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也不敢進行壟斷(2)

2014-02-20 21:34:22

  這是因為企業的成本優勢(規模經濟效應)是家電零售業的主要優勢。如果因為企業處於壟斷地位,便放棄了其主要優勢,為了高利潤而去選擇較高的定價,那麼既有的規模小、效率低的競争對手就可以生存下來並得到發展,而潛在的競争對手也就具備了加入競争的動力。之前家電零售擊敗百貨商場的歷史就會重現。

  “規模經濟—低成本—低價格”是家電連鎖零售企業生存的核心,是其贏利模式。而這一模式是可以輕易被模仿和複制的。為了維持和擴大市場地位,在城市裡擁有強大市場地位的國美與蘇甯,不可能輕易嘗試“高價格—高利潤”路線的。這是因為在定制經濟中,價格的形成機制已經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短缺時代的價格是制造企業的成本加利潤。產品相對過剩的時代,是衆多廠家拿著產品去碰撞出一個價格。這個價格的形成路線是從消費者開始的。而零售連鎖業給消費者呈現的實際上是消費者自己接受的價格。零售連鎖業對價格起到的作用是將消費者需要的價格反饋給家電制造業。制造企業必須按照這樣的價格來制造產品。如果不按照這個價格來生產產品,企業就沒有資格參加競争。

  這個時代只存在消費者價格霸權不存在網絡霸權,連鎖網絡越大僅僅意味著它對消費者定價權利維護的能力越大,因此,它非但不會提升價格反而會更為堅定地執行消費者的價格意志。

  並購大中之後,就形成了國美和蘇甯的雙寡頭競争局面。而這將更有利於企業形成良性競争。蘇甯總裁孫為民認為,其實雙寡頭競争對投資者、消費者更有利。在這種條件下,市場競争更講求資源的有效配置,可以在更大範圍内整合資源,有規模的大企業競争更加理性,因為它後面有投資者的鞭子、消費者,以及整個社會對其提出的更高要求。

  具體而言,這次國美對大中的成功並購,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第一,對廠家的包銷定制的產品規模更大,產品線更長,廠家可以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第二,合並後規範了行業的競争秩序,以前無序的、惡性的價格競争會逐步朝著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的健康軌道前進;

  第三,物流的整合、信息平台的對接,將更加有利於廠家減少渠道成本、市場推廣費用成本以及研發產品的準確性,並且更加適應消費者需求;

  第四,對雙方的資金流來講,可以說更充沛了,這些都是1+1>2的結果,對於有核心競争力的上遊廠家,將更多地是採取現金採購的方式。而商品在這樣廣泛的渠道中可以加快流通速度,減少廠家庫存積壓壓力,加快生產週轉,專註核心技術的研發,從而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當然,這對上遊企業的要求也更高了,只有制造業和流通業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擺脫惡性競争的泥潭,走上良性、健康發展的軌道。

  目前學術界對於企業“壟斷”的判斷標準正從“市場結構標準”向“企業行為標準”轉變。企業規模本身並不會造成“壟斷”。只有當“規模”被證明來自於對競争的限制或者“規模”被用於從事反競争的活動時,企業才被證明是“壟斷”。美國早期的反壟斷都是從規模判斷,一旦企業規模過大,就要被人為拆分,比如AT&T。

  AT&T主要是一家控股公司,它擁有或控制著23家經營電話的公司(貝爾系統)、西方電力公司(設備制造)和貝爾電話實驗室(R&D)。1984年,AT&T被一分為八。正是因為強行拆分AT&T,致使之後美國電信業競争激烈,並造成資源的大量浪費。在某種程度上,正是拆分AT&T阻礙了它對新技術的開發與利用,導致美國電信資源供給嚴重過剩,美國整個電信業市場沒落。在AT&T被一分為八之後的十年裡,各公司又兼並重組形成新的壟斷,並沒有實現美國政府當初拆分的初衷。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亂的並購後,AT&T重新變成了那個讓人生畏的電信業巨人。

  從AT&T的分分合合的演變軌迹中不難看出,行政力量的強行幹預,不僅沒有實現市場公平競争的初衷,反而導致了無序競争。顯然,在信息時代裡,市場、法制、企業和消費者衆多元素之間的關系日益複雜多變,以規模判斷是否壟斷的想法已不合時宜。這一教訓應該也適用於今天的中國家電零售行業。

本文摘自《中國頂級CEO的商道真經》


   二十多年來,在曾被外資力量把持的零售,通信制造、網絡等行業裡,成長和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本土企業家,他們帶領中國企業探索出了一條非凡的成功之路,向世界彰顯了中國企業家的強大力量和獨特智慧。本系列圖書忠實記錄並深入剖析了這些教父級的企業家創業、創新的翔實過程,為讀者提供了一場關於中國企業家智慧的饕餮盛宴,我們衷心地希望他們的膽識、眼光和境界,能成為後來者的榜樣;他們所經歷的困境、遭遇過的坎坷、付出的代價,能成為後來者的借鑒經驗。如能實現這一宗旨和目的,那便是我們這支創作團隊和編輯們最大的欣慰了。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