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想成為蓋茨式的世界首富嗎

2013-12-26 23:20:58

      李順德奶奶出生在黃海島, 10歲的時候,失去了父母。為了賺錢,她把兩個妹妹留在家裡,一個人遠離家鄉。後來爆發了6·25戰争(朝鮮戰争),她不得不定居在韓國。李奶奶每天思念著留在北邊的兩個妹妹,希望有一天南北統一後可以給她們買個小房子。為了完成這個心願,她什麼髒活累話都幹,拼命賺錢。但最後,由於沒有找到她的妹妹,她把積攢了一輩子的財產——360萬元全部捐給了韓國建國大學。她說,既然不能把這些錢留給妹妹們,那就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吧。她要求學校相關人員:如果有一天南北統一,請一定要找到她的妹妹們,並給予相應的幫助。

     

      也許有人會認為,對於一輩子拼命賺錢的人來,360萬元還算不上一大筆錢。但是對一個靠做針線活和賣香煙謀生的老奶奶來說,360萬元卻是一大筆飽含血淚的錢。

      那麼,到底是什麼讓老奶奶積攢下這麼多錢呢?是對錢的渴望。如果沒有對妹妹們的強烈思念,如果不是迫切地期盼南北統一後和妹妹們一起幸福地生活,她能夠積攢下360萬元嗎?

      這就是我所說的“對錢的迫切程度”。這是一個迫切的夢想,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換取的。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李奶奶有了強大的動力,那就是一定要成為富翁。在我見過的人當中,有的人連正式的工作都沒有,整天靠父母的財產生活;有的人每天只想著有沒有辦法繼承財產。和這些人不同的是,也有一些人迫切地想要成為富翁。在這裡我介紹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案例。

     

      樸科長,37歲,在一家外資制藥公司工作。由於家境不好,他從小就吃了很多苦。特別是讀大學時,經濟很困難。令人欣慰的是,他讀書非常用功,得過幾次獎學金。他還通過做家教或在補習班做輔導老師解決學費和生活費。臨近畢業的時候,他很想去美國留學或者在國内繼續攻讀研究生,但因為考慮要贍養住在鄉下的貧窮的父母,最後選擇了工作。他有兩個“一定要成為富翁”明確的理由:。

      如果自己的子女很想讀書的話,無論是10年還是20年,他都會負擔他們的教育費用;

      每當聽到一輩子艱辛的父母對他說“抱歉”的時候,他就告訴自己,絕不能再因為貧窮而對自己的子女懷有這種情感。

      為了這個目標,他決定從儲蓄開始。上班的第一年,他買了4套西服,至今已經翻新了幾次,其中有兩套已經穿了10年。他甚至還有幾件穿了10年的内衣。結婚之前,給鄉下的父母寄錢後,他把一半以上的工資都存進了銀行。結婚之後,夫妻倆商定,妻子的工資負責所有的支出,他的工資全部存起來。雖然好不容易買了一套公寓,但他們以傳贳房的方式租給別人,他們自己搬到了妻子的娘家。一方面是因為不想白白支付貸款利息,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老人們能幫著教育孩子。等他們存夠了傳贳金還給租房人,回到自己房子的時候,已經是4年後了。正是樸科長想成為富翁的迫切願望,讓他採取了這樣的行動。

     

      你是真的想成為富翁呢,還是只是想“要是能成為富翁就好了”?要想了解你自己是不是擁有這種迫切感,其實很容易。

     

  “對錢的迫切程度”反映的是你存錢的決心和具備的動力。當你有一個非常明確並極其想達到的目標時,你對錢的迫切程度就會大大提高。

     

      如果你想成為富翁,但現在還沒有充分儲蓄的話,那是因為你對錢的需要並不是那麼迫切。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充分儲蓄並沒有制定諸如“一定要將工資的30%以上存起來”的絕對標準,而是要你根據自身的條件,最大限度地儲蓄。如果你決定要增加儲蓄,但幾個月後卻放棄了;如果你決定要比上個月減少支出,卻從未做到,則說明你對錢的需要還不夠迫切。當然,在實際生活中,也會遇到不能充分儲蓄或者不得不減少儲蓄的時候,但是如果沒有對錢的迫切感的話,等情況一好轉,你還會和從前一樣。迫切感會讓你行動起來,而且還會讓你盡可能地多儲蓄一點。在此我要特別說明一點:迫切感和對錢的欲望是不一樣的。過分的欲望讓人不只緊盯著自己的儲蓄,還會對別人的東西產生貪念。這種欲望只會讓你活得更累。

本文摘自《上班賺小錢,四大存折賺大錢》


   掙小錢賺大錢,一點也不難! 月入3 000“薪情”不佳,你還在搖頭歎息嗎? 身家百萬財富生活,你只能遠觀羨慕嗎? 不,韓國知名理財教練告訴你,你也可以成為有錢人。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