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節:第七章 商場如戰場(2)

2014-04-16 20:35:53



  高盛的"挪盤"暗藏殺機

  2004年1月26日,中航油與交易對手高盛的J. Aron公司簽署了第一份重組協議,雙方同意結束前面的期權交易而重簽一份更大的合約。根據協議,中航油在平倉後,買進了更大的賣出期權。但自2004年1月簽署重組協議至當年6月,油價並未如中航油預期的下跌,反而一漲再漲。到二季度,因期貨產生的虧損已高達3000萬美元。中航油再次選擇"後挪",在6月28日同交易對手J. Aron 公司簽訂第二份重組協議,風險成倍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航油事件"發生後,2006年3月8日新加坡地方法院審理中航油一案時,法庭辯護詞中對被告人中航油總裁陳久霖 "挪盤"一事也有這樣的叙述:"在咨詢公司專業人員、高盛能源貿易子公司--J. Aron公司以及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之後,由於他們全都強烈建議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挪盤,陳久霖先生相信了他們的判斷並採納了他們的建議。"

  當2004年6月陳久霖再次同意把所購期權的到期時間全部後挪至2005年和2006年的時候,這一做法已遠遠超過了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到期保值業務管理辦法中的只允許超過 12 個月的上限。有業内人士認為,J. Aron公司應該向交易對家分析市場、陳述交易風險,還要判斷交易對方内部操作的程序以及是否具有相應的財務能力。這些義務,J. Aron公司均未履行,甚至明知中航油貿易一部的交易員Gerard Rigby越權做投機交易,也沒有阻止。

  此時,作為中國國内能源期貨的第一個品種,燃料油期貨於2004年8月25日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上市。三井物產這時就已經非常關註上海燃料油期貨了。中國的學者們和官員們天真地以為,有了國内期貨市場就有了定價權,而事實卻正好相反。在大部分時間裡,上海燃料油期價能提前指示出黃埔現貨價格的變化趨勢。也就是說,三井物產等大貿易商和金融寡頭可以更輕易地從上海燃料油期貨市場獲得中國買家的情報。

  新華網上海2004年9月29日發出的一篇題為"燃油期貨世界矚目'中國價格'融入世界資源市場"的報道很能說明問題,文章開頭寫道:"一個月前,中國推出的燃料油期貨讓世界矚目:國際石油市場從此有了"來自中國的聲音"。該文章還引用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姜洋的話說,"燃料油期貨的上市將使亞太地區燃料油定價中心自然而然地向中國轉移。" 顯然,正是上海期貨交易所推出的燃油期貨,讓中國國内投機資本非常輕易地進入燃料油市場,幫助外國金融大鳄們拉高了全球市場價格,中航油的噩夢也從此開始了。

  從2004年7月到9月,中航油隨著油價的上升,使其只有繼續加大賣空量,才有可能反敗為勝。10月份,國際石油價格達到55.67美元時,中航油的油品期貨合同已經高達5200萬桶,中航油每年的進口量約為 1500萬桶,賣空投機的盤位高達5200萬桶,已經超過中國航空用油三年的用量。油價在大幅上升,公司需要支付的保證金也在急劇上升。此時,中航油已經感覺勢如騎虎,且因現金流耗盡而身陷絕地。

  被"三井財團"逼上絕路

  2004年10月26日,中航油在期權交易中最大的對手三井物產旗下的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開始逼倉,正式發出違約函,催繳保證金。在此後的兩天中,中航油因被迫在美國西得克薩斯輕油(WTI)55.43美元的歷史高價位上實行部分斬倉,賬面虧損第一次轉為實際虧損1.32億美元,至25日的實際虧損達3.81億美元。11月29日,中航油在新加坡申請停牌,次日正式向市場公告了已虧3.9億、潛虧1.6億美元的消息,合計5.5億美元。

  陷入財務危機後,中航油的母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應中航油要求,為其提供了大約1億美元的貸款。隨後,中航油馬上將這筆錢用來補倉和償還部分虧損。此時,在石油期權衍生品市場上,以三井財團為首的國外債權人堅持要求中航油付款。到2004年12月7日止,已經向中國航油正式發出追債信的銀行包括高盛的J.Aron公司、三井能源風險管理公司、三井住友銀行等七家公司,其債務總額近2.5億美元。

  正當"中航油事件"中的50多家債權人們謹慎等待中航油重組方案出台之際,三井住友銀行忍不住首先發難中航油,對其提出了法律訴訟。2005年2月2日,三井住友銀行委托律師向新加坡高等法庭遞交了訴訟文件。三井住友銀行在起訴文件中稱,中航油、陳久霖及中國航空油料集團三方串謀隐瞞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的情況,以及一宗交易的實際付款情況,導致三井住友銀行蒙受損失,因此向中航油索償2636萬美元欠債,外加違約及錯誤陳述的賠償1306萬美元。



本文摘自《日本財團的中國佈局》


   本書把日本當作一面鏡子,用“三井”、“綜合商社”、“財團”這三個概念作為一條主線,將衆多熱點事件、中日企業競争與合作、重點產業分析等以案例的形式聯系起來。本書不僅僅揭開了這些三井財團企業的身世之謎,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們之間互相配合在中國衆多產業上的隐秘佈局和擴張戰略,以及他們拓展市場和控制商權的手段,從而展現三井財團在鋼鐵、汽車、信息產業、石油、核電、高速鐵路等中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上開辟出的一個又一個戰場。對於很多堅持發展中國自主品牌的企業來說,《三井帝國在行動》這本書的推出,進一步展現了“商戰”的波詭雲谲。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上,面對一個比豐田集團還要大數十倍的三井財團這樣一個“大帝國”。我們的企業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一個急待研究的課題,涉及經濟體制的層面。

 承諾與聲明

兄弟財經是全球歷史最悠久,信譽最好的外匯返佣代理。多年來兄弟財經兢兢業業,穩定發展,獲得了全球各地投資者的青睞與信任。歷經十餘年的積澱,打造了我們在業内良好的品牌信譽。

本文所含内容及觀點僅為一般信息,並無任何意圖被視為買賣任何貨幣或差價合約的建議或請求。文中所含内容及觀點均可能在不被通知的情況下更改。本文並未考 慮任何特定用戶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和需求。任何引用歷史價格波動或價位水平的信息均基於我們的分析,並不表示或證明此類波動或價位水平有可能在未來 重新發生。本文所載信息之來源雖被認為可靠,但作者不保證它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同時作者也不對任何可能因參考本文内容及觀點而產生的任何直接或間接的損失承擔責任。

外匯和其他產品保證金交易存在高風險,不適合所有投資者。虧損可能超出您的賬戶註資。增大槓桿意味著增加風險。在決定交易外匯之前,您需仔細考慮您的財務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文中所含任何意見、新聞、研究、分析、報價或其他信息等都僅 作與本文所含主題相關的一般類信息.

同時, 兄弟財經不提供任何投資、法律或稅務的建議。您需向合適的顧問徵詢所有關於投資、法律或稅務方面的事宜。