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歐盟“掌門”巴羅佐曾是“造反派”(2)

2013-12-24 18:12:29



  然而,"小國"的情形則相反。記得2004年歐盟委員會換屆時,許多人為争當歐盟委員會的"掌門人"吵得天翻地覆,徹夜不疲。巴羅佐則從最初的一文不名躍升為最大"黑馬",離開伊比利亞半島來到佈魯塞爾,進而成為歐洲政治舞台中心活躍了多年的政治家。

  我曾親歷了2004年6月份那兩次決定巴羅佐命運的峰會。那年6月18日,歐盟峰會在比利時佈魯塞爾舉行,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敲定新一屆歐盟委員會主席的人選。可是,峰會一直開到19日淩晨2點多還是沒達成一致,只好宣佈人選問題流產。

  當時,歐盟大國之間的較量是圍繞兩個候選人展開,一個是時任比利時首相伏思達,另一個是中國人比較熟悉的香港末代港督、時任歐盟委員會對外關系委員彭定康。會前,由伏思達擔任下屆歐盟委員會主席的呼聲最高,因為他得到被稱為歐盟"發動機"的法、德的支持。法國總統希拉克在會前的記者招待會上公開表示:"伏思達是個很好的候選人,法國和德國意見一致。"

  然而,英國、意大利以及一些歐盟新成員國卻對此高唱反調。英國指責伏思達過於支持"歐洲聯邦主義",而一些新成員則稱伏思達"反美"。法國則針鋒相對,不給由歐洲議會最大黨團--人民黨團提出並得到英國默許的候選人彭定康"開綠燈"。希拉克說,候選人必須來自歐元區和《申根協定》國家。英國既非歐元區國家,也非《申根協定》國,丹麥也不是歐元區國家,所以這一提議使英國人和英國支持的丹麥首相拉斯穆森都難以成為候選人。

  與此同時,歐洲的各主要政黨也出來行使自己的"發言權"。歐洲議會人民黨團和綠黨黨團在歐盟首腦會議前都公開推舉盧森堡首相容克為候選人,無奈容克公開表示不願擔任此職。人民黨團主席珀特林還挑戰法、德權威,公開稱伏思達去年4月組織召開比利時、法國、德國和盧森堡四國首腦會議商讨防務問題是"分裂歐洲"。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人民黨團提出的人選容克也參加了這個會議。

  歐盟領導人一直争執不下,可苦了報道峰會的記者。白天和傍晚時分,記者們還經常聚在一起圍著某個成員國官員打聽情況,一時"謠言滿天飛"。過了淩晨12點,記者們也沒有興致東打聽西打聽了,有的找個地方小睡一會兒。當會議最終宣佈無果而終時,記者們一下子炸鍋了,睡眼惺忪地報道了起來,那種場景多少有些啼笑皆非,我至今難忘。

  然而,無論怎麼吵,歐盟委員會新主席人選是必須要確定下來的,況且新一屆歐洲議會7月下旬就要對人選進行投票表決。於是,歐盟擬定6月29日傍晚舉行一個臨時峰會敲定人選。峰會之前,據說是時任英國首相佈萊爾提名巴羅佐,讓當時的這位葡萄牙總理一下子成為最大的"黑馬"。時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愛爾蘭總理埃亨頻頻與歐盟各國領導人就人選問題進行電話磋商,包括法、德在内的多數歐盟國家均對此表示支持。結果,29日的峰會只開了半小時就宣佈結束,巴羅佐正式拿到了赴任佈魯塞爾的"調令"。



本文摘自《歐洲真相》


   資深新華社記者歐洲觀察:歐洲真相 駐歐六年的資深新華社記者,闡述他眼中的歐盟、北約、申根、歐元、福利、移民、伊核、卡紮菲、巴羅佐、默克爾、米洛舍維奇、馬英九、達賴等。書中記錄了卡紮菲默克爾等新聞人物的交往;也記錄了親身經歷了當時諸多的重大事件;在冷觀歐洲篇中,寫出了作者對歐洲的觀察與思考。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