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節:第十章 財團就是力量(2)

2014-04-16 12:20:51



  該文章還進一步揭露,美國梅隆財團的西屋電氣握有三菱電機的巨額股票,美國泰埃特華脫公司握有三菱石油的巨額股票,美孚石油公司握有日本戰時各石油公司共同投資設立的東亞燃料公司的51%股票。美國摩根財團的通用電氣公司握有東京芝浦電氣(東芝)的巨額股票,國際標準電氣公司握有住友電氣工業及日本電氣(NEC)的巨額股票。麥克阿瑟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最大的股東之一,他在日本收買了與通用電氣有攸久關系的住友公司的一大部分的股票。

  不僅在產業方面,美國獨占資本對日本的商業、海運、銀行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控制權。在日本的美國貿易公司共有40家,它們幾乎完全獨占了日本的對外貿易,日本本身的貿易公司則只靠收入一定的佣金,成為外國公司輸出商品的經紀人。海運也幾乎完全由外國輪船公司所獨占,美國在日本有輪船公司12家。以美國的花旗銀行、大通銀行為首的外國銀行在日本建立了分行,控制著對外匯兌等業務。《人民日報》評論說:"這一美國資本輸出到日本,並掌握了日本財閥,操縱日本經濟命脈的過程,顯然就是降日本為美國殖民地的過程。"

  然而,1950~1953年的朝鮮戰争成為日本擺脫美國控制,重新走上經濟獨立的良機。當美國1950年6月介入朝鮮戰争時,日本成為軍需資材和勞務供應基地,本國企業獲得巨大利益和發展契機,同時勞資關系也開始緩和。為尋求經濟上的獨立,日本各界尋求團結的呼聲越來越高,重新組建財團成為各個企業共同努力的目標。由於"解散財閥"時未觸動財閥的銀行,從50年代初期起,以舊財閥銀行為中心聯合原系統各大企業的經理陸續組成經理會,逐步形成新財團體制。

  採取"穩定股東工作",重新形成財團

  從戰後初期到二十世紀 50年代中期,日本企業的競争力遠遠比不上美國和歐洲的企業。例如,在50年代中期,不包括美國企業在内的世界100家大企業中,日本只有 4-5家;在包括美國企業的世界100家大企業中,日本還榜上無名。為了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争力,50年代,大企業之間合並、協作以及產業再組織論成了當時日本政策思想的主流。日本政府認為,小企業體制是本國企業國際競争力差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迅速改變這種現狀,擴大企業規模,扶植主導產業,就成了日本政府經濟政策的一項重要内容。為了培育獨立自主的經濟體系,日本政府和經濟團體聯合會(簡稱:經團聯)做了大量的工作。1953年,日本政府修改了《禁止壟斷法》,放寬了持有競争關系的公司的股份及兼職的限制,三井、三菱和住友三大舊財閥在美軍占領時期被分割出去的企業又重聚起來了。同時,戰後的一些"新財閥"也相互結合,形成富士(芙蓉)、三和及第一勸銀三大新型財團。

  日本財團的重新形成有一個特別重要的意義,這就是它培養和壯大了衆多世界級的制造企業。日本人曾說過一句悲壯的話:"制造業沉沒,日本即沉沒"。對這個資源貧乏的島國,出口和擴大海外貿易只是手段,這些手段的基礎在於制造出世界一流的工業產品。商人盈利固然可以"空手套白狼",但是對國家來說沒有自己的一流的工業產品和強大並且完整的工業體系,是不可能成為世界性經濟大國的。

  日本以財團機制進行國家經濟管理是歷史(戰時)、地理(資源)、文化(儒學)和戰略(反殖民)等各種綜合因素的產物。其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在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統治的世界中, 團結全民的力量,迅速獲得有效的競争優勢,在全球範圍内争奪原料、技術和市場。日本1955年加入關貿總協定(WTO的前身)前後採取了一系列產業和金融政策,清晰地表明了日本對抗外國列強的經濟統治的堅定意志和巧妙手段。

  由於美國的敦促,日本在1960年通過了"貿易、匯兌自由化計劃",對外開放貿易和匯兌。1964年,日本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這些組織都要求日本實行資本自由化。日本政府和企業表面上承諾資本自由化,但實際上卻加快實施阻礙資本自由化對策的"穩定股東工作",即由集團内部或有關系的銀行和企業相互持股,形成長期穩定的股東。

  正是這一時間開始,日本採取"穩定股東工作"的措施,重新組建主辦銀行和綜合商社為核心的、聚集大型企業形成的以相互持股和外部董事為特徵的財團體系。與此同時,國家經濟命脈真正掌握在這些財團企業内部培養起來的、高度忠誠的、具有責任感的、實踐型的職業經理人(穿西裝的軍隊)。這種由財團機制建立起的日本模式,或由此形成的東亞模式成為發展中國家在短期内迅速跻身於經濟強國,並形成持續發展能力的成功典範。



本文摘自《日本財團的中國佈局》


   本書把日本當作一面鏡子,用“三井”、“綜合商社”、“財團”這三個概念作為一條主線,將衆多熱點事件、中日企業競争與合作、重點產業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聯系起來。本書不僅僅揭開了這些三井財團企業的身世之謎,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們之間互相配合在中國衆多產業上的隐秘佈局和擴張戰略,以及他們拓展市場和控制商權的手段,從而展現三井財團在鋼鐵、汽車、信息產業、石油、核電、高速鐵路等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上開辟出的一個又一個戰場。對於很多堅持發展中國自主品牌的企業來說,《三井帝國在行動》這本書的推出,進一步展現了“商戰”的波詭雲谲。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上,面對一個比豐田集團還要大數十倍的三井財團這樣一個“大帝國”。我們的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一個急待研究的課題,涉及經濟體制的層面。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