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貿易結算,美元的側翼打擊(1)

2013-12-19 12:56:17



  貿易結算,美元的側翼打擊

  戰前的大英帝國乃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銀行家”,盡管美國的經濟總量已高達400億美元,大致相當於英、德、法三國的總和,但英國控制著高達200億美元的海外龐大資產,其中也包括在美國的大量投資,英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債權人。無論是柏林、巴黎,還是紐約,在金融中心的地位上都難望倫敦之項背。此外,英國在非洲、中東、亞洲、美洲和大洋洲擁有著巨大的殖民地經濟體系,大量的自然資源任由英國人定價,龐大的殖民地市場完全向英國工業品敞開。英國還擁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控制著全球幾乎所有的重要水道。世界貿易的航船在大英帝國海軍的保護下,穿梭於大洋之間。驅動國際貿易的金融信用,2/3匯集於倫敦,世界長期海外投資的一半源於英國。

  由於英國的國際貿易規模獨霸全球,倫敦壟斷了世界商業承兌匯票的交易,各國之間的貿易普遍使用英鎊結算,這樣就能迅速而低成本地在倫敦將匯票變為現金。英格蘭銀行對信用市場的調控,正是基於對商業票據的再貼現率的調整。美聯儲成立初期,由於美國國際貿易規模遠遜於英國,商業匯票市場尚未發育,因此,其貼現窗口主要服務於成員銀行的借貸,這是英美央行之間最大的區別之一。

  由於英國商業匯票市場起步早、規模大,其成本與信譽優勢非常明顯,英鎊作為貿易結算計價貨幣的地位似乎無可替代。但是一戰的爆發,頃刻之間颠覆了這一格局。由於歐洲主要國家的工農業生產能力被戰争日益摧毀,因此它們對美國工業與農業產品的需求量急劇攀升。同時,戰火使得交戰各國金融資本大規模轉向軍事工業,貿易信用日益短缺,結果歐洲各國紛紛將商業承兌匯票轉向資金充裕的紐約市場進行貼現。美元計價的商業匯票開始粉墨登場了。1915年之後,耗資靡費的戰争使得英鎊價值劇烈波動,而美元的巨額黃金儲備使得美元幣值更為穩定,本能厭惡貨幣價值波動的貿易商們,開始將英鎊結算變為美元結算。

  美國緊緊抓住了這一百年難求的機遇,積極鼓勵本國銀行向海外大舉擴張。政府規定,凡資本金在100萬美元以上的美國銀行,都有資格設立海外分支,美國的銀行必須支持美國的貿易走向全球。法律允許這些銀行可以拿出不超過自有資本50%的資金來購買商業匯票。

  在政府的倡導下,美國的銀行開始了史無前例的國際化大進軍。紐約國家城市銀行(花旗銀行的前身)一馬當先,戰争剛一爆發,就立刻向其5000個公司客戶發出調查問卷,希望他們提出銀行海外分支開在哪裡對他們在當地的業務拓展最有幫助。杜邦公司看中了巨大的軍火業務,準備在智利建廠,國家城市銀行立刻將分支開到那裡,並陸續開設了巴西、古巴分行,通過並購進一步將分支伸進了歐洲與亞洲市場。美國其他銀行紛紛跟進,到20世紀20年代中,美國銀行僅僅用了10年時間,就建立了181個海外分支[10],金融觸角遍及世界。這些海外分支積極勸說以前使用英鎊結算的當地進出口商,改為美元結算,並在紐約市場進行貼現。至此,不僅歐洲各國陸續採用美元結算貿易,而且南美、亞洲和非洲的很多國家也開始使用美元計價的商業匯票。



本文摘自《貨幣戰争4·戰國時代》


   宋鴻兵驚世預言:貨幣戰争4·戰國時代 本書是國内有“貨幣教父”之稱的宋鴻兵“貨幣戰争”系列的第四部,該書從二戰後美國如何從大英帝國手中搶過世界金融霸主寶座開始,先後描寫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金融決戰,中日工業化發展的比較,以及當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美債危機,歐債危機,占領華爾街運動幕後的原委,給出了中國要全面打贏貨幣戰争,應該在房地產泡沫後如何投資、如何發展國内的經濟,如何抑制通貨膨脹,如何使用好美元儲備等諸多當下最切中要害的一攬子經濟問題的解決方法。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