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近看“上校”卡紮菲(8)

2013-12-25 11:47:10



  (18)交惡英國 1984年4月,利比亞駐英外交官射殺了11名在其門前示威的利比亞難民,外加一名英國女警察,兩國斷交。英國秘密情報機關曾計劃刺殺卡紮菲。

  (19)"爆炸"歐洲 卡紮菲曾一度支持歐洲極端組織愛爾蘭共和軍、意大利"紅色旅"。1986年,利比亞特工在西柏林著名的La Belle夜總會制造爆炸事件,當場炸死3人,傷200多人。

  (20)新殖民行動 2001年,卡紮菲軍事幹預中非共和國,迫後者簽署了長達99年的租借合同,以讓利比亞開採這個國家所有的礦產資源,包括石油、鑽石、銅和鈾。

  (21)根本轉變 執政前三十年,卡紮菲熱衷於各種激進活動;執政的後十多年,卡紮菲變了--"9·11"後,他是第一個要求緝拿本·拉丹並向美國表示哀悼的阿拉伯領導人;2003年,他宣佈對"洛克比空難"承擔責任,並對受害者家屬進行補償;主動宣佈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包括大量化學武器,並停止核武器研發計劃。

  (22)"和平"艾滋病 卡紮菲曾稱艾滋病病毒為"一種和平的病毒,不會攻擊人體"。在2003年7月馬普托舉行的非盟峰會上,卡紮菲宣稱:"如果你坦率的話,你不必擔心艾滋病病毒。"

  (23)笑納"王中王" 2008年8月29日,卡紮菲邀請非洲大陸傳統部族的200多個國王、酋長和部落首領在班加西舉行儀式,卡紮菲被授予"非洲王中王"的頭銜(King of Kings of Africa)。

  (24)"肢解"瑞士 2009年,由於兒子Hannibal違反瑞士法律被捕,卡紮菲在意大利拉奎拉八國峰會上公開呼籲肢解瑞士,讓法國、意大利和德國瓜分其領土。2個月後,Hannibal也不甘示弱,宣稱若是他有核武器,他會"將瑞士從地圖上抹掉"。

  (25)非洲合衆國 2009年2月1日,卡紮菲在埃塞俄比亞的亞的斯亞貝巴被選為該年度非洲聯盟領導人,他在致辭中宣稱非洲國家應該"致力於建立非洲合衆國",但其他各國反應冷淡。

  (26)對抗北約 2009年3月,利比亞以委内瑞拉總統查韋斯名字命名一座體育館。同年9月,卡紮菲出訪委内瑞拉,支持查韋斯建立"反對帝國主義戰線",呼籲成立"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對抗北約。

  (27)聯合國演講 2009年9月23日,卡紮菲在第64屆聯合國大會以非盟輪值主席身份發表演講,總共耗時1小時36分鐘,創下演講時長紀錄。卡紮菲指責聯合國沒能制止65起戰争,稱聯合國安理會為"恐怖理事會",要求聯合國大會予以調查;他為塔利班和索馬裡海盜辯護;譴責以色列暗殺了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呼籲以"一國模式"解決巴以問題;稱呼美國總統奧巴馬為"非洲之子"。

  (28)"演變"歐洲 2010年8月,卡紮菲訪問意大利時宣稱,歐洲人應該皈依伊斯蘭教。此前,在接受半島電視台採訪時,卡紮菲宣稱:"種種迹象表明,無需劍,無需槍、無需徵服,伊斯蘭將在歐洲獲勝。歐洲5000萬穆斯林將在幾十年内把歐洲變成穆斯林大陸。"

  (29)被指"兇手" 2011年利比亞動亂後,卡紮菲的前司法部長加裡爾(Mustafa Abdel Jalil)稱,他有證據證明,卡紮菲個人親自下令制造"洛克比空難"。

  (30)要當"烈士" 2011年利比亞局勢動蕩,面對北約轟炸,卡紮菲宣稱不屈不撓,不會主動流亡,要戰鬥到底成"烈士"。



本文摘自《歐洲真相》


   資深新華社記者歐洲觀察:歐洲真相 駐歐六年的資深新華社記者,闡述他眼中的歐盟、北約、申根、歐元、福利、移民、伊核、卡紮菲、巴羅佐、默克爾、米洛舍維奇、馬英九、達賴等。書中記錄了卡紮菲默克爾等新聞人物的交往;也記錄了親身經歷了當時諸多的重大事件;在冷觀歐洲篇中,寫出了作者對歐洲的觀察與思考。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