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羅斯福新政中的再就業計劃(1)

2013-12-19 11:50:20



  羅斯福新政中的再就業計劃

  其實,1930年和1932年的兩次貨幣增發,以及羅斯福的美元對黃金貶值,二者從兩種角度(前者是從量而後者是從質)試圖通過操縱貨幣價值來解決嚴重的債務問題,可惜這兩種思路都不可能成功。在嚴重的債務危機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徹底沖銷債務,允許大型銀行破產,政府接管貨幣權力,將貨幣直接註入經濟體,在基本無負債的情況下,經濟局面將迅速好轉,而後再讓銀行逐漸自行複蘇。1933年,德國的沙赫特用這種療法,僅用了四年,就徹底扭轉了遠比美國更糟糕的德國經濟局面,消除了30%的失業率,基本實現了全民就業。

  大蕭條的本質是,一邊有大規模的資源和生產設備被閑置,而另一邊有嚴重的勞動力被閑置,只要貨幣將兩者一結合,經濟發動機必然重新啟動。可是銀行系統由於爛賬問題嚴重,在最需要信用的時候,卻無力提供也不願冒這個風險。僅僅通過貶值貨幣給商業銀行提供資金,難以解決貨幣如何進入實體經濟的困境。因為銀行創造信用的前提是必須有人來借錢,沒人借錢,或銀行不敢放貸,那麼中央銀行廉價制造出來的美元是不會自動流入實體經濟的。大蕭條中的大規模失業問題,使得消費者喪失了購買能力,銀行不敢向他們提供消費信貸,同時企業不敢雇人大規模開工生產,因為消費市場委靡不振。而打破這一死循環的出路在於,必須首先大規模增加就業,只有就業才能帶來消費增長。雖然羅斯福新政在這方面也有些努力,但比起貶值貨幣的熱情,還差得太遠。

  羅斯福啟動的QE3包括,脫離金本位,美元從$20?67下跌到$35兌換一盎司黃金,美元對黃金進行大幅貶值!

  法國人搞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擁有世界最多黃金的國家,會選擇脫離金本位?英國人很抓狂,英鎊是被迫離開金本位的,而美國則是主動放棄,美國到底要幹什麼?對於美國人來說,問題很簡單,既然多數國家都不承認黃金的“漢室正宗”了,我還把黃金當菩薩供著,圖個啥?黃金本是美國制約別人的工具,如果大家都擺脫了黃金,那麼美元堅守金本位,非但不能制人,反而是受制於人。不過,美國畢竟多留了個心眼,雖然暫時放棄了金本位,但由於美國的黃金儲備占有壓倒性優勢,也許將來還能再次用黃金制住其他國家。所以,羅斯福表面上廢除了金本位,但卻並不允許民間持有黃金,強令老百姓將所有黃金以20?67美元的低價賣給美聯儲,然後再令黃金升值,這相當於打劫民財,再將利益輸送給銀行系統。

  後來,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時,美國果然又將黃金“漢獻帝”擡了出來,衆國家只得再度躬身下拜。即便是1971年美國將美元與黃金脫鈎後,仍然存儲著高達8000噸的黃金。天有不測風雲,美國是個做事總留著一手的國家。

  羅斯福的QE3一經宣佈,華爾街掌聲雷動,股票聞聲暴漲15%。摩根的另一員大將拉芬威爾,代表華爾街向羅斯福致意,“您擺脫金本位的行動,拯救了即將徹底崩潰的國家”。在黃金的問題上,總統和華爾街本來就是一條心。

  在QE3的刺激下,美國批發價格上漲了45%,股票翻了一倍,負債成本得以大大削減。經濟複蘇看到了曙光,重型設備訂單增加了100%,汽車銷售勁升200%,工業生產擴大了50%。

  羅斯福此刻正享受著美妙的成功喜悅。不過,總統忘了,無就業增長的複蘇,能持續嗎?銀行家得救了,資本家開心了,老百姓呢?沒有他們最終消費能力的實質提高,一切終歸是幻覺。果然,1937年,羅斯福再度面臨經濟蕭條中的“再衰退”。

  “我的命運,我自己操盤!”

