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印度式領導:與德巴希斯?查特吉對話(7)

2013-12-24 12:42:39



  在美國,通常來說宗教只是在週日進行,也就是去教堂。它跟工作和生活脫節了。在印度,宗教和生活與工作合為一體,因此我們說印度是真正意義上的靈性的。靈性意味著我時時刻刻都在身體力行著那種宗教。當宗教不僅僅存在於教堂中,不僅僅在寺廟中,也不僅僅在清真寺中,而是活生生地體現在我的日常活動中,活生生地體現在我對整體有意識的一種狀態中,我才能說我是靈性的。所以說在美國和西歐,靈性並不怎麼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只有一套清規戒律,那是宗教。靈性不是條條框框和教條。而宗教則是條條框框,最後變成教條。

  我們都有靈性的一面,但是我們並不都是宗教性的。例如,我不是宗教性的,但是我是靈性的。我不會每天去寺廟,但是我每時每刻都在保持自己的意識。

  從《薄伽梵歌》學習領導力

  劉瀾:我知道你正在根據《薄伽梵歌》寫一本領導力的書。《薄伽梵歌》已經有數千年歷史,在今天的情境下,我們能從中學到的領導力的主要經驗教訓是什麼?

  查特吉:第一課就是,我們必須把個人的利己的願望和更大的星球和更大的宇宙的願望保持一致。《薄伽梵歌》有兩個主角——阿朱那和黑天,分別處在意識的兩個不同階段。

  阿朱那在一場戰鬥之中迷失了。他認為自己不能殺戮別人,他把敵人看做與自己不同的人,他無法採取行動。他的思想產生分歧,限制了他的意識。黑天是他的車夫,也是顧問,其實是神的化身。

  黑天告訴他:“看,那些被你視為敵人的人既非敵人,也非朋友。他們就是你,是你自己。殺戮、戰争、毀滅和掠奪也在自然界中發生。但是如果它們的發生是為了更宏大的目的,那麼在彼時彼刻,那就是正確的事。”比如說,一場地震發生了,你不能說:“為什麼會發生這場地震?”你知道它就是發生了,是一個事實。

  所以《薄伽梵歌》的主題是做到真實。它說:“妨礙我做到真實的一切事物都是我後天習得的品性。”阿朱那代表後天習得的品性:他成了一個戰士,他有一些思想,他所受的教育使他對現實有一些猜測。但是黑天說:“自發行動。做到絕對自然。做你自己。當你是你自己時,你會發現作戰不是那麼難,因為通過這場戰役,你作為人的一面將進化,並且你將進化為你本然的自我。”

  這就是《薄伽梵歌》的啟示。戰鬥發生在思想之中,那裡有上百萬次兵變,在我們成為一個完整的生靈之前,需要將這些兵變平息。那將把我們與整個宇宙統一起來,如果我們做到這一點,我們内在的沖突也就消弭無形。《薄伽梵歌》中真正的戰争是人類思想中的戰争。世界上的各種問題,需要在那裡找到解決方案。《薄伽梵歌》盡管寫於幾千年前,但卻是非常切合當下的文本。你怎麼想象它的現實性都不為過。

  與巨人同行

  劉瀾:盡管我們是鄰國,但是我對印度的所知也非常有限。就我所知,印度有很多子文化。

  查特吉:對,我們有12億人口,75個主要政黨,以及500種不同的煮飯方法!

  劉瀾:我們是否可以說,存在一種印度模式的領導力,還是說印度就有很多種領導力模式?

  查特吉:存在幾種領導力模式,不過它們有幾個共同點。第一,人優於體制。我們擁有的是以人為中心的文明。第二,集體比個人更重要。第三,情感是跟人打交道的關鍵。我們每天都在處理各個層次的情感,有些是喜怒於形的,有些則是細微、隐含的。

  劉瀾:在日本,集體也先於個人。印度和日本有什麼區別嗎?

  查特吉:我們跟日本模式有相似之處,但是我們在打造集體的時候更為包容。比起日本,我們要複雜得多,因為我們有為數衆多的文化和子文化。在印度,形成集體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印度是一頭行動遲緩的大象,就像我們的國内生產總值一樣,但是它在移動,而且集體被鑄造而成,然後行動變得更加自發。你看,不到100年,歐洲已經變得四分五裂。一個統一的歐洲不複存在,但是統一的印度卻已經存在了很久,上帝才知道經歷了多少個千年。在印度,這個過程很緩慢,但是卻深深地把大家整合到一起。



本文摘自《領導力沉思錄2》


   零距離聆聽大師思想:領導力沉思錄2 繼廣受歡迎的《領導力沉思錄》之後,中國著名管理學者劉瀾推出的又一本與全球管理大師的精彩對話錄。這些大師來自中國、印度、歐洲、美國等多個地區,從組織、歷史、哲學、心理分析、營銷等多個維度來看待領導力。這些深入淺出的對話引人入勝,呈現了領導力多姿多彩的多維視角,既能啟迪管理研究者和實踐者的思想,又是各級經理人提升領導力的權威的行動指南。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