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32歲之前的財富軌迹(6)

2013-12-25 08:18:15



  “小巴”想去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繼續學徒,不領工錢,但遭到了拒絕。“小巴”沒有放棄,他沒有在華爾街找其他的公司就職,雖然這對他而言並不難。他開始充實自己並自己摸索著股票投資的路子。24歲那年,格雷厄姆終於被“小巴”這種“程門立雪”式的誠意打動,將其接收為一名每年底薪12000美元的員工。“小巴”以實際行動回報了恩師的知遇之恩。1954年,一家經營巧克力的上市公司想趁可可豆原料價格處於高位時抛售庫存,又擔心被徵50%的高額利得稅,就巧用了一條稅法條款:把存貨直接分配給股東回購股票可以免稅。當時每股可換80磅豆子,每磅市價64美分,而每股股票的市價在15美元左右。“小巴”一眼看到其中36美元的利差,在接下來的幾週内不厭其煩地幹同一件事:從股票市場以15美元的價格買進股票,拿著股權證書到上市公司去換回價值51.2美元的可可豆的提單,再把這些可可豆提單按市場價賣掉。

  可可豆和上市公司都沒有挪窩,只不過小巴不停地往返於股市、可可豆市場,用現金換股票、股票換提單、提單換更多現金、現金再換更多股票、股票再換更多提單、提單換大量巨額現金……

  可是,這樣的光景僅僅保持了兩年。1956年,61歲的格雷厄姆感覺到常年操持煉金場太累,決定退出股市江湖。於是他關閉了自己的煉金場。就像那些常年行走江湖的老劍客會覺得厭倦,渴望一種閑雲野鶴的自在生活一樣,退出股市江湖的格雷厄姆來到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繼續佈道授藝,他要把他多年的煉金心得寫下來,為後人留下一部金融著作。

  這一年,沃倫?巴菲特26歲。當他得知老師將關閉煉金場,解散合夥公司的計劃後,提前離開了公司。但此時的巴菲特在煉金道行上早已遠非昔日“小巴”可比了。追隨恩師在煉金爐邊燒火的兩年内,“小巴”已經深得格雷厄姆的煉金心法。不僅如此,他自己的錢袋子也迅速鼓起來了。自1950年帶著9800美元從沃頓商學院出來後,他的個人儲蓄在短短的六年間迅速超過了14萬美元。格雷厄姆對於巴菲特的工作業績以及投資理念也十分認同,他曾暗示自己的衣缽將由這位得意弟子來繼承。

  格雷厄姆-紐曼公司的解散是沃倫修道煉金職業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想當年,“小巴”對自己的差事十分滿意,如果老師的煉金場不關門,他是不會離開格雷厄姆而獨走江湖的。那樣的話,他終究也只是一個煉金爐邊的小道童,而不是後來得道成仙的“股神”。當然,隨著對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理念理解得越來越深刻,小道童也隐隐約約覺得恩師的煉金手法似乎有點刻闆,投資時顯得過於保守了點。

  離開師門後,巴菲特回到了家鄉,並於1956年的5月1日在奧馬哈架起了自己的煉金爐,他成了一名自立門戶的小道士。新開張的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總投資105000美元。此刻巴菲特身價14萬美元,已經可以買2787兩黃金或者是52台雷鳥小轎車。那麼,他投了多少錢來支起這個煉金爐呢?總共是100美元,相當於自己淨資產的0.07%。用別人的錢炒股票一向是股市江湖中人人都想學、都想練,但又都學不來、都練不好的一門絕技,“小巴”是怎麼煉成的呢?

  答案就是《道德經》裡的這幾句話:“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 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1.修之於身

  “修之於身”,用在投資上,就是進行自我投資。孩提時代的“小巴”十分膽小而又内向。他走路時都時刻彎著膝蓋,深怕跌倒受傷。他一直生活在母親和姐妹的保護之下,身材高大的他在打架時居然還要小他三歲的妹妹幫忙。這種經歷讓“小巴”十分難受,他暗自發誓不再做被人取笑的男孩,他也要成為一個“孩子王”。但不好打架的他只能在別的方面勝過街頭的小霸王,比如頭腦。正是想到了這一點,他不斷地充實自己的頭腦。其他小家夥在跑鬧嬉戲的時候,他正用成堆的書本在自己腦子裡構築知識的城堡。



本文摘自《巴菲特之非常道》


   巴菲特的中國式智慧:巴菲特之非常道 本書從巴菲特的身世、生平出發,以巴菲特的創業歷程、事業發展為線索,以巴菲特的投資經歷為主要素材,結合巴菲特的家庭生活和對財富使用的態度,提煉出這位世界頂級投資大師的人生哲學、投資觀念和財富觀。本書旗幟鮮明地倡導價值投資理念,詳盡地講述了巴菲特投資實踐的過程,向讀者滲透理性投資的觀念。書中引用了一些名人逸事,諷刺了股市黑嘴、並深刻揭示市場預測的不可靠性;通過巴菲特的語言對華爾街的本質有了一個更高的認識,對經濟發展中的現象有了更明白的了解。因為我們認為,老子的智慧可遍及全球。所以書中以巴菲特故事為經,以《道德經》原文為緯,用老子的智慧提煉巴菲特投資理念和處世哲學,也是以巴菲特故事來诠釋《道德經》。使讀者可以加深兩個方面的理解。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