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節:說好“故事”是收服人心的基礎(3)

2013-12-25 11:36:10



  在企業中,哪怕是高層管理人員,他們也只有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激發個人未來的行動。這是企業得以存活的不可或缺的條件。

  成功企業一定要能創造好故事

  故事不僅僅在企業内部有用,在處理顧客關系時,它也是一種強有力的武器。有沒有故事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顧客的購買欲望。

  故事成為必需品是有相關背景的。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高速增長,人們越來越追求便利和多樣性,顧客的需求也和以前大不一樣。

  現代社會商品豐富多樣、信息靈通便捷,企業能否成功拓展市場、銷售商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能否引起顧客和市場的“共感”。現在人們更加註重設計和故事,而這些也成為能否引起“共感”的關鍵。

  另外,企業近年來所追求的立場已經超越了“顧客至上”“股東至上”這種層次,現在強調的是在遇到更廣泛的問題時,企業應該怎麼面對。

  比如說,如果顧客知道企業正帶頭解決環境污染或者地區貧困等問題,他們肯定會有所反應。這種反應往往就表現在對商品的消費上。

  某公司在銷售法國原產的礦泉水時,就以“1e for 10e”這樣的故事進行銷售。它的意思是“購買本公司1升水,就能幫助非洲生產10升清潔安全的水”。

  具體來說,礦泉水銷售額的一部分將會用於支持兒童基金會的發展。為了確保非洲飲用水的供應,就必須挖水井,今後幾十年中還要不斷地維護。在這種宣傳的推動下,截至2007年7月8日該公司的營業額同比增長了134%,並創下了銷售紀錄新高。此外,公司的主頁上時刻顯示著非洲地區供水情況,每天的數據都在不斷更新。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該公司的做法就像正在演繹一個故事,如果購買他們的產品,既能參與到故事中去,又能為非洲人民盡一點綿薄之力。大多數消費者都會有這樣的心理:“救救那些和自家孩子年紀相仿的孩子的生命。”“反正東西都是要買的,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另外,從企業這方面來看,在全球化日益加快的趨勢下,要抓住不同價值觀的消費者心理,只有創造出任何人都能接受的故事,才能提高共感產生的可能性。

  那麼如何構建具有全球範圍内的視點呢?如何構建能激發共感的故事呢?在企業今後的發展中,這一課題將越來越重要。更何況,在全球化的今天掌握這樣的大視野不僅僅對企業,對個人來說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麼,在企業或國家中有魅力的領導者究竟該怎樣講故事?下面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闡述。

  用個人青春激揚未來的史蒂夫·喬佈斯

  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史蒂夫·喬佈斯是一位享譽全世界的企業家,他的一言一行受全球矚目。2005年,他在斯坦福大學發表了一篇演講,這個被世人所銘記的演講被尊為經典。

  演講一開始,他便說:“我想給諸位講三個我的人生故事。是的,沒什麼大道理,只講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串起你生命中的點點滴滴。

  他從小是繼父繼母養大的。盡管他考上了大學,但是他發現大學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僅讀了半年便辍學了。

  當時,喬佈斯沒有宿舍住,他只能睡在朋友家的地闆上。每個星期天晚上,他會走11公裡的路去神廟吃頓免費的晚餐。這時,他迷上了書法。

  “書法很美,歷史悠久,而且有著精妙的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企及的,我對它入了迷。這些對於我的生活沒有任何實際的用途,我也從沒指望過。但是,十年後,當我們在設計第一台Macintosh電腦的時候,我學的這些又回到我的腦海裡,並在設計中全面應用了這些知識。Macintosh成為第一台擁有漂亮字體的電腦。

  “如果我當年沒有旁聽這門課程,Mac就不會有多種不同字體以及字符按比例間隔的字形;而如果我不退學,我就不會旁聽書法課,今天的個人電腦就不會有現在這麼好看的字體了。當然,在學校的時候,我不可能預見到這些點滴事件之間的聯系。但是,10年後再看過去,這種聯系就非常清晰。



本文摘自《領導者收服人心的溝通之道》


   說話柔道:領導者收服人心的溝通之道 在企業中,溝通之道直接影響著上司和下屬的關系。很多時候,不管上司多麼有理有據、義正辭嚴,而他在溝通中沒有顧及下屬的情緒,沒有構建起下屬對他的信賴,追隨者將寥寥無幾。作為管理者,不著痕迹地收服人心,讓下屬心甘情願為自己效力,從情感層面找到一種讓人接受的方法就十分關鍵。因此,能否讓下屬與自己產生共鳴,就成為重中之重。本書不僅包含了作者在擔任主播時實踐總結出的訓練方法,也包含了大量在企業家和演講專家等領導層成功實踐過的訓練方法。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