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節:歐盟對華軍售解禁為何“難產”(5)

2013-12-24 21:40:53



  問:能不能說一下修訂後的文本情況?

  凱勒魯:這個問題比較複雜,總體來說,修訂後的"行為規範"提出的一些標準與軍售禁令相比,範圍更廣泛,要求更嚴格。因為1989年歐盟還沒有這個行為規範,所以就實行了軍售禁令。其實,現在有了這個"行為規範",完全可以代替軍售禁令。

  鼓噪下的遺憾

  "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能在歐盟内部達成一致,但很不幸,沒有成功。"2005年6月18日,時任歐盟輪值主席、盧森堡外交大臣阿塞爾博恩,在佈魯塞爾歐盟首腦會後的發佈會上有些無奈地宣佈。

  在2005年6月這個關鍵的時間點上,歐盟首腦會議忙於解決自身的制憲危機,對華軍售解禁問題並未成為主要議題;到了2005年下半年,歐盟輪值主席國是美國的鐵哥們英國,對解禁問題本來就不熱心;此後,解禁問題也就漸漸淡化了。

  若回頭來看,美國予以強烈反對是解禁流產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歐盟内部一些成員國反對;再就是日本、印度等其他外部因素。

  早在2004年初,歐盟外長會議剛剛決定讓歐盟理事會工作層面審議對華軍售禁令問題後不久,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就呼籲歐盟要"慎重行事"。時任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則公開反對解禁。當時的法國總統希拉克不無諷刺地說:"我們的美國朋友有保留意見。"

  看到解禁已經箭在弦上,2005年2月,上任不久的美國國務卿賴斯在訪問歐盟時,曾專門就解禁問題提出警告,表示美國擔心解禁會導致一些歐盟成員國將某些敏感軍用技術轉讓給中國。她在新聞發佈會上咄咄逼人地說:"美方已向歐盟表達了自己的關切,希望歐盟明白我們的關切,理解我們的關切,並充分考慮我們的關切。"

  此後,索拉納至少兩度前往華盛頓做解釋工作,均未說通白宮。由於美國堅決反對,跨大西洋特殊關系使得歐盟在解禁問題上沒能邁過美國這道"坎"。

  按照歐盟決策規則,外交事務需要成員國一致通過。因此,美國不僅公開反對解禁,而且通過做一些成員國的工作阻撓解禁。因此,即使歐盟挺住美國的壓力,只要有一個成員國反對,都可以讓解禁成為空中樓閣。

  當時,少數歐盟成員國仍然反對解禁。雖然歐盟官員對具體哪些成員國反對解禁諱莫如深,但早先反對解禁的丹麥、瑞典一直沒有表態,說明其立場沒有發生根本變化;波蘭、捷克等美國的新哥們兒則一直玩外交辭令:"不予置評"。

  這一段時間裡,日本、印度和台灣當局也不遺餘力予以阻撓。除了利用外交渠道、媒體向歐盟施壓,時任日本首相小泉還親自出馬,在2005年5月這個敏感時間點上訪問歐盟,以"東亞地區安全"為由向歐盟表明所謂的"關切"。



本文摘自《歐洲真相》


   資深新華社記者歐洲觀察:歐洲真相 駐歐六年的資深新華社記者,闡述他眼中的歐盟、北約、申根、歐元、福利、移民、伊核、卡紮菲、巴羅佐、默克爾、米洛舍維奇、馬英九、達賴等。書中記錄了卡紮菲默克爾等新聞人物的交往;也記錄了親身經歷了當時諸多的重大事件;在冷觀歐洲篇中,寫出了作者對歐洲的觀察與思考。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