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首登北約旗艦看軍演(1)

2013-12-24 20:24:26



  首登北約旗艦看軍演

  天空戰機轟鳴,海面軍艦穿梭,耳邊槍炮隆隆……這應該是任何一名記者都想體驗的經歷。而對於駐紮在佈魯塞爾負責報道北約事務的記者們,顯然能夠參加報道北約軍演是最具吸引力的,尤其是地中海海軍的軍演。要知道,在近三十年的國際軍事沖突或行動中,北約地中海海軍一直充當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只不過人們的目光總是被遊曳在大洋上的航空母艦所吸引而已。

  在"9·11"後,應美方的請求,北約為了加強地中海地區的海軍力量,於2005年1月對其進行了重新整合,並定位為快速反應部隊的一部分,以震懾和打擊該地區的恐怖主義。在2008年8月俄羅斯插手的格魯吉亞軍事沖突中,以及2011年3月北約對利比亞發動的軍事行動中,都能看到這支海軍的身影。在2007年5月,我接到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的邀請,登上了"羅斯福"號旗艦,從而成為中國記者觀摩北約海軍軍演的第一人。

  飛赴地中海

  那是2007年5月3日的晚上,我在浏覽工作郵箱時,突然發現一封有"SHAPE"(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的英文縮寫)字樣的郵件,發信者是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新聞官瑪麗,她是我此前參加報道北約裡加峰會時認識的。郵件的大致内容是:邀請我觀摩北約於5月23日在意大利南部地中海海域舉行的海軍反恐演習。這一時令我頗感詫異,因為自1999年5月北約軍方"誤炸"中國駐南聯盟使館後,其與中方的關系一直存有"芥蒂"。在此之前,北約方面很少邀請中國記者觀摩軍演,雖然曾有中國同行被邀請參加陸軍軍演,但海軍軍演卻是一直大門緊閉。

  再者,雖然在佈魯塞爾的各家媒體都有專門跑北約新聞的記者,不過長跑的是位於佈魯塞爾郊區的北約總部,那裡幾乎每週都要舉行一次例行記者會。至於隐身在比利時南部蒙斯附近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卻一直刻意保持"低調",很少主動邀請媒體採訪,而北約軍演一般是由他們直接決定是否邀請媒體採訪。因此,對於外國同行來說,這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自然不想放過,立即給瑪麗回信,不僅表示接受邀請,還提出要捎帶上我的老搭檔、攝影記者徐金泉。很快,我倆都拿到了觀摩軍演的通行證。

  事先,我還曾向瑪麗詢問詳細行程,不過她閉口不談,只是讓我們在5月22日下午1點趕到佈魯塞爾郊區的一個軍用機場。

  那天,帶著探秘的心情,我和徐金泉開車提前到了瑪麗指定的機場,其實它就位於佈魯塞爾國際機場的東北側,軍機與國際機場共用跑道。接待我的是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的公共關系部中校博祖茨迪斯,他是個熱情、健談的希臘人,一路上對我們照顧有加。

  北約方面安排了一架軍用包機飛意大利南部的塔蘭托軍港,同機的有北約總部官員、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部軍官、其他媒體同行。這是一架普通的空中客車320客機,不是橄榄綠的軍用運輸機,我多少有些失望。一下飛機,只見天氣晴朗,地中海溫暖的海風拂面,分外宜人。看來,明天是一個適合軍演的日子。

  剛到下榻酒店,陪同我們的博祖茨迪斯指著遠處海灣裡的一艘軍艦說:"那就是'羅斯福'號,明天我們將乘坐這艘軍艦。"



本文摘自《歐洲真相》


   資深新華社記者歐洲觀察:歐洲真相 駐歐六年的資深新華社記者,闡述他眼中的歐盟、北約、申根、歐元、福利、移民、伊核、卡紮菲、巴羅佐、默克爾、米洛舍維奇、馬英九、達賴等。書中記錄了卡紮菲默克爾等新聞人物的交往;也記錄了親身經歷了當時諸多的重大事件;在冷觀歐洲篇中,寫出了作者對歐洲的觀察與思考。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