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倫敦金融城市長、倫敦金融城市政廳和倫敦金融城市長官邸(2)

2014-01-05 18:47:30

  當倫敦金融城市長在倫敦金融城之外處理公務或到國外出訪時,享有内閣部長的待遇。除了英國的最高統治君主(當前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倫敦金融城中,倫敦金融城市長是至高無上、“淩駕”於衆人之上的。倫敦金融城是由倫敦金融城政府進行具體管理的,由以下幾個重點機構和個人組成:(1)倫敦金融城市長;(2)市府參事議政廳(the Aldermanic Court);(3)政務議事廳(the court of Common Council);(4)選舉產生的官員,如市政委員會委員、“城市管家”以及各部門的主管。

  倫敦金融城的第一任市長是亨利R26;菲茲R26;澳英(Henry Fitz-Ailwyn),於1192年至1211年在位,是唯一連任並擔任多任倫敦金融城市長的人。從第二任起,倫敦金融城市長每年進行選舉,產生新的市長。到今天為止,所有擔任過倫敦金融城市長的人均為男性。這項規定由1215年5月9日通過的《約翰國王大憲章》正式確立。倫敦金融城市長這個名稱見載於文件中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紀拉丁文《上帝主修書》(Dominus Major)中的“Lord Mayor”和1414年的“Lord Mair”。除了特別禮遇和權力之外,倫敦金融城市長不見得是一項輕松安全的工作。“危險也是時刻存在的”——1387年2月20日,當時就任的倫敦金融城市長尼古拉斯R26;本柏(Nicholas Brembre)由於某種原因觸犯了國王,在泰伯恩行刑場(舊時英國倫敦刑場,英文為Tyburn)被處死。

  倫敦金融城市長的選舉是英國的年度大事,因為從國家的角度說,倫敦金融城市長是國王之下、萬人之上的執委,也是倫敦金融城新興碼頭的海軍指揮官和英國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的榮譽校長。

  在《約翰國王大憲章》通過的一個月後,在今天英國倫敦M4號高速公路以南,M25號高速公路西側的埃格姆(Egham)和溫莎附近的蘭尼米德(Runnymede)的泰晤士河邊草地上,1215年6月15日,約翰國王與貴族簽署了對倫敦金融城今天的格局具有重要影響的大憲章。根據相傳的古老故事,當時貴族和國王的軍隊據守在泰晤士河的兩岸。由此可見,當時雙方力量的角逐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這當然與約翰國王的執政是分不開的。

  在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中,詳細描繪了包括約翰國王在内的1154年至1547年期間英國金雀花王朝和都铎王朝國王們的生活。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中,約翰國王並沒有得到廣泛的群衆支持,相反,其專橫跋扈導致了一個又一個對立面的產生。最典型的就是與教皇以及貴族們的沖突。除了執行對教會產業收取稅務的政策外,他甚至因為反對教皇任命斯蒂芬R26;郎頓為坎特伯雷大主教而與教皇發生激烈的争吵。禁教令一次又一次地頒佈,由此,約翰國王也被開除了教籍。與此同時,貴族對約翰國王也日益不滿。失去世襲的土地和高稅收導致了貴族的不滿。當時,在與法國國王菲利普R26;奧古斯塔斯的戰争中,約翰戰敗,從而導致英格蘭貴族失去了在諾曼底的土地。另外,約翰國王實行高額稅收政策,削弱封建法庭的權利,並將過去歸貴族所有的對觸犯法律者處以的罰款收為己有。約翰國王對貴族的蔑視激怒了貴族。貴族威脅約翰,如果他再繼續一意孤行,那麼,等待約翰國王的就是人民的起義。這樣,在貴族的持續壓力下,《約翰國王大憲章》就誕生了。

  雖然《約翰國王大憲章》的許多地方是由貴族提出的,但是這並不妨礙其在歷史上的劃時代裡程碑式的意義,這是因為大憲章構成了不列颠人民享有自由的基礎。除了對倫敦金融城市長的規定外,《約翰國王大憲章》還規定教會恢複以前的權利。貴族們關心的是制止國王侵犯自己的權力和特權。《約翰國王大憲章》還限制國王進行拘捕、罰款的權力,不允許國王徵用罰款。然而,就當時的歷史狀況而言,《約翰國王大憲章》的簽署並沒有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此後,約翰國王又發動了北方戰争,從而迫使貴族轉向法王路易求援。不過,紛擾動亂的約翰國王統治時代隨著1216年約翰的去世結束了。於是,《約翰國王大憲章》作為一項基本“憲法”延續到今天。

  成為倫敦金融城市長要經過以下的投票選舉程序:

  1) 成為政務議政廳的市議會議員(Common Councilman);

  2) 成為公共議政廳(Common Hall)的商業行業公會官員(Liverymen)選舉產生的市府參事(Alderman);

  3) 被市府參事議政廳(the Aldermanic Court)承認並接受;

  4) 成為市政司法長官(Sheriff,shire-reeve) ,由商業行業公會官員選舉;

  5) 最後還是由商業行業公會官員選舉成為倫敦金融城市長。

本文摘自《倫敦金融城》


   現代世界經濟中,金融的地位極為重要。金融業是否發達是區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顯著標志。金融業的不斷發展能為一個國家的經濟從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時代邁向以服務業為主的後工業時代創造必要條件。倫敦金融城被世界金融界巨頭奉為“全球的力量中心”。了解倫敦金融城的運作與特色對於我國從粗放型商品經濟轉變為以金融等服務業為重要支柱的集約型現代化經濟將會大有裨益。希望讀者通過本書吸取倫敦金融城的發展經驗,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