上,不但對已收獲的郁金香球莖進行買賣,甚至還提前買賣第二年乃至第三年將要收獲的球莖。然而,由於郁金香交易的時間短、頻率高,在實物交割之前不需要交付貨款,大量的投機、囤積欠賬以及民事糾紛逐漸多了起來。由於剛剛形成的市場沒有形成明確的交易法則和起碼的市場信用,對買賣雙方都沒有什麼具體約束,使得商人們開始買空賣空,使本來已經很大的郁金香泡沫被吹得更大,破裂也是時間問題了。但是人們似乎永遠有滿足不了的欲望,很多人已經被金錢和交易沖昏了頭腦,對經濟規律的研究以及之後產生的後果完全忽略,這正是暴風雨來臨前的烏雲。
本文摘自《通脹時代的生存智慧》
在吃、穿、住、用、行大行其道的今天,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結構都進入了快速發展而深度調整的關鍵階段,而社會各階層間利益矛盾和貧富差距卻不斷加深,房產泡沫、農產品價格泡沫、藝術收藏品、網絡泡沫逐漸顯現。在這本書中,作品從一些小故事、時尚話題中為我們剖析了危機背後的真相,要我們以一顆平常心來應對各種泡沫危機的發生,讓我們讀懂如何在經濟危機中成為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