  1933年6月,倫敦經濟會議成為舉世矚目的國際事件。正在衰退的沼澤地中掙紮的世界各國,紛紛將希望寄托在倫敦會議這根稻草上。這是一次註定將不歡而散的大會。因為美國與英國的關註焦點,非但無法重合,反而相互矛盾。

  對於大英帝國來說,英鎊區的割據使英國經濟有了鞏固的根據地,如果想重新奪回英鎊霸權的地位,就需要擴大國際貿易,英國的對外貿易占國民收入的20%以上,金融業嚴重依賴貿易。國際貿易不通暢,金融業不恢複,則經濟根基就不穩固。因此,必須將美元區和法郎區的貿易版圖納入英鎊區的統一管理之下。但糟糕的是,美元居然也脫離了金本位,而且貶值比英鎊還狠,法郎由於沒看懂局勢,仍然死抱著金本位不放,所以法郎不足為懼。當務之急,是盡快穩定英鎊、美元與法郎的匯率。只有穩定貨幣,才能保證國際貿易的複蘇和英鎊地位的強化。當然,戰争債務還要力争減免。因此,英國要談的只有兩點:一是穩定貨幣是世界經濟複蘇的前提,二是戰争債務能減則減。

  美國想的完全是另外一套。美國認為,美元目前處於弱勢,數千家銀行倒閉,經濟衰退還在惡化,所以必須首先振興經濟,積蓄力量,等待美元東山再起的機會。美國與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不同,美國的市場是自我依賴型,對外貿易僅占國民收入的2%~3%,所以羅斯福關註的焦點是國内經濟複蘇,而不是美元的外部穩定。美元貶值?能解決國内價格下跌,同時還能促進出口,增加就業,打擊英鎊,那有什麼不好呢?至於減免戰争債務,連想都別想!

  在桌面上,英美暢談的是貨幣穩定和經濟複蘇誰更優先的官話,桌下雙方踢的卻是貨幣無影腿。

  會議開幕當天,英國首相麥克唐納在致歡迎詞時,轉彎抹角地提到盟國戰争債務問題,美國人立刻抗議這違反了英國事先的承諾。

  當英國人提及貨幣穩定時,羅斯福聞訊後指示美國代表團,不要在此問題上糾纏,美國要集中讨論經濟複蘇的問題。但英國人不依不饒,扭住美元不能過度貶值的問題不放。結果,羅斯福只得用事實開導英國人了。

  會議之前,英國人得到消息,美國可能將美元貶值到1英鎊:3?5美元的水平,但會議期間,美元大幅貶值到1:4?18,英國人開始尖聲呼叫。到了6月27日,美元進一步貶值到1:4?3,這是美國内戰以來的最低匯率,英國人的嗓子已經喊啞了。第二天,美元跌到了1:4?43,這次再也聽不到英國的抗議聲了。“羅斯福的讨價還價策略在6月17日到20日之間,取得了超過他自己最大想象的成功。外國人終於相信美國人不會承諾穩定貨幣。他們只得將這一點作為事實接受下來。他們現在只要求美國作出某種姿態,哪怕是某種微不足道的姿態,這種姿態絕不會限制他在美元上的行動自由,但卻仍能抑制此前三週瘋狂的匯率投機。” [6]

  盡管羅斯福取得了會議的主導權,但他卻發現美國代表團中的某些人跟他並不是一條心!其中就有他的金融顧問詹姆斯?沃伯格和紐約美聯儲銀行行長哈裡森。羅斯福三番五次申明,不要談貨幣穩定的問題,我正在貶值美元,進行價格再通脹,誰要約束我的貨幣貶值政策,我就要誰的好看!



本文摘自《貨幣戰争4·戰國時代》


   宋鴻兵驚世預言:貨幣戰争4·戰國時代 本書是國内有“貨幣教父”之稱的宋鴻兵“貨幣戰争”系列的第四部,該書從二戰後美國如何從大英帝國手中搶過世界金融霸主寶座開始,先後描寫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金融決戰,中日工業化發展的比較,以及當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占領華爾街運動幕後的原委,給出了中國要全面打贏貨幣戰争,應該在房地產泡沫後如何投資、如何發展國内的經濟,如何抑制通貨膨脹,如何使用好美元儲備等諸多當下最切中要害的一攬子經濟問題的解決方法。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