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價直接打擊對手

2014-02-20 21:47:18

  有人曾經將國美同沃爾瑪作了一番比較,認為沃爾瑪除了“天天低價”之外,它持續的成功還來自於其公司的制度、流程與文化,以及吸引顧客的經營能力;而國美的低價只是國内同業之間的比較優勢,消費者是因為低價而選擇國美,並非因為它的服務,根本說不上消費者對它的忠誠,所以這種優勢很容易被模仿和取代。黃光裕認為這一說法有些片面:

  沃爾瑪因其歷史漫長,所以制度健全。但中國本土企業是因為適應國情和文化而擁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價格始終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我只能說有些人對於國美價格的理解比較灰暗。不能說國美完全沒有優於沃爾瑪的地方,當然沃爾瑪在歷史和規模上的優勢還是要承認的。

  十幾年來,國美在服務、信用、價格、向消費者推薦產品方面都做到了優於國内同行,在某種程度上,它還達到了國際同類的水平。當然從歷史、從水平、從實力的百分比來看,國美無法與沃爾瑪相比,但就國美的實力所能達到的平均水平,它並不比沃爾瑪差。

  至今,黃光裕依然把價格作為國美的“必殺技”。為客人提供最低的價格、最好的產品,是國美永遠不變的宗旨。低價已經滲透進國美這個品牌,成為企業今後要一直延續的一個傳統。

  企業要開拓市場,並在市場中取得優勢地位或保住已有地位的主要方法,無非有兩種:一是確立價格優勢,二是確立產品優勢。像國美這樣的純商業企業,不可能在產品方面確立絕對優勢。因為它屬於流通業,不可能開發、研制出獨到的新技術、新產品,其他有競争優勢的企業也不可能讓國美壟斷經營。如果國美要保持快速發展,提高企業競争優勢,只能在價格和經銷產品的特色上下工夫。

  正當的價格競争是商業企業最有效的競争手段,對有自己產品的生產性企業來說,產品的價格優勢與品質優勢居於同等重要的地位,生產性企業在市場中的競争優勢來自產品的“性價比”。對於不從事生產,只經銷其他企業產品的流通性企業來說,其在市場中的競争優勢主要來自價格。因此,國美的做法無疑是成功的。

  國美採取價格戰也有其歷史背景。20世紀90年代,我國國民人均收入偏低,家用電器價格偏高。由於收入水平不高,很多消費者無力消費昂貴的家用電器。因而,家電零售商在此時採取價格戰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青睞,並可以輕松地打擊競争對手。20世紀90年代,以國美為首的家電商紛紛採用“價格戰”炒熱了原本冷淡的家電市場,將家電市場越做越大。通過價格戰,國美在國内建立了近千家大型家電超市。

  同時,由於家電市場趨於飽和,加之上遊制造企業沒有核心的技術,導致家電企業產生了同質化競争。反映到流通領域就形成了價格戰。

  國美剛成立的時候,面對的是當時家電經營領域、占據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由於國有企業成本較高、機制不活、效率低下、固守傳統體制,當國美採取低價競争策略時,這些國有企業則採取一些非正規的市場手段,比如聯合限價,迫使供應商斷貨等,來“封殺”國美。這是因為長期形成的低效率、高成本經營模式,使這些企業無力開展有力的低價位競争。所以,國美在這場競争中很快贏得了勝利。

  發展至今,國美的低價策略依然保持著很強的競争力。黃光裕承認來自蘇甯的壓力也很大,但他認為只要企業存在就有壓力,參與競争接受挑戰是一個企業所必須面對的。

  至於黃光裕會用什麼辦法與蘇甯進行競争,他是這樣表述的:

  現在我們和蘇甯的戰争還沒有開始打,打起來會很兇的……與永樂合並後,國美的價格將更低,因為要用低價直接打擊競争對手。

本文摘自《中國頂級CEO的商道真經》


   二十多年來,在曾被外資力量把持的零售,通信制造、網絡等行業裡,成長和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本土企業家,他們帶領中國企業探索出了一條非凡的成功之路,向世界彰顯了中國企業家的強大力量和獨特智慧。本系列圖書忠實記錄並深入剖析了這些教父級的企業家創業、創新的翔實過程,為讀者提供了一場關於中國企業家智慧的饕餮盛宴,我們衷心地希望他們的膽識、眼光和境界,能成為後來者的榜樣;他們所經歷的困境、遭遇過的坎坷、付出的代價,能成為後來者的借鑒經驗。如能實現這一宗旨和目的,那便是我們這支創作團隊和編輯們最大的欣慰了。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