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節:印度式領導:與德巴希斯?查特吉對話(6)

2013-12-24 14:43:31



  領導者要有靈性力量

  劉瀾:你知道,吉姆?庫澤斯和巴裡?波斯納進行的世界範圍内的研究發現,人們期待優秀的領導者具有四項品質:誠實正直、眼光長遠、充滿激情以及能力高強。在《有意識地領導》一書中,你引用的調查結果顯示,來自12家印度組織的1 000名管理者認為優秀的領導者應該具備以下五項品質:活力、充滿激情的性格、遠見、有道德的價值觀以及靈性力量。一眼看上去,讓我驚訝的是兩個結果中的大多數項目是一樣的。

  查特吉:是,它們是普世的。

  劉瀾:但是仍然有差別。主要的不同是印度人更重視靈性力量,而不那麼重視能力。你對此怎麼看?

  查特吉:按照典型的印度思維方式,能力來自知識。能力不僅僅來自產生知識的大腦,也來自知識背後的智慧。如果我在射擊上能力很強,那麼我可能會得到奧運金牌,但是如果我沒有智慧的話,我也可能殺人。因此,沒有智慧支撐的能力其實是無能,沒有智慧支持的效率是無效率。同樣的一種能力如果被用來作惡,它給世界帶來的是更大的危險。

  以“9?11”恐怖襲擊事件為例。那些制造“9?11” 恐怖襲擊事件的人能力高強,受過很好的教育。今天世界上的大多數問題都是由能力高強的人造成的。如果你能力高強,但是沒有智慧,那麼你的能力很難持續下去。

  所以我認為智慧是主要的驅動力。當印度人說靈性光輝十分重要的時候,我們實際上說的是一種進化的能力,能讓世界隨著我們的成長而成長,而不是我們以毀滅世界、宇宙和星系的代價來成長。那根本不是能力,而是無效率。

  很多作為效率的代表而出現的東西根本不是效率,包括所謂的國内生產總值數字。那不是效率的指標,而是對世界自然資源的巨大消耗的指標。這在印度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是在可持續的基礎上獲得能力,還是從長遠的眼光看,現在的能力會變成無能?”我們必須問這樣的問題,對過去1 500年來商業的發展軌迹進行反思。

  劉瀾:印度人要求領導者具有靈性力量,而非能力。為什麼會

  這樣?

  查特吉:印度在傳統上就傾向於靈性,因為如果沒有靈性的力量,這個國家無法生存到今天。我們有8億人民,每天的生活標準不到兩美元。你在印度,就能發現這樣的物質匮乏。他們靠希望而生存,他們相信肉身和思想只是暫時的現象,而如果他們行善,如果他們工作更努力,如果他們誠實,如果他們敬奉上帝,那麼一切都將變得更好。

  所以盡管物質條件很差,他們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種進化的渴望。他們靠靈性力量而生存。這是印度人的韌性和民主的基石。你看,即使我們彼此争鬥,互相殘殺,但是不管發生什麼,我們都敬重這個事實——我們首先是靈性存在物,其次才是物質存在物。因此,對靈性力量的認同已經給了我們作為一個國家和一個文化的韌性。這是我們最偉大的力量。

  但是,如果我們不把靈性價值轉變為廣大人民的物質財富,它也可能會變成我們的弱點。如果我們占有財富而不分享,那不是靈性價值。現在仍然有這樣的公司,每天早上開始工作前,人們會膜拜他們的機器,就像膜拜一個神靈。不管你去印度哪裡,都會看到深植在印度人心中的靈性價值所帶來的影響。

  劉瀾:人們現在開始談論魂商。在智商和情商外,你相信有魂商嗎?它對領導力來說是否重要?

  查特吉:是,它很重要,因為魂商是全體——整個宇宙和星系的集體智力。魂商認為,對大局有利的,對局部也有利。它看待現實的方式是非常具有包容性的。它認為,對世界有利的,對國家也有利,反之則不然。你知道,最終這將被證明是對的。

  劉瀾:在美國以及西方,人們也有宗教信仰。基於此,我們是否能說印度人和西方人都有很高的魂商呢?

  查特吉:宗教和靈性不同。宗教是一個組織,而靈性是有意識的一種狀態。你不能混淆二者。宗教是語言、習慣和儀式的一套體系,也是達到靈性的一種方式。它像是一個梯子,而靈性則是你經由梯子到達的地方。



本文摘自《領導力沉思錄2》


   零距離聆聽大師思想:領導力沉思錄2 繼廣受歡迎的《領導力沉思錄》之後,中國著名管理學者劉瀾推出的又一本與全球管理大師的精彩對話錄。這些大師來自中國、印度、歐洲、美國等多個地區,從組織、歷史、哲學、心理分析、營銷等多個維度來看待領導力。這些深入淺出的對話引人入勝,呈現了領導力多姿多彩的多維視角,既能啟迪管理研究者和實踐者的思想,又是各級經理人提升領導力的權威的行動指南。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